手术切除与消痣灵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效果对比
2018-01-20卜显利
卜显利
(辽宁省朝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口黏液腺囊肿一般是由于创伤因素导致黏液腺导管损伤知识黏液潴留而产生的病变,主要发病部位在舌尖、下唇内侧等。囊肿发生之后表面存在一层黏膜、呈现浅蓝色以及半透明的状态,破裂之后有透明的黏液流出[1]。往往在破裂之后再次愈合并被黏液充满继而形成囊肿。由于病情反复,对缓和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烧灼、液氮冷冻、碘制剂和硬化剂注射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2]。本文就手术切除与消痣灵注射两种方法在口腔黏液腺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8例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严格的诊断确诊,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9例。甲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7∶12;年龄在18~49岁,平均(28.52±6.14)岁;病变在下唇的有19例、舌腹5例、其他部位5例。乙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10;年龄在18~51岁,平均(29.36±6.78)岁;病变在下唇的有18例、舌腹6例、其他部位5例。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甲组患者接受消痣灵注射治疗,常规消毒处理之后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浸润麻醉,于囊肿表面进行纵向切口,将囊肿黏膜切开后锐性分离囊壁并将囊肿分离出来,将突出的创面和腺体同时摘除后进行对位缝合处理。
乙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对口腔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悬着规格合适的枕头沿着囊肿基地部位刺入,将囊肿内液体抽吸干净之后,注入0.2~0.5 mL消痣灵,停留一旦时间之后将液体抽出,结束治疗。
治疗完成之后嘱咐患者做好口腔卫生[2],每个月进行复诊,连续进行3次。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口腔内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症状;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是存在感觉变化;无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复发率: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分析两组的复发结果。
1.4 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通过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甲组29例患者中评价为治疗显效的有19例、有效患者8例、另外2例患者评价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乙组29例中显效患者有22例、有效6例、无效患者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55%。甲乙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小,对比组间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甲组29例患者中复发的有5例,复发率为17.24%;乙组29例中有5例患者在随访3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3.45%。甲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乙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口腔黏液腺囊肿的发生原因通常在于涎黏蛋白或者黏液潴留,位置大多在于黏膜下方,囊肿壁的厚度不均匀[4]。发病之后形成突起,对感觉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尽管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临床研究发现疾病的复发率较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困扰[5-6]。手术是目前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最为常见的选择,但是常规的手术如果处理不彻底将可能产生囊壁残留进而复杂,再次手术很可能影响组织功能与外形[7-8]。本组对29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将微小的腺体摘除干净、并彻底对囊肿壁进行处理,最终结果发现,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而复发率为3.45%,获得较好的临床成效;消痔灵常用于痔疮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通过囊腔注射能够对上皮衬里的肉芽组织产生抑制,同时对囊壁上的黏液腺产生破坏,减少黏液的分泌。2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年,随访的复发率为17.24%。相对于手术治疗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残留的囊壁上的黏液腺没有完全被消除,再次分泌进而导致复发。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唇部外形发生变化,2~3 d内出现消退、2~3周后黏膜逐渐恢复正常,4周左右黏膜下的硬结消失,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消痔灵注射治疗后则不会有明显的不适和外观变化,轻度水肿和疼痛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2~3周之后药物注射部位与周边黏膜的差异不明显。总的来说,手术切除和消痔灵注射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效果均较好,且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病情针对性的选择。
[1] 徐国勇.无水酒精囊腔注射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35.
[2] 郑韵哲,仲彦霖,吴琳,等.口腔黏液腺囊肿三种治疗方法的对比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4):227-228.
[3] 陈安勇,汤炜,李勇等.唇部黏液腺囊肿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2):232-233.
[4] 冀丽彬,陈沐群,商建平,等.3种方法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53-54.
[5] 董志勇,何长宏,贾翠娟,等.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涎腺黏液腺囊肿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249-249.
[6] 杨柯,徐红.Er,Cr:YSGG水激光治疗黏液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5,45(8):1075-1077.
[7] 孙学民,朱培友,陈悦,等.CO2激光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450例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6):183-184.
[8] 陈安勇,郑谦.唇部较大黏液腺囊肿摘除手术的体会[J].四川医学,2011,32(8):12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