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
2018-01-19王轶
王轶
【摘 要】目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血液科患者,所有患者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均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探究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持续时间以及观察记录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1周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感染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科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降低其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还能缩短其住院时间,有助于其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1
前言
现如今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事件就此增多。该感染事件的翻身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而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病死率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1]。因此为了能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有效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此展开讨论,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療并留院观察的50例血液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进行研究,即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5例;年龄范围在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3±1.36)岁;文化程度:中专10例,大专5例,本科10例。观察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4例;年龄范围在25~32之间,平均年龄为(28.46±1.26)岁;文化程度:中专11例,大专10例,本科4例。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发现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穿刺前准备好手术需使用的器械,并且彻底清洁双手对患者置管局部的皮肤进行消毒工作,在其皮肤表面铺上洞巾。待患者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应使用无菌的敷料对其的穿刺点进行包扎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1)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医院规定的无菌操作:首先要彻底洗手消毒并且穿戴好手术衣帽,佩戴好口罩以及无菌手套。其次,穿刺点以患者锁骨下静脉为第一选择,尽最大可能避免从患者的股静脉进行穿刺,以此确保医护人员无任何呼吸道感染,也避免对患者造成感染[2]。(2)更换辅料护理。待患者穿刺插管成功后,医护人员必须使用无菌的敷料对其的穿刺点进行覆盖,如果穿刺点出现少许血迹,则需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再进行覆盖[3]。医护人员需遵循医嘱在更换敷料的同时进行记录使用频率,当发现敷料脱落时应及时更换,但须注意在更换辅料前要彻底洗手。在此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是否有发热现象的出现。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4]。(3)心理护理。平日与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需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安抚患者不安的心态,使患者缓解负面情绪,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为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构建一段良好融洽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4)拔管护理。医护人员在拔管过程中禁止暴力,待拔出后观察导管的完整性,随后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按压,按压时间为10min,期间覆盖无菌敷料,嘱咐患者在拔管后的24h内不得进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二次出血。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②对比2组住院时间以及感染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 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15例,占总人数的60.00%(15/25);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仅有2例,占总人数的8.00%(8/25),从上述数据中可见,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 2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20±4.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5.24±4.87)d;观察组感染持续时间为(5.72±2.23)d,对照组感染持续时间为(14.91±4.50)d。结果显示,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感染持续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血液科患者大多会采取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化疗,但由于该治疗方案进行过程中极易出现单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此必须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减低感染发生率,就此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系统性护理干预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操守,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对血液科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穿刺过程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其次,及时依照主治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更换辅料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发展;最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流散[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对血液科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的生命治疗,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李家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19(9):50-53.
韩艳丽.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1(6):1336-1338.
王丽丽.血液透析256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11(23):71-72.
张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7(6):80-82.
余缤虹.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1(2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