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2018-01-19成星王彩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列宁邓小平改革开放

成星 王彩月

【摘要】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是在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以继承和发展。这为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开放 列宁 新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07-02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从此苏维埃俄国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现过程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列宁在《论合作社》中明确宣布: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这个根本改变”反映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前后认识的巨大变化,包含了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列宁认为: “新经济政策不是权益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真正的唯一办法。”在经济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食收集制,并大力发展商业,使社会主义大工业和小农经济结合起来。虽然在苏俄初期,其经济还比较落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及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他的这些理论构成了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打开了视野。

但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仅仅七年的时间,俄国的社会主义者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列宁于1924年1月过早地去世了,享年54岁。面对这样一个国际环境,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面对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灾难,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本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回答了在当时中国这样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

中国近40年的改革成果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改革思想,得益于我国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邓小平改革思想是对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引用,结合中国国情,对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作到了一脉相成而又与时惧进的运用,使列宁的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困难的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和邓小平都提到了经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困难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马克思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速度应高于资本主义”[2]。

列宁在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曾说:“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国家越落后,资本主义越不发达,过渡越困难,时间越长。”可见列宁已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列宁提出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要特别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只要不发生战争,就应当在继续保持对帝国主义的警惕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很困难很长期的事业”[3]。

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的理论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要命题。邓小平曾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4]。我国一定要坚持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持久、快速、稳定地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是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的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5]。

二、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情况出发,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可立即建设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的社会。但后来,列宁逐步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通过商品这条更加迂回的道路,必须用商业把社会主义大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起来。“在我们所谈的当前工作中,这样的环节就是在国家的正确调节(指导)下活跃国内商业。在历史事件的链条中,即在1921-192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过渡形式中,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如果我们现在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6]。

列宁还允许私营企业,并把一部分国有化了的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由私人经营,国家还采取了租凭制等措施,将一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在农业方面,国家还允许支持小农经济;在商业方面,国家支持和鼓励私人经营中小型商业企业。列宁特别强调在一个小農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找到社会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商业。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商业交换,发展商品经济,这也就意味着列宁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这有利于俄国这样一个刚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但经济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对俄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列宁认为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他有了在一定时期内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思想。只是后来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影响了俄国经济发展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在所有制结构上有了重大突破——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创举突破了长期以来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固定僵化模式,这符合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了在生产力水平呈多层次的状态,调动了各方面 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对外开放同各国的联系要求我国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使我国的经济有了生机和活力,更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都在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邓小平在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中,说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商品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商品都是经济的手段,这两者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他们在既定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存在。

邓小平思想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列宁的更为丰富和全面,在谈到建立市场体系时,邓小平曾提出要建立、健全市场法规,使市场经济体系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力度,让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微观性等缺陷在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下得到有效防范。另外,在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邓小平提出,要对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进行改革,这才能充分的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的作用。

三、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益的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虽然与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几百年中,创造了优秀的丰富的成果,这对于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非常有用的。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吸收一切资本主义优秀的成果,来促进本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列宁和邓小平都提到过。

列宁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所用,用租让制的形式吸收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生存不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7]。同各国资本主义的联系,其目的是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益成果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特别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列宁在《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一文中曾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8]。最后列宁用了一个公式来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9]。

和列宁相比,邓小平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认为开放就是改革,是对外关系的改革,因而开放就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他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方法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10]。对资本主义的事物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创办了经济特区,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以及后来又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在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形式。这些地区都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等,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这些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都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对于全中国来说,这些地区起到了“窗口”和“基地”的作用,这也带动了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有不少中国人曾怀疑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针对这一怀疑,邓小平提出,“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国家的公有制”[11]。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深化和发展,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验证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这一伟大举措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9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

[3]《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6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4页

[6]《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78页

[7]《列宁全集》第41卷第167页

[8]《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25页

[9]《列宁全集》第34卷第520页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1页

作者简介:

成星,1984年10月生,女,讲师,硕士。

王彩月,讲师。

猜你喜欢

列宁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拉美有多少“列宁”?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