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作用分析
2018-01-19徐甜甜
徐甜甜
【摘 要】:目的: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以后,对患者情绪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本院(2017.4.1-2018.4.1)期间,接受的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例,把其中的15例患者列为对比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剩下的1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DS/SAS的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的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以后,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改善,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抑郁症是一种长期表现为心情低落的症状,也被称为抑郁障碍,在临床医学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境低落与患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匹配,消极的情绪从闷闷不乐演变为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等,甚至有的患者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时刻都表现出自杀倾向,另外,还有的患者会表现出焦虑情绪[1]。因此,为了能够使这类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良好的控制,本文主要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以后,对患者情绪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7.4.1-2018.4.1)期间,接受的抑郁症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例,把其中的15例患者列为对比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剩下的1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DS/SAS的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改善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8.47±2.67)岁,患者的病程均值为(2.17±0.89)年,患者的性别比例(男:女)为6:9;对比组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9.12±2.10)岁,患者的病程均值为(2.16±0.83)年,患者的性别比例(男:女)为5:10,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等数据均不存在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其具体护理方法参考医院的护理流程,对观察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1)团体心理护理:将15例患者分别分为3个小组,采取小组互动式心理护理的方法,开展心理游戏,对患者将心理故事并播放相关的心理视频,从而有效帮助患者的心灵成长,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患者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2]。(2)个体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单独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散步聊天的形式进行,同时可播放轻柔的音乐,使患者的心理感到平静、舒适。(3)适当肯定患者: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多听患者的想法,适当鼓励患者、肯定患者,使患者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肯定,降低患者的抑郁心理。(4)知识宣教: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知识宣教,使患者学会如何自我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一定的知识宣教,使家属更加有耐心照顾患者,理解患者[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SDS/SDA的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改善情况。其中,护理前后的生活改善情况采用百分制计数,分值越高,效果越好。SDS/SAS的评分参考SDS抑郁评分表和SDA焦虑评分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17.00;用(x±s)进行计数,组间检验用x2表示,如果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SDS评分(57.76±5.48)分、SAS评分(56.38±5.37)分,接受心理护理后SDS评分(40.21±5.12)分、SAS评分(38.75±4.38)分;对比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57.79±5.59)分、SAS评分(56.32±5.65)分,接受普通护理后SDS评分(48.43±5.56)分、SAS评分(49.45±5.7)分。(t=8.268,8.243,P=0.041,0.044)。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生活改善质量评分为(44.24±5.43分,患者通过普通护理后,生活改善质量评分为(72.23±5.16)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生活改善质量评分为(44.83±5.56)分,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生活改善质量评分为(91.52±2.32)分。(t=10.549,P=0.016)。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抑郁症,甚至有的患者有自杀倾向,因此,为了能够使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就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采用团体治疗的方法能够使患者更好的融入集体,接纳身边人,采用个体护理法,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治疗,使患者逐步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4]。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以后,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改善,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使患者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周金静, 褚爱琼, 卜茵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8):11-12.
耿凤琴, 王光亚, 许金秀,等. 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1):139-142.
任巧玲, 李遵清, 吴虹,等. 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33).
江赟, 曹群, 项丹. 预见性心理护理对伴有抑郁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7, 39(13):2058-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