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
2018-01-19张永芬��
张永芬��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而小学生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才能帮助小学生呵护其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本文主要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小学生受到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的限制,缺乏社会理解能力,同时因为刚刚入学,因此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均不成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重视《道德与法治》在小学生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启蒙教育,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 践行依法治国战略的指示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设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它是基于“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戰略背景下创设的课程,其编制与教学都注重落实中央精神与指示。从国家教育的角度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如《我爱爸爸妈妈》、《与规则同行》、《老师,您好》等教材,都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来渗透价值取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其中的道德教育能够发挥很好的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让学生认识生活百态。其次,法治则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法治约束行为,提高道德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二) 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流传下来,现代人传承的思维方式与人文精神无可取代,党的十九大也对教育立德作出了新的指示,强调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治家格言》《论语》《游子吟》等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诸多传统经典对现代人们的言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要将传统中华美德的“孝亲、勤俭、自强、助人”等伦理观融入到教材当中,要求以文入德,以德教学,让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初始阶段就得到优化传统文化的浸润。
(三) 呵护小学生美好的儿童时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律是基础,道德则是辅助性的元素,要求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并在法律的约束下学会做人的道理。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编入教材,并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的延续,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法规,更是要在内容的改编上尽量让其接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对身边的现象进行整合,同时引入社会的大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呵护小学生美好的儿童时代。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措施
(一) 以教材为主,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
如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绝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否则缺乏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小学生将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注重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我国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有对应的典故,教师可以采用听故事、做游戏、诵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更能让其领悟到这些名句的重要内涵,为今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幸福的一家人》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展示一张普通的全家福照片,为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介绍后勾起学生对自身生活情境的联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自行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畅谈自己跟家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琐事。在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后,教师再利用教材的践行板块,给学生设置回家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多陪陪父母聊天、一起与父母周末参加各种亲子阅读活动等等,将课堂上的知识延续到课外,同时也让学生从条条框框的道德与法律理论中跳脱出来,真正感受社会生活中无形的约束力,也在这份约束下体验安全与美好,逐渐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担当。
(二)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上童心童趣的传递
在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更好地遵循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展现小学生的德育要求和生活魅力,注重打造良好的学生文化,并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尽可能顺应学生成长阶段的发展天性,满足其需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看与感受这个世界,在探索中表达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成长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上,积极传递童心童趣,以更好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快速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学习《可爱的校园》时,教师则明确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了解周边的设施和学校必须遵守的规则,在遵守规则和相关事项的前提下尊重热爱学校的一切,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保护与资源提升自我能力。由于小学生刚入校,接触社会性规则的时间较短,不少学生对周边的环境和规则要求还没能形成正确的认知,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并采用发觉童真童趣的形式,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主,自行进行思考与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关于“孩子与父母一同逛学校”的任务,让学生在执行活动过程中与父母进行探讨,从其身上找到被忽略的事物进行思考,实现教材内容与家长资源的整合。课堂上,教师再组织“我与小伙伴一起逛学校”的活动,让学生跟随不同的小组认识学校的各种设施,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交流和总结,分析这些设置的用处,并从中总结学校给予学生成长的保护与关爱。最后,教师再引入我国西部地区或内陆山区的孩子们艰苦环境下求学的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学习生活的不易,从而珍惜当下学习生活,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环境与社会,茁壮成长。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现代化教育与时代接轨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要积极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现状,结合课程设置的背景,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识和理解身边的各种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则,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我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确保《道德与法治》含有的育人功能得到深入的挖掘和发挥,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保护其成长,成为呵护学生美好的人生开端。
参考文献:
[1] 毛争艳.略谈小学生道德与防治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2017,1(9):14.
[2] 陈启美.试析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小学生,2017,2(9):18.
[3] 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思想理论研究,2016,2(12):81.
作者简介:张永芬,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