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兜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2018-01-19袁洋

现代园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

袁洋

摘要:从选盆、分株繁殖、基质配制、水肥管理、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通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兜兰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兜兰的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兜兰;分株繁殖;栽培管理

兜兰又称“女士拖鞋兰”、“仙履兰”,是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的统称。兜兰属又称拖鞋兰属或亚洲拖鞋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也是最奇特的观赏兰花。兜兰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无假鳞茎,具有稍肉质的根,茎比较短,藏于叶基内,每个花葶上有1朵至数朵花;花形奇特,花色艳丽、丰富,有绿、黄、褐、紫、红、白及各种复色,与一般的兰花相比,花的结构有很大的变化,唇瓣呈半椭圆形的兜状,形状很特别,酷似旧时欧洲淑女的拖鞋,故名兜兰。本属与其他兰花明显的区别在于2枚能育雄蕊着生在蕊柱的两侧。兜兰花的中萼片特别发达,具有艳丽的花纹,呈扁圆形或倒心形,在各瓣中最显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兜兰属是兰科(Orchidaceae)的一个濒危类群,全世界约有兜兰属植物66种,近年来又发现了10余个新种,总数增加到80余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超过1/3。兜兰属植物多生长于林下的落叶层或苔藓层下。近年来,由于兜兰原生地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及大量采集,正处于濒临绝种的状态,所以加大对兜兰的保护力度以及提高兜兰的栽培繁殖技术显得极为重要。

1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

1.1地理分布

兜兰属植物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中心在东南亚、南洋群岛以及太平洋西南的大洋洲岛屿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我国兜兰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除陈心启等(1997)在《中国兰花全书》记载的原产于我国的18种野生原种外,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又发现了不少原产于我国的野生兜兰的种和变种,目前共计11个种,10个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部地区,以云南、广州、广西和贵州分布最为丰富。

1.2生物学特征

1.2.1生态特点。国产兜兰属植物大多分布于热带过渡地区,根据其生长基质性质,可分为附生种和地生种2类。国产兜兰一般生长在疏灌丛中或林缘,喜温暖、湿润、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夏季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日间怕高温,夜间需凉爽的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12%。但有些原生种类,如杏黄兜兰、虎斑兜兰、波瓣兜兰等,一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在冬季需要冷凉的环境,最好低于1℃或更低,否则不易开花。

1.2.2生长习性。国产兜兰属植物,根据其生长习性可分为2种生态型:丛生型与散生型。丛生型具有明显的地下走茎,茎尖有吸芽,节间长,红色或淡紫红色,集群丛生生长,多为附生兰。散生型无明显的地下走茎,如有则节间短,单株生或分枝状散生,极少集群生长,多为地生兰。

1.2.3叶片形态。中国兜兰叶形基本为狭矩圆形或近带形。根据叶上表面有无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可分为2大类:斑叶类和绿叶类。①斑叶类:叶型为狭矩圆形,根据叶背面有无紫色斑点分为2类。红背叶种类叶背遍布紫色斑点,青背叶种类叶背绿色,至多在基部有紫晕。②绿叶类:叶的上表面绿色,不具网格斑。

2栽培技术

2.1繁殖

2.1.1分株条件。一般兜兰植株栽培2~3年,或新老株在3代以上,或植株日渐生长,茎根已经满盆,抑制正常生长时即要分株;否则有可能导致整丛老化,繁殖率极低甚至不能再发新芽。

2.1.2分株时间。一般来说,兜兰分株结合换盆进行,最佳时机是在春季新芽长出之前或开花以后较合适,或者在秋季进行。这期间兜兰的新根、新芽未发,茎株也积累了较多的营养,抗病能力强,此时进行分株,既不影响植株开花,又可避免分株操作时误伤兜兰的根和芽,同时也有利于新植株快速恢复生长。一般避免在旺盛生长期和寒冷的休眠期分株或换盆,夏季温度高,易腐烂;冬季温度低,恢复比较慢。

2.1.3选盆:应根据植株大小采用不同型号的花盆。如硬叶兜兰、杏黄兜兰等,叶较短而植株较小,宜用口径13cm左右的盆栽植;飘带兜兰等植株较大而附生性较强,宜用口径较大而四壁多孔的花盆栽植。

2.1.4基质准备:兜兰喜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好而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基质,可用泥炭土或腐殖土30%、苔藓20%、细蕨根20%、火烧土或塘泥10%、木屑10%、河沙10%混合配制。

2.1.5分株前处理:在分株前一段时间要控制水分,让盆中基质适当干燥,使兰根发白变软,既易于脱盆,又能减轻分株与种植过程中对兰根的损伤,以降低恢复时间和提高成活率。

2.1.6分株。兜兰多用分株法繁殖,并结合换盆进行。先将植株从盆中脱出,用镊子或竹签将根部附着的旧盆土或其他栽培材料去掉,将成株基部根际长出的幼株,用剪刀轻轻剪开,2~3株,丛,切勿损伤新芽或新根。同时剪除部分老根,剪去烂叶。

2.1.7栽植。依植株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花盆,然后在盆底部1/4处填入碎石、碎瓦片等块状物,以利于排水透气,将分株后的植株栽于盆中,将兰根自然分散于盆内,使根系完全与基质接触,然后装入配制好的基质,轻提兰株使根系直立,盆面覆盖苔藓或蕨根保湿。

2.1.8浇水。栽植后浇透水,放置在温度稍高、光线较暗的地方。以后需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利于尽早恢复生长,待缓苗15~20d后即可进行常规管理。

2.2栽培管理

2.2.1水肥管理。兜兰没有假鳞茎,抗干旱能力较差,生长季节除每日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外,还需向叶面喷水,并向花盆周围地面洒水3~5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如果空气过分干燥则易引起叶片变黄皱缩,影响花芽分化进而影响开花,开花以后,可适当控水。如果叶片出现腐烂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浇水,并加强通风,以缓解腐烂恶化。冬季应适当控水,因为此时植株多处于休眠状态,水分过多不利于花芽分化。兜兰一般需肥量较少,施肥浓度不宜过高,缓效肥容易引起烂根,故一般不施缓效肥。生长期间每月施2~3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即可,化肥可与有机肥液交替使用,并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一般使用浓度为0.1%~0.3%。有机肥不能施到叶面上,否则易引起叶面腐烂,高温时勿施肥,否则容易产生茎腐病。

2.2.2光照管理。兜兰喜弱光,光照不宜过强或过弱,光照过强,植株生长迟缓,花期缩短,花色、叶色变淡甚至出现日灼伤现象;光照过弱,则开花较少或者不开花。温室栽培,在种植初期应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否则植株难以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植株进入正常生长期时应提高光照强度,此时光照应控制在10000~12000Lx,花期时光照强度应相对提高。春秋季应遮光30%~50%,夏季遮光70%~80%,冬季遮光30%或者不遮光。

2.2.3温湿度管理。兜兰对温度的要求依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叶片小、叶色丰富的种类需要的越冬温度较高,叶片大、叶色纯绿的种类需要的越冬温度较低。一般越冬温度可保持在10~18%,若温度低于10%,则叶片暗淡枯萎,花芽生长缓慢或不分化,严重时会出现冻害或死亡;若温度超过20%,则会因为营养生长过盛而抑制生殖生长,最终导致花芽不分化或花芽虽分化而不开花。兜蘭生长适温为18~30%,夏季温度比较高,空气比较干燥,应适时向叶面和盆周围及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补充新根吸水不足,空气湿度以75%~85%为宜。

2.2.4通风管理。保证供水的同时要注意通风透气,这对兜兰的生长极为重要,兜兰原生长在林中,空气清新,棚内养植,特别是高温多湿的夏季,通风不良,极易出现软腐病,发现这种现象,应立即停止叶面洒水,开窗透气,加强通风。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细菌性软腐病,表现为幼叶和嫩芽逐渐变黑而枯萎而死亡,严重时整株死亡。此时应立即停止叶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并用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和喷洒叶面,每2天进行1次。疫病可用5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兜兰萎蔫病可用65%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防治;在冬春之间易发生锈病,可用4%硫磺胶悬剂400~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防治。

3.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粉虱等。介壳虫可用风油精600倍液或蚧杀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蚜虫可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粉虱可用25%扑虱灵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喷杀。

(收稿:2017-03-20)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
甜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片马镇秋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温室桃栽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马喜良早熟富士王果优效益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