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与环形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2018-01-19邱龙军
邱龙军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因胫骨中下段骨折常伤及中下三分之一处重要供血动脉,同时伴有软组织损,易出现术后局部缺血导致并发症发生。本研究通过比较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分别采用髓内钉与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并随访的28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高坠伤14例,交通伤7例,重物砸伤5例,摔伤2例。无皮肤软组织明显缺失,受伤时间1-10天,平均6天。根据治疗方法及患者选择分为两组:髓内钉组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402+161]岁;环形固定系统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421+153]岁,两组患者开放性骨折各一例,闭合性骨折18例均为单侧,4例有并合伤。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手术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多发骨折及多发伤者可采用全身麻醉,开放性患者行-期彻底清创术。按照AO原则进行复位手术治疗。(1)腓骨长度,先固定腓骨,迁引复位胫骨。(2)经取胫骨结节上内侧约2cm处开孔,骨髓腔扩至适度,并取合适长度髓内钉插入。术中注意防骨断端旋转、移位,C臂透视对位、对线良好,于骨折远近端,用打靶器瞄准钻孔锁钉。其中2例腓骨骨折的位置高未做特殊处理。1例近外踝关节,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1]。(3)在胫骨骨折远端约5~7cm处旋入螺纹钉,骨折近端平胫骨结节水平面交叉旋入螺钉,将环形固定系统于螺纹钉相连接,C臂透视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旋紧并锁定环形固定系统于螺纹钉。其中1例骨折断端近踝关节,予穿克式针固定。
3 随访与疗效评定
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常规摄患肢X线片。术后12周复查X线片表示骨不连1例,并创口术后感染1例,予抗感染治疗后再次麻醉下取出髓内钉改环形固定系统治疗后痊愈。术后1年查X线片断钉1例,取出髓内钉近段端及远远端螺钉,骨折已愈合,未做特殊处理,两组踝关节出现关节僵硬,经过功能恢复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
二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喝骨折愈合过程中时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骨折愈合情况:髓内钉组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1%。环形外固定系统组优12例,良2例,优良率86%,且术后无感染患者,半年后取出外固定架,髓内钉组感染并骨不连1例,断钉1例,髓内钉取出改为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断钉取出近段、远段残留骨髓腔内。
三 讨论
1 环形外固定系统的优势
与髓内钉技术相比环形外固定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相对短,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对位、对线理想 ,在术后骨折愈合过程中可根据摄X片情况调整固定系统,避免初期及继发复位的丢失可提供牢靠的固定,且术中对患肢再次骨血供损伤程度很低,有利于促進骨愈合。建议此类型骨折采用外固定系统固定[3]。
2 治疗体会
两组复位方法基本相同,髓内钉扩髓腔过程中加重骨内膜的损伤,加重了骨血供减少,不利于骨折愈合,而外固定与环形外固定系统中骨血供二次损伤极小,有利于骨折愈合[4]。且对术后的继发骨断端对位、对线因特殊原因改变的情况,外固定系统有再次复位固定而避免再次手术的优势[5]。
总之,通过对本研究可以发现环形外固定系统相对于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程度及稳定性高的优势,骨折端血液循环破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了解学原,运用适合的环形外固定系统才能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周东,郭卫中,苏郁,冯彬,张辅满,吴舒婷.交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8,39(09):1757-1759.
葛野.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8):840-841.
倪进荣,邓杰林,王立新.专家型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03):196-200.
梁华杰,汪金平,万彬,杨秀环,朱江.应用MIPPO技术三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227-229+253.
李正兴,韩庭良,王国军,陶宝琛,张惠法.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04):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