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无创呼吸机对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01-19曹玉海
曹玉海
【摘 要】目的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展开临床治疗,了解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机能改善程度差异性、住院情况差异性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 治疗改善效果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相对变化更为明显。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时间在3周以上,观察组则在2周以内;插管次数方面,对照组比例为27.5%,观察组仅为7.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插管治疗几率,提升治疗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ype 2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function, the difference in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erms of treatment improve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but the relative chan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after treatment. In terms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than 3 week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within 2 weeks. In terms of intubation frequency, the control group ratio was 27.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nly 7.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intubation treatment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mprov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中圖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其常因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不良、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等原因造成。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易产生肺通气功能受限的现象,导致呼吸肌疲劳引发Ⅱ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 。根据 2017 年 GOLD 指南,对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符合呼吸机使用指征的条件下,可采取机械通气方法治疗 [2],临床上单用药物治疗在效果上并不能够很好的达到疾病控制效果,患者病死率偏高。传统治疗上多为将给予患者气管切开或者经口、鼻插管帮助患者呼吸。但这类型治疗副作用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易合并院内感染,给患者较大痛苦。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开放患者气道,且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3]。我院呼吸衰竭患者较多,采用对比方式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不佩戴呼吸机患者是临床上对无创呼吸机依从性较差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均为我院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全部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内科学》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 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规定的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4],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中男性22人,女性18人;年龄在30-75岁之间,平均50.5±6.3岁;病程在5-25年之间,平均17±2.2年。观察组中男性25人,女性15人;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52.3±7.4岁;病程在5-29年之间,平均17±3.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与基础治疗祛痰、平喘以及抗感染治疗。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机给予双向正压通气,将参数设定为S/T状态,将呼吸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4-18次。IPAP(吸气压力)开始为7厘米H2O,之后逐渐提升到16-20厘米,将氧浓度调整至35%-55%;根据患者病情间断使用4天左右,但首次应持续使用2小时以上,保障患者能够很好配合无创呼吸机,能够及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使用经口鼻或经鼻面罩予以辅助,并不需要切开和插管处理。该疗法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降低一定程度的PaCO 2 ,同时提高PaO 2 ,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达到缩短危险期、规律睡眠以及控制病死率的目的 [4] 。保持动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 90% 且临床耐受良好。治疗期间以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血气分析为出发点合理调整上述参数,并且允许进食喝水。开始治疗之后,应指导患者正确顺应呼吸机方式呼吸,吸气压力调整从最低压力开始,观察患者依存性给耐受性,如有痰液,教会患者如何排痰,呼吸困难明显可给与吸痰,并逐渐升高压力,直到达到治疗需要且患者耐受的潮气量以及压力。
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状态、血氧饱和度、呼吸状态以及神智状态,了解患者胸廓运动与呼吸机送气状态是否处于协调状态,查看口鼻面罩装置上的漏气、呼气声音与患者呼吸动作在时间上是否保持一致性。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过低、漏气以及血气值异常、颜面紫绀加重现象应及时调节呼吸机压力,经佩戴有创呼吸机呼吸困难明显加重者考虑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改善效果研究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模式下PaO2(mmHg)、PaCO2(mmHg)、呼吸频率(次/min)以及心率(次/min)在治疗前后差异性,同时行组间对比,对比无创正压通气下患者治疗优越性。具体对比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相对变化更为明(p<0.05)显,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说明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下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得以好转,缩短治疗时间。
2.2 住院情况研究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住院天数以及插管次数差异性,住院时间越短、插管次数越少说明临床治疗效果越好。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统计结果,对照组通常住院时间在3周以上,观察组则在两周以内。插管次数方面,对照组插管11次,观察组仅出现3次。两相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慢阻肺为一种累及肺脏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 将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情形 , 导致呼吸衰竭成为慢阻肺最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多以Ⅱ型呼吸衰竭为主[6, 7],由于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容易出现复发情况,疾病后期会逐渐恶化造成高功能残气量、高气道阻力以及高呼吸功能消耗,之后易出现呼吸衰竭状态,久之治疗效果将变差,最终导致患者死亡[8-10]。此类患者通常身体机能已经出现衰退,若仍采用气管切开方式治疗可能由于较大创伤直接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可有效改善呼吸衰竭以及缺氧状态,是临床治疗有效方法。无创呼吸机已成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成功率可達到80-85%[11]
根据本次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PaO2、PaCO2、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这几项对比上明显较对照组变化明显,说明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下患者氧合功能及通气明显好转,心率及呼吸次数达到正常范围。住院时间对比上,对照组需住院三周以上,而观察组平均两周内可出院,说明观察组可缩短住院时间,让患者更快康复。对比之下佩戴无创呼吸机患者仅3次插管,而对照组患者11次插管。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插管次数,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有创呼吸机疗法对患者展开救治时,极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影响预后恢复效果 [12-13] 。
总之,无创辅助通气临床过程相对便捷,患者花费少,危险程度低,在治疗期间增加肺泡通气量,加快肺弥散功能,从而改善氧和与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周小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76 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35- 1036.
李海峰 , 冷静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8(16):102-103.
谭伟,孙龙凤,代冰,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 147-150.
王波,董琼,蒲清 . 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 Ⅱ 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J]. 中国急救医学,2015 , 35 ( S2 ): 105-106.
梁久红 , 伍惠谊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65 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内科 ,2015,10(5):690-691.
戴月梅 , 夏宇 , 陆影 , 等 . 2 种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16(3): 349-353.
魏新玲 , 古力·喀德尔 . 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2017, 9(9):147-148.
王轶娜,杨宇,陈平,等.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7(4): 325-331.
尚愚,肖金玲,吕福祯,等.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6(2): 157-159.
张飚. 无创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8): 3854-3855.
(Davidson C,banham S,Elliott M,et 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intensive care society guideline for the ventilatory management 0f acut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failureinadults[J]BMJOpenRespirRes,2016,3(1):e000133.DOI:10.1136/bmjresp-2016-000133.
盛艳玲,李红,田涛,等 . 目标潮气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 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 , 36 ( 9 ): 1006-1009.
邓桂胜,罗勇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 Ⅱ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J].海军医学杂志, 2016 , 37 ( 1 ):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