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多元化设置与管理研究
2018-01-19王冰冰
【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实施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各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负责本校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走访几所高校,发现各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在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为适应多样化的人才质量要求,多元化的设置与管理为提升公共選修课质量提供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多元化 设置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适应多样化质量要求的多型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HNJG2014-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35-02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具有可选择性的非专业课程。笔者多年来负责本单位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走访几所高校,发现各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多元化设置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公共选修课设置与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高校一般对本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进行科学的分类,往往要求文科的学生必须选一些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而理工科的学生则必须选一些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及艺术等方面的课程。目前各高校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主要包括三大块:开课审批、课堂监控以及课程考核管理。大多数高校对新开公共选修课和已开设课程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要从源头即新开公共选修课上把关。对于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学校都严格把关审核,规定申报的基本条件及审批程序。基本条件包括开课教师资格、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文件等。公共选修课一般由教师自由申报,须经教研室、系部及学校教务处三层严格把关审批。另一方面,对于已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往往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对课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如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其课件必须接受教务处的评估,评估通过方能用于课堂。各高校正是通过对新开课程和已开设课程的双重监管实施对公共选修课的有效管理。
二、公共选修课设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随意性强,课程类别结构失调
各高校公共选修课主要是教师自愿申报,往往依赖于个人兴趣,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根据个人兴趣来开设,部分教师把公共选修课看作增加课时津贴的手段,随意开设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另一方面尽管教师申报公共选修课必须经过院系及学校教务处的审批,但很多高校由于扩招造成师资力量缺乏,为了尽量满足公共选修课的需要,申报的公共选修课几乎都能通过审批。这诸种原因造成公共选修课“因人设课”,开设随意性强。这样不仅无法从根源上保证课程质量,更导致课程类别单一与结构失调。从笔者走访的几所高校来看,各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类别比例总体并不合理,综合院校及师范、政法类院校往往偏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较多,而农学、工学类院校则偏于自然科学类和技术类课程。因人设课的公共选修课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更对高校培养全面人才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上课情况较为散漫
目前公共选修课一般都是网上选课,网上选课系统提高给学生的有关待选课程信息很少,一般只有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学生只能仅仅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选课缺乏指导致使学生选课盲目。还有不少学生认为欣赏类课程内容轻松、考核不严格又好拿学分,因为多选报此类课程。以本校为例,每学期《电影欣赏》、《动漫赏析》、《音乐欣赏》等课程选报学生往往爆满,而一些具有较深内涵或偏重学科性的课程如《现代科技概论》、《美学基础》等则“市场萧条”。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公共选修课的真正作用,而是把其当做挣学分的手段,这种盲目选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对公共选修课认识严重不足,混学分现象严重。
(三)开课教师执教不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公共选修课不在各院系的专业教学计划之列,各系对开课教师的备课、授课、考勤和考核等环节要求不高检查也不严,加上公共选修课开设在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已下班的晚上,因此公共选修课教师普遍存在执教不严的情况。有的教师课程内容把握不当、深度不够,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偷懒”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量视频、影视内容,这些人为的不负责因素都大大削弱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由开课教师自由把握,可以考试、考查,考试也是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不少教师图省事就将一篇课程论文作为考查内容,学生只提交一篇论文就可以结课,另外采用考试方式的老师也大多存在批阅不严的现象。学生公共选修课凡考必过,而那种敷衍的、过于简单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对待课程也不认真,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四)教学管理难度大,过程监控不到位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控是各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薄弱环节,一方面公共选修课往往开设在晚上,正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非正常上班的时间,因此对公共选修课的听课抽查等日常监管出现难度;另外,公共选修课与系部教学联系并不紧密,其管理往往只依赖于学校教务处,人手资源远远不够,过程监控难以到位;第三,公共选修课学时较少,学术前沿性的知识较多,难以配到合适的教材,因此教师大多是采用自编讲义来授课,这种内容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核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难度。
三、以多元化的设置与管理改进公共选修质量
(一)加强公选课开课科学性和针对性,有效引导学生选课
要树立“学生为本、质量为先”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科学性。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考虑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学生的课程需求,对公共选修课课程进行合理规划,有针对性地拟出备选课程清单发给教师,教师据此申报课程。同时应规定学生分散在不同类别的课程群中选修若干门公共选修课,以保证学习的均等性和综合性。在科学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增加相关具体信息,包括任课教师、授课内容、课程特色、课程用途及适宜学生群体的简介等,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初步了解,有利于消除盲目选课现象。
(二)形成多元渠道的公选课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将公共选修课的管理真正纳入全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完善公共选修课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设计科学可行、适合公共选修课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公共选修课教师试讲、专家评课、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等方式,汇总各方面评价意见,对每门课程及教师评定等级。对优秀课程及教师进行表彰鼓励,对不合格课程及教师加强审核,甚至停课。学校除对公共选修课申报教师的资格规定相关硬性要求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开公共选修课,尤其是鼓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具有较高职称的教师开设,从师资水平和素质方面保障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三)强化多角度公选课教学过程监管,切实推进课程质量建设
加强公共选修课的过程管理是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抓好开课审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三个方面。首先严把公共选修课审批关,申报资格不够或以往教学评价较低的教师开设的课程、授课内容不充实的课程等均不能审批通过,切实从入口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其次,狠抓课堂教学管理,严格上课点名制度,强调课堂纪律,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公共选修课成绩评定。最后,严格考核制度,教师申报公共选修课材料中必须包含考核方式,并作为审批课程是否开设的一个重要依据。鼓励教师组织多样化的考核,必须达到真正考查学生学业的目的。通过以上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的监管,确保教学质量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刘筱.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2]顾瑶韵.浅议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
[3]梁天权.高等师范院校选修课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9).
作者简介:
王冰冰(1981-),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实践与管理、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