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

2018-01-19赵亚楠吕纯志余金星

新课程·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

赵亚楠 吕纯志 余金星

摘 要:教学是复杂的过程,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化学学科根据自己独特的特点优势,以生活为素材,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立足核心素养,打造充满生命力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基础;兴趣导向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的理论依据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以生活为依据,利用实验验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设计生活化练习来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触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他们自己,紧靠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1]。

一、以生活为素材

化学即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真实生活就是教学中一本很好的活素材[2]。

我们以生活为素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作为课堂引入的素材或者具体问题情景。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燃烧与灭火”专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消防灭火,让学生认识到火的利与弊,从而引起对本节课学习的重视。结合生活常识掌握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接触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以具体生活常识为例,让学生学习灭火的实验原理。在本节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常见的危险品标识,常见的灭火操作。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的学习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是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学科,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同时,“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的开设,通过做实验、看视频、画海报、填实验报告、小组汇报的形式,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汽水、香皂、晶体等进行专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学中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得理解更加深入;对于物质变化与平衡观念有了具体的学习;能够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化学,认识化学。选修课堂上深化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化学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兴趣為导向

传统课堂强调的是安静、严肃、遵守秩序,教师即主导,教师即权威。这样的课堂氛围是单调的,往往让学生感到压抑。因此,我们要注重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老师根据情况反馈及时解决当下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化学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其次,项目式教学将教学分为几个联系的项目,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全程参与,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知识,落实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专题过程中,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去完成项目,在老师给定的几种物质中找出能够改良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的物质。本专题的设计思路是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区分酸和碱,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使用pH判断溶液酸碱度,如何正确确定酸和碱的反应等。在解决这些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再运用实验解决问题。在这个大问题、大项目的驱动下,学生分组实验,不断地解决小问题,最终解决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生活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

因为喜欢,才会有兴趣。当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对化学的喜爱和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互动式课堂氛围的营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项目式的学习方式,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率地课堂教学[3]。项目式教学中,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带动学生,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合理性,这样才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问题要有关联性及预设性,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以及迁移性,让学生站在高点去体会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

三、以实验为基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落实实验技能,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在实验中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学会用事实说话。

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兴趣还是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发挥化学实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科素养,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微观的本质。学会用化学的思维、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去学习化学的知识。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遵循这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演示导电—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发生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用化学的语言表达这一过程,即电离方程式。在这样的主要思想脉络的指导下,首先以生活中触电为教学情景,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用干木头挑开电线。随后验证学生猜想,分别测试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水的导电性,以实验为依据,建立证据意识,让学生更能体会溶液中氯化钠的存在形式,从而对电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宏观数据学习微观存在,建立正确的微粒观。

在多样化的作业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的化学认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中学生是最有希望的一代,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意识都很突出。广大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活中、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璀璨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程俊.动态生成:化学课堂的生命力所在[J].化学教育,2009,30(10):28-31.

[2]曹磊.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化学课堂[J].读与写杂志,2012,9(4):156.

[3]王中荣,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3):84-88.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新课改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走出困境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