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剪辑
2018-01-19刘丽倩
刘丽倩
摘要:剪辑就是将影片制作过程中所拍摄的素材按照内容、画面、艺术表现等要求进行镜头的选择、拆剪、组接最终完成连贯、流畅并且主题鲜明具有感染力的一组镜头。影视剪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镜头的剪接与剪辑两个阶段。剪辑分为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个方面,而剪辑工作的流程分成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各有侧重,笔者根据现实和个人实践情况,浅析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剪辑。
关键词:影视作品 剪接 剪辑 剪辑师 工作内容 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70-02
著名的导演和电影评论家普多夫金说过:“电影艺术的基础就是剪辑”。那么什么是剪辑?它有什么作用呢?剪辑就是将影片制作过程中所拍摄的众多原始素材按照影片的内容、画面、艺术表现、导演意图等要求进行镜头的选择、分解、拆剪、组合,完成影片总体的连贯、流畅并且主题突出鲜明具有较强感染力的一组主镜头。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理论家、影视评论家周传基认为:“剪辑的作用就是把两个镜头剪在一起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关系,有时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这是建立在似动现象和库里肖夫效应的基础上的结果”。
从剪辑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辑经历了镜头的剪接与剪辑两个阶段。早期的电影需要将胶片与胶片粘接起来才可以流畅的放映,这种胶片的连接偏向技术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所以早期的剪辑师大多是女性角色来承担,这种剪接是剪辑艺术发展的最初级阶段。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各部分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并形成完整的电影制作体系,电影的艺术手法和技术不断进步,剪辑就应运而生。这时候的剪辑侧重对作品的艺术理解,而未来剪辑的艺术将向着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剪辑的技术手段。从技术上看,目前剪辑经历了几个阶段:无声电影时期的手工操作剪接影片,主要的工作是剪开口型、插接字幕和套剪底片;有声电影时代的机器操作即手工操作,简易机器完成剪辑;20世纪90时代后的非线编辑即电脑数码剪辑。
早期的电影是没有剪辑的,人们虽然对活动的视觉影像感兴趣,但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花费金钱去看那些在大街小巷里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因而连“电影之父”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也对电影的未来持不乐观的态度。但爱德温·鲍特却不这么認为,在制作《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这部电影时,他发现把不同的镜头剪接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一个故事,并在随后的电影《火车大劫案》中,使用交叉剪辑的手法来调动观影者的情绪,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剪辑的可能性,从而推动电影的快速发展。但在当时剪辑的发明还属于一门新的技术,一种新的语言,表现手法也相对单一。随后格里菲斯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运用的大量特写、闪回、平行叙事等手法,有意识的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的某个部分,这种剪辑技巧很快被人们接受。格里菲斯强化了剪辑的叙事功能并推动剪辑技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日后电影的基本语法。同时格里菲斯建立了隐形剪切概念(例如:《暴风雨中的孤儿》)——镜头应总保持连贯流畅和移动,剪辑的目的是把剪切的痕迹隐藏起来,让观众察觉不到,既无缝剪辑。不管是鲍特还是格里菲斯,他们都采用了分镜头进行拍摄的办法,从而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种。而我国在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难夫难妻》则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
在这日新月异时代里,剪辑工作定位于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的第三次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创作阶段。影视作品的第一次创作,是编剧和主创人员对文学剧本的创作;影视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导演、美术指导、摄像等主创人员的工作任务,即将文学剧本转化为影视视听形象的创作即拍摄阶段;而影视艺术的第三次创作,即剪辑工作。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剪辑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即根据分镜头剧本拍摄的素材等为创作基础,结合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影像作品形象的再塑造,对影片的画面、结构、段落、篇幅、节奏等进行整体的调整、弥补、删减、修饰等,使影片在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和谐、情节结构严谨、语言表达准确到位、主题鲜明、人物形象深刻富有层次等。剪辑是影视作品从初创开始到成片上映接受观众评价这一过程中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影视剪辑内容从大的方面分成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大方面,其中画面剪辑主要围绕如何分解及组合动作两方面来进行。分解动作即把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独立的画面,与分镜头相似,具体是将剧本的故事、内容等分解成为片段,这个过程中导演、剪辑师、美术指导等主创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再创作,要求创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对准确敏锐的银幕呈现效果感觉。而组合动作即把拍摄过程中那些单独、零散的动作和画面,根据影片需求重新组合成为连续流畅的画面,这也是镜头组接,或是蒙太奇表现的第一步。具体的工作要求即是将画面中的动作分解成的零散、单一的镜头画面,再用蒙太奇方法组成一组连续活动的画面,要求剪辑师和导演具有敏锐的银幕画面形象感。分解动作时是选择和集中,而组合动作是选择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是通过剪辑艺术来叙述故事和表达主题的基本方法。而声音剪辑也是剪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彩生动又独一无二,剪辑师从大量的台词中反复选择、推敲人物在影片中的语言,既要能显示其性格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境。有时影片中的声音类型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这些声音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生活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增强戏剧效果,衬托人物的情绪和性格。在剪辑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台词、独白、旁白、音乐、音效与画面的统一和匹配,做到视听效果的最佳状态,才能呈现出声画结合最好的艺术效果。
剪辑工作的大体流程是:初剪、复剪、精剪和综合剪。初剪,即根据分镜头剧本、依照镜头的顺序将人物的动作对话等大量独立、零散、片段的原始素材镜头进行准确的连接。而在选择素材画面时,要充分把握好动作、造型、时空这三大因素。通常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剪辑师最具创作潜力的时候,因为初次接触到影片素材,剪辑师的思维和对镜头的洞察力正处于最新鲜、最活跃、最敏感的状态。复剪一般是在基于对剧本、分镜头和导演表现意图的基础上,剪辑师对影片的结构、声画处理、场面转换等,依照剪辑的技巧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剪辑方案。剪辑方案主要还是依据分镜头、导演的创作意图等进行艺术创作,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节奏接近定型,影片的框架基本具备。精剪则是反复推敲,对镜头、动作的组接再一次进行准确、精心的修正,确定镜头组接最恰当、最便捷、最能达到预想的艺术成效,是对剪辑师艺术水平和技艺熟练程度的综合检验。在进行镜头组接时注意选择准确的剪接点,就画面剪辑而言,最常见的剪辑点是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等。剪辑点的组接需保证动作的流畅,故事情节架构合理,语言表述合理,情绪表达到位等,是剪辑师技术表现能力最直接、最严格的检验。剪辑师必须在众多剪辑手段中选择最适合的剪辑手段,使影片的艺术效果达到最佳。当然,不同类型的影片,也要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确定剪辑手段,以实现不同类型影片应该达到的效果。在精剪的过程中剪辑师务必认真对待影片中的每一“帧”,因为每一帧都会在观众的视觉残留里产生影响(特别是动作),把每一帧都当做一个镜头、画面来认真处理,这样的工作态度才会真正的让影片实现完美的剪辑效果。综合剪则是剪辑的最后创作阶段,也是影片基调最终成型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对构成影片的画面、特效、音乐、台词、节奏、字幕等进行综合性剪辑和总体的调节,直至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剪辑过程大多数是导演和摄制组主创人员共同来完成的,像镜头是否延长或缩短这样一个微小的决定都要经过反复讨论、实验之后才能确定。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汇了摄影、美术、戏剧、音乐等多门学科的艺术。为了使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最佳,需要导演、摄像、美术指导、剪辑等所有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歌.浅析电视节目剪辑艺术[J].神州(中旬刊),2013,(05).
[2]王宝艳.剪辑与镜头语言的关系应用研究[J].才智,2015,(12).
[3]李振营,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宗锐.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5).
[5]刘长明.剪辑与故事情节的关系[J].电影评介,2011,(08).
[6]李惠儒.浅析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J].赤子,2014,(17).
[7]杨建涛.电视摄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李波,吴虹.试论科学技术与影视剧的关系[J].青春岁月,2013,(20).
[9]吴贻弓,李亦中.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