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2018-01-19韩红满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1期

韩红满

【摘 要】: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0例医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40例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以及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CD3、CD8表达水平更高(P<0.05),CD4表达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CD2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免疫异常的现象,因此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患儿。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中图分类号】R3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EB病毒感染引起的T细胞异常反应,从而激活了抑制性T细胞,主要特点为周围血中能够观察到异型淋巴细胞。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疗效,需要深入了解该病的病理特点[1]。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0例医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孩20例,女孩20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7.1±1.3)岁。纳入标准:符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并选取同时段40例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孩19例,女孩21例;年龄为1~13岁,平均为(7.5±1.1)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肺炎12例、流感10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采集3mL肘静脉血,肝素抗凝,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以及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CD3、CD8表达水平更高(P<0.05),CD4表达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CD28表达水平

观察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CD2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于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淋巴细胞良性增生,且该病可累及肝、肾、脾、肺及中枢神经,主要表现为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儿童由于免疫机制发育不成熟,因此容易感染EB病毒,在感染后可能引起多种血液疾病的出现,与多种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相关性,例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而较少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观察。有研究指出,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主要是由于EB病毒感染后T淋巴细胞引起的抗感染B细胞免疫反应激活的,因此导致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升高,这也是该病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3]。因此,观察患儿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对于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进展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CD3、CD8表达水平更高(P<0.05),CD4表达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CD2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免疫异常的现象,因此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患儿。

目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升高是该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指征[4]。而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涂片、贪色等方式进行观察,为了提高临床观察的效果,本次研究采用了流式细胞仪进行观察,能够简化操作,并且提高淋巴细胞鉴别的准确性。流式细胞仪是目前临床使用的一种新设备,主要由激光及单克隆抗体实现,能够通过同一个细胞观察到多种参数。成熟的淋巴细胞具有体积小、胞质颗粒少的特点,而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常激活,存在体积大、胞质丰富的特点,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有效的鉴别两者,且具有操作简单、客观、方便等的优势[5]。

综上所述,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儿,因此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加强对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测与观察;同时流式细胞仪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应用能够快速鉴定异型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标准。

参考文献

程娟,杨慧,郑建新等.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对异型淋巴细胞阴性结果的预示意义[J].检验医学,2016,31(2):103-105.

肖波,毛金娥,陈万新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3):114-116.

汤俊峰,余喜然,郑水娥等.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5):722-724.

徐福胜,李林臣,张建伟等.腺苷脱氨酶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测定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8-10.

李瑞.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亞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7,27(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