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图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8-01-19薛珊张东梅弯艳玲王永华张宝庆
薛珊 张东梅 弯艳玲 王永华 张宝庆
【摘要】针对工程图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多,要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而学生理解难,学时又少的问题,提出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制作了适用于PBL教学模式的习题库,并将其运用在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工程图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46-01
《工程图学》是机械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等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成为了高校教师研究的热点。本文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工程图学》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制作了适用于PBL教学模式的习题库,并在某些课时运用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工程图学》课程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1~2]。
《工程图学》是机械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主要讲授如何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样。该课的学时有限,重点、难点多。所以教师上课时通常采用传统教学,而且课时会根据了解、熟悉、掌握等要求分的很细,很少。教师课下留的作业也是有限的。授课学生大多为大一新生,如果要他们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能够很好的掌握,仅通过教师所给的学时学习和留的有限作业来巩固,是不够的。
鉴于此情况,如果引入PBL教学模式,给学生合适的习题库,适合PBL教学模式的习题库,将解决这些问题。适合PBL教学模式的习题库基本涵盖了机械领域所有的零件模型,涵盖范围远远大于学生的作业所设计的模型。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运用习题库反复的学习。学生对于重点、难点中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掌握的,好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不理解的,无法掌握的,在PBL教学模式的习题课上都可以提出来,进行讨论,深入学习这些重点、难点,将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工程图学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
由于《工程图学》课程是一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难度很大,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二维、三维的概念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能够顺利地从二维转换到三维,从三维转换到二维;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从平面思维转换成空间思维,从空间思维转换成平面思维;教授学时少,内容多,所以不可能整个课程都运用PBL教学模式,只能在部分章节运用PBL教学模式。
通常,可以把《工程图学》课程中公认的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在教授时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授。比如,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立体的截交线、立体的相贯线、组合体等。
运用PBL教学模式过程如下:
先针对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把相应的习题库给定的部分的题目做了,然后在PBL教学模式的习题课时,5个人一个小组,大家把各自的问题提出并讨论,进而总结,对这个重点内容最终牢牢掌握。
3.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是大一新生,对于有三维立体动画的习题库都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在PBL教学模式习题课之前准备都十分充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PBL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PBL教学模式习题课上要讨论的问题都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掌握好了,学习成绩自然提高,学习效果很好。在随堂的测试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成绩远高于没有运用PBL教学模式的班级。
PBL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要自主学习,PBL教学模式习题课上要回答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的内容本来是难点、重点,而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重点、难点,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工程图学》是机械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开课对象是新生,课时少,内容多;重点多、难点多。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其教学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睿. 基于PBL模式下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220-223.
[2]马纳克.PBL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7):49-50.
作者简介:
薛珊(1978-)黑龙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