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益寿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8-01-19陈铭勇顾伟李顺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含量测定

陈铭勇 顾伟 李顺清

摘要:目的 建立冠心益寿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方中丹参、白芍、葛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丹参酮ⅡA、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该制剂中的丹参、白芍、葛根均可用TLC法检出,且空白无干扰;含量测定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且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等指标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结论 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冠心益寿丸的质量检验标准。

关键词:冠心益寿丸;薄层鉴别;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1-0074-05

冠心益寿丸为本院临床应用20余年的院内制剂,主要由丹参、白芍、葛根等十余味药材组成,以益气化瘀为主,对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显著疗效[1]。为将其更好地开发应用,前期研究已将冠心益寿丸由大蜜丸改进为体积更小、携带服用更加方便的浓缩丸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2]。但前期研究并未建立冠心益寿丸的质量标准,为了有效控制其内在质量,本文建立了丹参、白芍、葛根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柱温箱,型号:UltiMate3000,DIONEX,U.S);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S/N:0J7U73,Kromat Universil);超声仪(型号:SK3300L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型号:AB265-SMETTLER TOLEDO,Switzerland,0.00001 g)

1.2 试药 冠心益寿丸(小试样品,批号:170501,170502,170601),芍药苷对照品(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供含量测定用,批号:J0516AS),丹参酮ⅡA对照品(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含量测定用,批号:PRF7052541);葛根素(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6032508)。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鉴别

2.1.1 白芍薄层鉴别 白芍为本品重要组成成分,芍药苷为其特征成分,参照《中国药典》[3]2015版一部,以芍药苷做对照品,采用TLC鉴别白芍,方法和结果如下:取冠心益寿丸2 g,研碎,加乙醇,超声处理5 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冠心益寿丸的供试品溶液。取缺白芍的阴性冠心益寿丸,同法制得缺白芍的阴性样品溶液。取白芍粉末0.5 g,加乙醇10 mL,振摇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的溶液。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颜色斑点。而缺白芍的阴性样品色谱处无此斑点。结果见图1。

2.1.2 丹参薄层鉴别 丹参本品主药之一,主要含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成分,其中丹参酮ⅡA为其特征成分,参照《中国药典》[3]2015版一部,以丹参酮ⅡA做对照品,采用TLC鉴别丹参,方法和结果如下:取冠心益寿丸粉末2 g,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缺丹参的阴性冠心益寿丸,同法制得缺丹参的阴性样品溶液。取丹参对照药材1 g,加乙醇5 mL,超声处理15 min,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的颜色斑点。而缺丹参的阴性样品色谱处无此斑点。结果见图2。

2.1.3 葛根薄层鉴别 葛根素为葛根特征性成分,参照《中国药典》[3]2015版一部,以葛根素做对照品,采用TLC鉴别葛根,方法和结果如下:取冠心益寿丸粉末2 g,研碎,加甲醇20 mL,放置2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缺葛根的阴性冠心益寿丸,同法制得缺葛根的阴性样品溶液。取葛根粉末2 g,研碎,加甲醇20 mL,放置2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的溶液。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缺葛根的阴性样品色谱处无此斑点。结果见图3。

2.2 含量测定 丹参、葛根均为冠心益寿丸主药,在提取中分别采用醇提及水提的提取方法。其中丹参中丹参酮ⅡA、葛根中的葛根素含量可作为检驗浓缩提取工艺的重要指标。

2.2.1 丹参酮ⅡA含量的测定

2.2.1.1 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精密称定为0.0032 g,加甲醇定容到10 mL棕色容量瓶中,采用倍半稀释法将对照品浓度稀释一倍,最终制得每1 mL含丹参酮ⅡA对照品0.16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冠心益寿丸粉末2 g,精密称定,加甲醇10 mL,用封口膜封口后放置2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阴性供试品的制备:取缺少丹参的冠心益寿丸粉末2 g,精密称定,加甲醇10 mL,用封口膜封口后放置2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阴性供试品溶液。

2.2.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S/N:0J7U73,Kromat Universil);柱溫:30℃,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270nm;流速:0.9 mL/min。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图见图4(a)、图4(b)和图4(c)。

结果表明:供试品中丹参酮ⅡA与其前后峰的分离度、拖尾因子均能满足《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阴性对照品的色谱图在与对照品相同保留时间位置上没有吸收峰,说明该制剂中其他药物对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干扰很小,用本法测定其含量专属性较强、灵敏度高。

2.2.1.3 线性与范围 将上述制得丹参酮ⅡA对照品稀释100倍后,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4、8、10、12、14、16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以丹参酮ⅡA进样量(μL)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1472x-0.02836,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在0.32~2.56 m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2.2.1.4 稳定性试验 取任意一批冠心益寿丸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h、1h、2h、6h、12h、24h进行测定。每次进样10μL,记录峰面积,计算RSD值。结果显示RSD值为0.7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2.1.5 重复性试验 取任意一批冠心益寿丸供试品,重复进样6次,每次进样10μL,记录丹参酮ⅡA峰面积,计算结果显示RSD值为0.21%,表明重复性良好。

2.2.1.6 准确度试验 称取份同一批号已知丹参酮ⅡA含量的研细的冠心益寿丸6份。每份约2 g,精密称定,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0.0032 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倍半稀释法稀释一倍,浓度为0.1600 mg/mL,分别精密吸取1.5 mL加入6个样品中。精密吸取10μL,按“2.2.1.2”项下的方法测定峰面积,计算丹参酮ⅡA回收率。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5%,RSD为3.58%,结果见表1。加样回收率=(测得量-样品含量)/标准品加入量×100%。

2.2.1.7 冠心益寿丸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称取不同批次冠心益寿丸粉末,每份约2 g,精密称定,按“2.2.1.1”项下同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色谱仪,记录丹参酮ⅡA峰面积,并计算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见表2。

根据七批样品的测定结果,七批样品丹参酮ⅡA平均含量为0.2538 mg/g。初步拟定丹参酮ⅡA应不低于平均含量的 85%,即规定本品丹参以丹参酮ⅡA计不得少于0.22 mg/g。

2.2.2 葛根素含量测定[4]

2.2.2.1 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0.0040 g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最终制得每1 mL含葛根素对照品0.16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冠心益寿丸粉末2 g,精密称定,加甲醇10 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阴性供试品的制备:取缺少葛根的冠心益寿丸粉末2 g,精密称定,加甲醇10 mL,用封口膜封口后放置2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阴性供试品溶液。

2.2.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 mm×250 mm 5μm,S/N:0J7U73,Kromat Universil);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70nm;流速:0.9 mL/min。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图见图5(a)、图5(b)和图5(c)。

结果表明:供试品中葛根素与其前后峰的分离度、拖尾因子均能满足《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阴性对照品有轻微干扰,但由于峰形和峰面积与对照品完全不同,故可以认为其他药物对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没有干扰,用本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专属性较强、灵敏度较高。

2.2.2.3 线性与范围 分别精密吸取葛根素对照品溶液4、8、10、12、14、16、22、24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以葛根素进样量(μL)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4.2318x-2.692,结果表明葛根素在0.64~3.84 m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2.2.2.4 稳定性试验 取一批冠心益寿丸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1、2、6、12、24 h进行测定,每次进样10 μL,记录葛根素峰面积,计算RSD值。RSD值为0.7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2.2.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冠心益寿丸粉末,重复进样6次,每次进样10 μL,记录葛根素峰面积,计算RSD值。结果显示RSD为0.92%,表明重复性良好。

2.2.2.6 准确度试验 称取同一批号已知葛根素含量的研细的冠心益寿丸6份,每份约2 g,精密称定,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0.0020 g,置于25 mL容量瓶中,浓度为0.0800 mg/mL,分别精密吸取3 mL加入6个样品中。精密吸取10 μL,按“2.4.3.1”项下的方法测定峰面积,计算葛根素回收率。葛根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1.51%,结果见表3。加样回收率=(测得量-样品含量)/标准品加入量×100%。

2.2.2.7 冠心益寿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称取不同批次冠心益寿丸粉末,每份约2 g,精密称定,按“2.2.2.2”项下同法制備成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 μL注入色谱仪,记录葛根素峰面积,并计算葛根素含量。结果见表4。

根据七批样品的测定结果,七批样品葛根素平均含量为2.4304 mg/g。初步拟定葛根素应不低于平均含量的85%,即规定本品丹参以葛根素计不得少于2.07 mg/g。

3 小结与讨论

在白芍的定性鉴别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宋喜臣[5]采用“取样品2.0 g,加乙醇25 mL,加热回流3h,加乙醇溶解”的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通过反复实验后发现乙醇超声亦能取得类似的提取率,且超声提取在具有实验周期短、操作简便的方法,故而最终确定采用乙醇超声的方法对供试品进行提取。

在丹参的定性鉴别过程中,查阅文献得知张淑瑜[6]采用乙醚超声提取,罗红丽[7]采用乙醚振摇放置提取。但经预实验发现乙醇超声提取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故供试品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在展开系统的选择中,通过对比《中国药典》和王润梅等[8]的展开系统发现王润梅的展开系统更适用于冠心益寿丸。

在定量测定中,分别选取水提和醇提部分的代表性药物丹参及葛根进行含量测定。经过实验证明,二者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冠心益寿丸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曹东,来圣吉,来圣丽,等.冠心益寿丸治疗冠心病318 例疗效总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16(6):32-33.

[2]陈铭勇,顾伟,车京梅,等.冠心益寿丸(浓缩丸)的提取工艺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0):75-77.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李铁强,肖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渴平胶囊中葛根素含量[J].医药导报,2010,29(11):1495-1496.

[5]宋喜臣.保肝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14.

[6]张淑瑜.复方汉防己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J].药学实践杂志,2013,(3):228-230.

[7]罗红丽.丹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8]王润梅,岳志劲.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及其薄层色谱定性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2-40.

(收稿日期:2018-08-09)

猜你喜欢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苯达唑原料药的含量
HPLC法测定脑脉醒神胶囊中三七皂苷R1的含量
兴仁金线莲中槲皮素、异鼠李素的薄层鉴别及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
鸡骨草叶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丙酸睾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彝药火把花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爬山虎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山苓祛斑凝胶剂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