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的重要性
2018-01-19王卉
王卉
摘要:音乐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起步比较晚,是在20世纪40年代时才成为学科正式发展。音乐治疗学是系统性的干预过程,主要是通过音乐体验的方式使被治疗者身心健康。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重视对人才的综合培养,所以音乐专业开设音乐治疗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专业能力,并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治疗学 音乐专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35-02
音乐治疗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还未开设音乐治疗学课程,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音乐治疗学对于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益处,并且为音乐治疗学在我国的发展储备充足力量。可见,在高校音乐专业开设音乐治疗学课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什么是音乐治疗学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边缘学科,由于音乐治疗学受到低于文化、医疗环境以及不同国家人民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于音乐治疗学的研究与实践选择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并且对此也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定义,不同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说法,可谓欣欣向荣。简单的说,音乐治疗学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音乐手段对被治疗人进行催眠和刺激,从而引发其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反应,最终达到使人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一般可以分为接受式和互动式两种。首先,接受式音乐治疗具体可以采用两种形式,即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主要是接受音乐治疗的人聆听治疗师所选择的音乐。在特定音乐的影响下,人的心理和身体都能够达到预定的状态,加之治疗师的引导使人沉浸在音乐所呈现的状态中,身体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放松,从而实现治疗的最终目的[1]。其次,互动式是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让接受治疗的人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与治疗师沟通、交流,共同探索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可以与治療师一同演奏音乐,跟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压力,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交流,加之治疗师的情绪疏导,使接受音乐治疗的人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并且不会对其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治疗能够有效疏导消极的情绪,并激发积极的情绪,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更为强烈且深刻的影响与感染,效果要优于其他艺术。结合音乐治疗学目前的发展,可以从物理、心理以及生化三个方面讨论音乐治疗的原理。首先,从物理学来看,人体的细胞、脉搏、心脏等都会产生“振动”,而这些“振动”与音乐旋律相近,如果人体的“振动”与音乐的旋律能够吻合,则会对人体产生“共振”效应,有利于人体生理健康[2]。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们对美都有一种追求,舒缓、优美的音乐可以疏导人的情绪,使人的消极情感得到宣泄,进而对人体生理健康产生作用,实现音乐治疗的目的。最后,从生化角度来分析音乐治疗的原理。人类大脑皮层的情绪中枢接近植物神经中枢,并且二者存在密切关系。植物神经主要控制人体内分泌与内脏的各项活动,一个人的情绪较好时内分泌也会比较旺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健脾和胃;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消极,则会导致气血虚弱、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障碍,并且容易产生疲劳感。而音乐治疗则能够通过音乐直接对情绪中枢产生刺激,进而抑制中枢神经对外界的感知。同时,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刺激人体分泌乙酰胆碱、激素等活性物质,进而改善心血管和神经都能够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开设音乐治疗学,包含音乐、审美以及心理等多个学科,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治疗学的认识,不仅可以为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音乐专业中开设音乐治疗学,可以促进音乐和音乐治疗学的发展。此外,音乐治疗学属于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音乐的性能和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等[3]。总之,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开设音乐治疗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专业人才。
四、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开设音乐治疗学的指导原则
高校在音乐专业中开设音乐治疗学,可以结合其他院校开设该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吸取经验,在开设音乐治疗学时注意教学的实用性和普及程度。音乐治疗学要满足音乐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同时,即便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家的专业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注意提高学生音乐治疗学专业能力的同时,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从而突出音乐治疗学所具有的体验作用和审美教学特点。此外,还要注意完善音乐治疗学的教学设备。只有从不同方面落实音乐治疗学教学需求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4]。在音乐专业中开设音乐治疗学,不仅包括音乐欣赏等基本课程,还需要增加音乐治疗理论以及实践等课程,有利于保证音乐治疗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开设音乐治疗学的课程体系
首先,音乐治疗学课程体系应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潜在课程等,这些课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治疗学课程体系,实现相互促进和补充。为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突出音乐治疗学的特点和作用,还可以同时增加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音乐治疗学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运用音乐治疗学的相关知识。同时,高校还应为学生营造音乐治疗学的学习氛围和应用平台,组建兴趣小组和学术探讨。例如:高校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运用音乐治疗学知识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为他人解决生理和心理问题增加学生对音乐治疗学的认识,意识到音乐治疗学的重要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治疗学教学活动。此外,在音乐专业中开设音乐治疗学,虽然不再需要另外开设声乐和音乐欣赏等课程,但可以组织音乐治疗学的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学校对音乐治疗学重视,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三)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
在音乐治疗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合作式以及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但是,无论教师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音乐基础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的效果[5]。例如:音乐治疗学需要学生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在利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而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也能够使接受音乐治疗的人快速康复。因此,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音乐治疗学,需要教师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确保提高音乐治疗学教学效果,发挥出音乐治疗学的作用,体现其价值。
(四)对教师展开音乐治疗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音乐治疗学是集合音乐、心理以及医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音乐和治疗之间,又与物理等关系密切,这就需要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音乐治疗学的专业知识,进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治疗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治疗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治疗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品格,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五、结语
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且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开设的主要措施为:完善开设音乐治疗学的指导原则、构建开设音乐治疗学的课程体系、注意提高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对教师展开音乐治疗学专业知识的培训等,是从开设原则、课程设计、学生以及教师等角度保证成功开设音乐治疗学课程,进而发挥出音乐治疗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率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雁.高校音乐学专业开设音乐治疗课程的设想[J].祖国,2018,(09):262.
[2]张海涛.中美高校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探微[J].知与行,2017,(12):75-79.
[3]温惠芳,范正涛.新时期下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和应用[J].音乐时空,2015,(04):69+74.
[4]邓静.音乐治疗学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6,(15):40.
[5]张勇,张鸿懿.我国当代音乐治療: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人民音乐,2014,(0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