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导入 高效产出
2018-01-19耿安军
摘 要:导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导入新课,就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产出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浅显论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导入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策略
导入是唤醒学生,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课堂環节。如果课堂导入效果好,那么,学生就能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节节攀升。反之,如果课堂导入效果不好,那么,学生就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不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定也会每况愈下。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入的策略五花八门,但并不是说每一种导入策略都适合于任何一堂课。只有教师在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些适合于某一课堂的导入策略,才能将导入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将以初中生物课堂为例,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据,浅显论述一些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
一、 复习旧知导入,为建构知识体系奠基
任何课程中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并在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生物亦不例外,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基于初中生物教材中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梳理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连接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富有成效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这一课的时候,笔者通过引领学生复习“细菌”的相关知识点导入了新课。由此让学生梳理清楚了“细菌”与“真菌”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采取复习导入的策略,不仅仅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尤为重要的是,以旧引新的导入策略能够为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演示实验导入,为理解知识内涵搭台
实验能够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因为实验过程妙趣横生,所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来。当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相关知识,必定会对相关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窃以为,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借助于演示实验为学生搭建深层次理解相关知识内涵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即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演示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并借助这个演示实验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如此一来,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
三、 创设情景导入,为理论联系实际架桥
情景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方法。情景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把相关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情景去理解陌生的理论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景导入法。
鉴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纽带,创设各种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借此富有成效地导入新课。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由此导入了软体动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的浓厚兴趣迁移到课堂之中,还能够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学习架起一座桥梁。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将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策略让学生站在一个高起点之上,进而让课堂教学产生高效率。当然,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策略远不止上述三种,还包括很多,诸如故事导入、视频导入、谜语导入以及游戏导入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导入新课,都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机,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千方百计地优化课堂导入策略。概言之,初中生物教师要有效导入,高效产出。
参考文献:
[1] 罗安忠.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设计[J].读写算:教师版,2017(28):114.
[2] 张薇.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1):58.
作者简介:耿安军,湖北省枣阳市,湖北省枣阳市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