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路径研究

2018-01-19汪婷

南方企业家 2018年2期

汪婷

摘 要:高校国际化伴随“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成为大势所趋,安徽地区的高校应该在这种趋势中寻找到合适的国际化对外合作与交流路径,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区发展的内推力有限、相关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安徽地区应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紧跟国际化的发展潮流,除此之外,高校应该树立起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理念,以理念带动行动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国际化进程,建设地区性的高校留学生信息共享平台,以从各方面保障和促进高校国际化的进程,并借鉴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规划出极具特色的安徽省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道路。

关键词:安徽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国际化的问题与不足;国际化路径

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而我国的人才现状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一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急需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所以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教育趋势,这一趋势要求高校适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高校对外交流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国际化;二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化;三是高校建设的国际化。在高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各个地区、学校在有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自身的对外合作交流的进程。安徽与东部地区对比对外交流合作的水平较低,找到一条适合安徽高校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具有必要性。安徽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有利于丰富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健康发展,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和学生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提升安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设美好安徽和富民强省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加强,文化领域的交往与交流集中体现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国家化发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朝着实践化方向发展,各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力量,纷纷同海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思想理念的人才,同时也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整个世界了解了中国,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所影响的范围是广泛而深远的。我国的各个地区高校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多元和丰富。

以“高校对外合作交流”或“高校国际化”为题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模糊检索,截止2018年3月,学术期刊论文和报纸等简短新闻报道都不多见,尤其是以特定的安徽地区高校与中国对外开放国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高等教育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合作平台,通过此平台我们可以直接吸收国外优质的教学理论,强化我们自身的能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所以高校国际化道路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能够找到的宏观政策、推进建议主要以国际化为主要内容,而且是以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推进为主要内容。其中,严丽纯(2011)在地方高校发展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国际化的研究十分必要。以地方高校发展国际化究竟为何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地方高校发展国际化的一般路径为讨论的重点。张秋杰(2013)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中以浙江地区的高校为例,阐述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之路,并提出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重点大学的发展,更要注重地方本科高校的国际化。对于安徽地区来说,浙江的案例可以借鉴,也要在此基础上寻找到适合安徽高校的国際化之路。李雯(2013)在其文章中提到安徽省地处我国内陆,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改革开放后经济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应该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这个发展战略,顺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但是安徽省的人才结构开始失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而优质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而高校是教育的重地。卢兆敏(2016)提出了安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建议地方院校:第一,要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具体的战略规划;第二,要真正扎根本土,办出特色;第三,要力争在“点”上突破。

北美以及欧洲国家的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其中的高水平的大学,已经把国际化作为一种体制性的任务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各项国际化的发展与合作规划。如国际化的课程项目、师生国际流动项目、合作办学项目、共建国际会议等。美国学者萨米尔教授《世界一流大学:挑战与途径》指出,发展中国家无论从资金还是人才的管理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联合办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源建设本土大学。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道路。德国的“卓越大学计划”不仅在国内重塑了教育体系,改善德国的高校教育状况,而且对我国的大学结构和作用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韩国在各大高校建立推广的BK21工程,便利了韩国各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同时日本也提出了“TOP30计划”(建设30所世界一流大学)和“OE计划”(卓越教育与研究中心),为国际间的教学互动,相互借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国际化是已经形成的潮流,对推动安徽高校对外语合作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安徽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的现状

在安徽省高校数量方面,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其中安徽全省现有普通高校119所(本科高校45所,高职高专院校74所),数量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三。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目前,我省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95万人,居全国第九位,已经跨入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相协调的高等教育大省行列。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全省高校培养人才152万人。在安徽省留学生现状方面,据统计,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安徽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接收留学生前来学习。截至目前共有18所高等院校接收留学生,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合肥学院等八所高校获批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收资格学校。2014年,安徽大学被教育部确立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目前,有1718名留学生在安徽省学习,他们分别来自各大洲121个国家,主要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南非、韩国、日本、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土库曼斯坦、越南、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整体来说,安徽省高校展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合作办学层次的历史不长,起步较晚。虽然安徽省内的各大高校不断地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安徽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3+1”合作办学项目发展顺利;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2”联合培养项目办学和社会效益良好;以及与美国加州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合肥学院与韩国韩瑞大学展开的对外汉语专业;更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建立重点合作办学,在多专业的多领域共享共建,共同发展;具官方网站数据显示,合肥学院与近14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保持着相当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跨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体系。

通过对安徽大学对外合作交流处的走访和资料收集整理,可以了解到安徽大学在近年来积极地开发和引进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或聘请高端外国专家、海外讲席的教授、高层专家以及外籍教师。除上文所提及的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安徽大学还积极地鼓励多种多样的短期学生交流项目、短期教师海外培训和具有典型性代表的国际学术会议等国际性活动。而新型智库——国别与区域研究眼的设立泽标志着安徽大学对外合作與交流步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为安徽省的政府和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路径中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为安徽省高校走出去,为安徽省经济走出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安徽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同样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对在这个部门工作的老师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安徽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这种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不够灵活。具体体现在:没有对同学们普遍关注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会议等相关的活动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各院系自行解决,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足,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长久性推动力。

另外,对于因公对外交流的相关性事务并未形成良好的完整服务,教师和学生在申请相关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时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极大地降低了效率,造成不便。根据已回收的一百多份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有效作答的相关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合作的热情度颇高,但是安徽大学的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较弱,外籍教师甚至有外籍留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都占少数,因此充分无法满足学生的相关诉求。

作为安徽省较早开始对外合作办学,拥有丰富对外合作经历的合肥学院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事项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肥学院就与德国、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据统计,合肥学院先后派往德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留学生至少2000人次,另外,还有近1000多名德国、韩国等高校的学生在合肥学院进行学习。合肥学院因为和这两国的友好关系,还先后建立了中国安徽-德国中心、中国合肥-韩国中心。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携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对合肥学院进行考察,并宣布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合作基金。这使得合肥学院的对德交流与合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也为其进行对外交流与交流,增强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合肥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和相关同学的交流总结如下:国际交流合作的系统化、流程化不足,部分环节薄弱,以中德合作为例,学校在将学生送往德国的相关院校进行学习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预科学习,而在学生前往德国之后,也没有安排相关的语言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国外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因为语言而困难重重,其次,虽然与德国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但是与部分高校并没有签署长期的合作办学等协议,因而导致学生的的交流项目产生变动,对学生本身已经做好的长期准备造成影响,也为学校带来不小的损失。

安徽高校推进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不足

留学生流程化管理、关怀、补助体系不完善

从安徽省高校学生的角度出发,离开中国大陆到外国或者中国台湾进行交流交换是一个不容易做出的决断。近半数高校学生对于对外交流是感兴趣的,但是这其中需要准备和考虑的事项太多,所以最终选择对外交流的学生人数大大缩减并且热情降低。首先,没有收入来源的高校学生需要获得家庭的经济支持。而安徽省高校举办组织的寒暑假的短期海外交流访学价格一般在两万到五万不等,为期一个学期的的交换生项目根据去往的国家和地区不同花费差别也很大。例如安徽大学台湾交换生一般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因为学生只需要继续缴纳安徽大学的学费,不用额外缴纳台湾交换大学的学费,其中一些大学也不需要缴纳住宿费,同时台湾的消费水平也是在学生家庭容易接受的状态,一个学期的大概花费是两万。相反一些安徽大学对英国美国的高校交换生的花费就高出很多,英美学校交换的学费、住宿费、交通费和伙食费都需要自理,一个学期的花费大约十万左右。第二安徽省高校学生对外交流需要面对复杂的前期准备。对于交换生是在开学前两周左右就要面对学校的申报选拔,在通过选拔之后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成绩单、介绍信、证件复印、在读证明、学习计划等基本资料,有个别学校的专业还需要提交专业作品,并且办理居住证、护照、健康证明、签证或赴台大通证,最后需要购买机票和联系学校等具体事务。交换生或者“3+1”等项目学生回校后还需要兑换学分,并且补上对外交流期间所缺少的课程,这也高校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第三是语言文化交流障碍,以及对外交流的安全问题。对外交流学习前往中国台湾是基本上没有语言交流的障碍的,前往英美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语言的要求较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英语水平。但是对于另外一些要求交换国家语言的学校基本上就很少有人申请了,比如安徽大学对日本高知大学、俄罗斯楚瓦什国立大学、彼尔姆国立大学、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大学、智利圣托马斯大学等国的交流项目,一般情况下都会对该交换国的母语有相关要求。所以申请该类国家的对外交流一般都是学习该门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学生的选择空间。近些年,中国在外交流学习的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较高的关注,一些中国留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也经常被媒体曝光。所以对外交流学习的学生而言对于交换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的担忧,也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

高校体系化建设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安徽省内高校的了解发现,高校负责对外交流一般都只有一个部门,其中部门的成员通常在十名以内。但是该部门要负责高校所有的对外交流事务。高校在推动学校国际化的相关部门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会使得对外交流工作不够细致和一部分的缺失。安徽省高校需要一套完整的国际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所以导致校园网站的建设、对外交流的前期宣传、对外交流的咨询服务、校园国际文化的培养缺少制度流程。使得高校师生对于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热情不足。

地区发展的内推动力不足

安徽省作为中部省市,其国际知名度度不够高,对外交流的热度和国际化的程度也都有待提高。客观原因安徽省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安徽省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的交流并不如沿海城市方便,所以安徽省高校会缺少对外合作的信息和途径。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所以它也存在效率和区域性的特征。

安徽省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也受到沿海高校的激烈竞争,但同时安徽省的国际知名度较低,甚至黄山的国际知名度高于安徽省,因而不利于扩展对外交流的资源和吸引国外访学和留学生。同时安徽省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城市和等一线城市,但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仍然是高校国际化推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一定的地方政府的支持会有更快的进步。主观原因方面,安徽省居民的国际交流的意识不强,而在安徽省高校中大部分的生源都是来自安徽本地的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安徽省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路径的对策思考

高校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了政策和区有优势的前提,还需要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作为高校行动的理论指导。首先,学校的领导层需要意识到推动高校国际化的意义与效益,并且清楚地向教师、员工和学生进行传达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只有高校自身先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高校才能有更好的国际化发展机遇和途径。

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立足于高校举办各富特色的国际交流活动,还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丰富国际交流活动的种类,如何将高校现存的交流项目系统化、长期化。具体体现在,行政高层的理念国际化,即加大高校的国际化投資金额,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更加开放包容的形式转变。教师理念的国际化,即开展丰富国际化课程、参与多种课堂教学。入中外合教、国际课程讨论、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学生理念的国际化,即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办学项目,主动加强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增强交流。多层次的国际化理念教育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国际化层次,使高校能更加全面的适应国际化要求,以国际视野来看待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与高校合作,整合政策和区位优势

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城市的中坚力量,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世界经济的调整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安徽省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本省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安徽省同时属于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层次较高的长三角经济带地区,应该在享受辐射作用的同时,积极的向周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上海、浙江、江苏等城市借鉴成功的经验。以目前对外交流最为开放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为例,上海市的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的探索值得借鉴和参考,上海拥有者非常良好的国际化政策发展条件,又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使其国际化的发展速度优于其他地区,以至最终成果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市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高校,国际竞争力强,国内外合作院校多,国际合作项目丰富。对比安徽省,高校的竞争力较弱,国内外的合作院校普遍较少,国际合作项目较少,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参考上海市在国际化初期的做法,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安徽大学提出建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即是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以加快安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次,大力地引进外籍专家和教师团队,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层次,大力推进“海外名师进课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让高校学生首先具备国际化发展的视野。其次,进一步地加大对海外留学生的资助。留学政策方面,上海市的政策灵活而且有效。自2004年起,上海市就提出设立留学生奖学金、扩大优势学科招收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奖励在本市高校就读的优秀外国交流生等多项措施加强地区的国际化水平。两方面的推动力,不仅期望本国的学生走出去,更鼓励外国的学生走进来。在循环互动中,加强地区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安徽省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是极其具备发展潜力的地区,参考借鉴优秀的发展经验,灵活地运用在地区的未来发展上,必会给安徽省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不小的改变。

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的国际化建设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是推进安徽省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现有的资源,开展“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国际会议交流项目”“海外名师进课堂”等国际化的交流项目并且进行整合。积极培养学校内具有海外名校学历的中青年教师的引进和海外研修计划。通过交流了解,安徽的各大高校都具备国际学术访问的资格,但现已实施的相关项目却并不多见,各大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完善教师国际化培养的体系,建立起完整的教师境外培养政策,实施教授定期国外访学计划,扩宽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思路。

同时,相关的“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教师国际化人才建设”等活动也应当在政策的支持下继续实施,着力提升作为高校教学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以此带动高校的国际化建设。

教师互访作为高科研的重要一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的高校科研却仅限于互访、举行相关的研讨会等形式单一、低效的活动形式。对安徽高校的走访了解到,基本的高校的互访活动仍然存在学科门类较少,互访活动单一的情况。因此,完善不同类型学科的教师互访活动,把握住安徽省在国际化崛起时的机遇,不断的与其他国家的优质高校建立联系,密切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研交流,在提升安徽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同时,推进学科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建设。具体来说,建立国际实验室,实验成果互利互享,用国际化的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同时,建立起交流互通的中英文网络平台,交给专业的团队设计,以增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为目的,采用多样化的互联网形式,弥补距离和空间上的不足。

建立高校留學生信息共享平台

留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保障留学生的合法权益,为留学生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是高校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留学生和潜在留学生群体对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最为关注,而留学生第一选择的求助对象通过调查发现99%指向高校。建立留学生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沟通派遣高校和留学生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平台的互动社区,高校和学生可依搭建直接的互动桥梁,合作高校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上沟通联络、发布相关的消息,并且合作为彼此的留学生举办官方活动,促进留学生的文化融入。在与安徽省境内多地区的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安徽地区赴外的留学生存在着文化认同度低、融入范围小等问题。所谓的留学生群体的小圈子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小圈子的形成是文化未能融合造成的,安徽省的赴境外及港澳台的留学生普遍感知安徽在国际舞台上的认可度和认知度较低,对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低,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变少。

因此,借助留学生信息共享平台,扩大安徽地区的影响力,促进安徽地区与境外合作交流地区的文化交流,提升安徽地区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宣传富有安徽特色的人文景观、美食、风俗等文化项目,拉近国际范围内交流与合作的距离,密切相互关系也成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重要部分。留学生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将能沟通不同地区的留学生群体、也同时能完善与相关院校的合作交流。平台在建立、完善后还可以定期发布国际学术论坛消息、出国留学生交流项目、外语学习、经验分享、娱乐活动等多个板块。同时,利用现今的直播平台,录播功能,上传海内外名师的课堂视频供参考学习,也为潜在的留学生群体提供院校、交流项目的选择的依据。

推进安徽地区高校的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发展对符合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将国际核全球元素引入高等教育的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针对特定目标地区的发展时。为了实现对着以路径的研究,必须要经过规划、实践、以及最终的成果反馈,以求最终能够形成安徽地区国际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路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高校国际化,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安徽的高校需要整合政策区位优势、树立起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进程、最终完善留学生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充分地加强地方与全球的联系,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安徽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1035740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红敏,陈怡.高校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12(26).

[2]李鹏,刘承佳.关于中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的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3]陈孟莎.”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企业国际化战略浅析[J].新商务周刊,2017(06).

[4]闫温乐,上海市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07).

[5]崔旭,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理论界,2010(08).

[6]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7]闫蒙钢,王光煜,叶旭萍.安徽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8]李鹏,刘承佳.关于中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问题的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 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