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分析
2018-01-19雷永忠
雷永忠
【摘 要】目的:对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按照随机法在社区选择502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统计研究对象的吸烟人数、对慢性病的知晓人数、日常运动健康人数以及建立健康档案人数等指标情况,然后对所有对象开展慢性非传染并综合防治措施,半年后对其进行二次调查,同时将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前后研究对象的各项调查指标进行对比统计。结果:通过在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措施,502名研究对象在吸烟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日常运动健身率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率等指标有了显著的增加,P值<0.05,前后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有效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质量,有利于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因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方式模式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来越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慢性,通常没有传染性,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环境、职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引起的,尤其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疾病潜伏期长等特点,一旦发病后很难根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1]。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探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选择了502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2016年12月-2017年6月社区502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女性241名,男性261名,对象年龄在1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01名、高中文化程度313名、初中67名、小学21名。
1.2 采用方法
首先,派遣专门的医护人员在社区中开展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针对饮酒、吸烟、缺少锻炼等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对表现较为显著的研究对象进行重点和全面干预,对6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重点检测[2]。其次,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在社区积极开展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并对研究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为每一位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开办经验交流会,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居民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最后,卫生和计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医院、疾控中心等多方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在社区积极开展综合防治模式,同时促进各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保证综合防治模式的有效开展。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调查。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前后研究对象的吸烟人数、慢性疾病知晓人数、日常运动健康人数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的人数进行统计,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采用SPSS19.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上述研究对象的前后数据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用正负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前后比较,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半年后对502名研究对象的吸烟人数、慢性病知曉人数、日常运动健康人数以及建立健康档案人数进行统计调查,相比干预前,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提高,P值<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现阶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从21世纪初就开始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三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1)以疾控中心为基础并与社区卫生机构相联合,在社区内部进行相关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并为居民提供有关知识的解答,做好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工作[3]。对社区居民中有关慢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袋。(2)以医院为基础成立综合防治小组,并与社区相关单位相联合共同进行慢性防治。(3)协调卫生和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责任制,共同促进各部门对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内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主要通过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途径进行,提高人民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在社区内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能够加强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此外,针对慢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干预,尽早发现病人,提高其对慢病知识的了解,改善其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减少慢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了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慢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了502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实施半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后,对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干预后其慢性知晓率、日常运动健康率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率等相比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吸烟率和慢性危险因素显著降低,P值<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对慢病知识的认识程度,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慢病的发生概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廖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105-107.
李国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调查研究,2015,06:177-179.
汲广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研究与发展[J].经验交流,2015,05:4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