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8-01-19王玉
王玉
【摘 要】目的 探讨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确诊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随机分2组,62例予以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PKRP组),76例予以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治疗(DiLEP组),观察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DiLEP组出血量较PKRP组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较PKRP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两组术前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治疗
【中图分类号】R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激光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取得良好反响,如下特探讨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确诊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随机分2组PKRP组:62例,年龄35~76岁,平均(65.69±3.48)岁,前列腺体积(61.03±13.75)ml;DiLEP组:76例,年龄38~82岁,平均(66.94±4.31)岁,前列腺体积(60.64±14.36)ml。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PKRP组:采用司迈公司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功率150W,电凝功率100W。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后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选取6点作为标准沟,随后在5点、7点侧叶交界处扩大电切面,逐步电切至双侧叶组织,远端切除至精阜,外切至包膜。待前列腺尿道彻底通畅后止血,冲洗组织块,送病理活检。术后留置导尿管。DiLEP组:仪器采用斗牛士SST200高能量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系统(产自西班牙INTERmeidc公司)波长为980nm。准备工作同PKRP组。内窥镜观察,激光设定切割汽化功率160W,通过550μm端射光线传输能量,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从精阜前方切割尿道粘膜,通过镜体模拟手指钝性分离双侧叶及中叶腺体,从包膜层向膀胱颈钝性鞘拔。随后在12点位置纵行切开,直至前列腺尖部尿道粘膜,从6点至12点方向剜除双侧叶,组织粉碎机粉碎腺体,术后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软件SPSS 19.0。计量资料以()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LEP组出血量较PKRP组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较PKRP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IP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组内差异显著(P<0.01),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
PKRP组术后包膜穿孔1例,腺体残留1例,急迫性尿失禁2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2例;DiLEP组分别为0例,0例,2例,1例和0例,组间上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1]证实,激光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不受前列腺体积大小影响的限制逐渐发展为前列腺增生治疗趋势。980nm半导体红激光采用全新纳米极多元素半导体晶体激光发生系统、单一透镜光路系统及纳米激光前耦合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激光直接输出,且输出功率稳定,加之红激光具有汽化切割速度快,且出血少等优势[2]。第一代红激光治疗时容易凝穿包膜,且组织热损较大,故在手术中需调整至小功率[3]。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在第一代基础上加入“二极管软件控制系统”,继而实现了超薄凝固层,150-200W功率仅0.16-0.41mm,故实施手术安全性更高[4]。
本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后,最大尿流速、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DiLE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PKRP组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较PKRP组短。由此可见,DiLEP不仅能够达到和PKRP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继而促进术后康复。此外,DiLEP并不会增加包膜穿孔、腺体残留、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及尿道狭窄风险,可见其安全性公安。
綜上,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张伟, 王禾, 保庭毅,等. 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初步研究[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 21(4):263-266.
齐文明, 曹凤宏, 么安亮,等. 980nm半导体红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87-89.
丁振山, 周晓峰, 王一飞,等. 980nm红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 29(1):19-21.
黄林, 范永毅, 谢广静,等. 980nm半导体红激光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6,45(2):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