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让初中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2018-01-19朱克万
朱克万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初中这个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初中需要承接学生在小学学习中还未完成的任务,同时还要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以及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这要求学校以及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宽”这个命题正好符合现在初中教学的需要,本文将根据本人经验以及研究对初中教育中“宽”这个命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初中教育 深度与宽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43-01
引言: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业、身心等方面都会有极大的好处。在初中教育中对学生采取“宽”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是现在新课改大形势下初中教学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目前初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所处的困境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很多的中学在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教师未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未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些教师依旧抱着教师至上,学生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的心态在进行教学,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教师如果以自身为中心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不能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以教师为核心,教师不能够及时的获得学生上课信息的反馈,难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到底有哪些地方不清楚不明白,从而导致教师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2)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的匮乏:虽然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严重匮乏,师资力量的缺乏也就导致了很多中学没有足够优秀的教师甚至没有足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教学资源的匮乏会导致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变窄,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以及理解也会受限。(3)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很多初中学校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学习,因为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很多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清晰,总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并且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开始渐渐进入叛逆期,总是会想要和家长教师对着干,所以导致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在当前初中“宽”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一)课程设置上的“宽”:
在初中的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进行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当前能够调用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加宽泛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不再让学生束缚在一个狭窄的框架之内,在拓宽课程的同时学校应该注意将课程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说设置一些手工课,这些手工课不但能增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
(二)拓宽课堂的深度:
“宽”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课程变得更宽泛,还应该拓宽课堂内容的深度。要想拓展课堂的深度就是可以先延展课堂的长度,所谓延展课堂长度就是,在每一次上课的时候都都前一次的内容进行简单复习,让学生回忆起前一课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拓展课堂深度教师需要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上思想品德课的讲到责任方面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释责任的定义,同时表明责任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对谁负责,谁又应该对我们负责,明确责任关系;然后还应该结合学生身边责任相关的实际例子,比如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除了让学生明白对自己负责外还应该进行延伸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多方面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三)给学生更宽广的学习空间:
现代教育不应该再是以教师给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給予学生尽量多的学习空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填鸭式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异常的低下。所以在现代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之后就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当学生遇到了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透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在对初中学生的教育中采取“宽”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让我们初中的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最终让我们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国家以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兰 ,祝智庭.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6.7:73~76
[2][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上海 :商务印书馆,第46页 198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