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探讨

2018-01-19陈华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态语言运用小学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量的户外训练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而如果一味地运用语言表达,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影响信息传递效果,降低学生的配合程度。因此,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要用体态语言作为辅助,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传递、心理暗示环境,以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能够对学生产生规范与指导。教师应该把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示范中,迅速进入状态,并在心理暗示中增强信心,促使学生积极、规范、高效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态语言;运用

一、 引言

体态语言是一种肢体语言,即运用肢体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就是接受体态语言的一种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量的户外训练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而如果一味地运用语言表达,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影响信息传递效果,降低学生的配合程度。因此,在语言表达的同时,用体态语言作为辅助,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传递、心理暗示环境,以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能够对学生产生规范与指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体态语言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二、 运用动作示范,指导准确运动

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训练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运用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作示范,让学生在准确、流畅动作的感染下,主动参与到模仿中来,这对于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尽量“事必躬亲”,在动作指导中利用示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学四年级“立定跳远”教学的训练目的,是要通过肢体之间的协调,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在动作示范中,教师可以利用动作分解的方式,对学生的模仿细节进行指导,即第一步要进行预摆,两脚左右自然站立,与肩同宽,摆动双臂,两腿保持伸直状态;第二部两手尽量向后摆,降低身体重心,两腿向下弯曲,积蓄力量;第三部两脚用力蹬地,两臂微弯上摆,腾空跳起,并在空中充分展体;第四部,落地时,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双臂后摆,以做好缓冲。在动作指导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示范,还应该对学生的模仿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动作中的错误,并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反复训练,提高动作的标准性。

三、 运用手势动作,加强教学监控

手势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肢体语言,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户外运动中,空旷的场地、嘈杂的环境如果单凭教师口头指导,不仅教师的嗓子受不了,其命令的传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约定规范,解释常见手势的含义,并配合哨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例如,在队形队列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哨声和动作对学生做出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报数等指示,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其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手势维持课堂纪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师示范讲解的时候经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例如在讲到重点的时候,学生的纪律散漫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就又可以将手指放在唇边做出“噤声”的動作加以制止,并配合表情对其行为予以否定与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还可以对手势动作加以丰富,如在游戏中,用手势作为学生活动的指示,让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中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 运用面部表情,提示体育活动

人的面部表情非常复杂,因此也能够传递多种情绪,如满意、赞赏、否定、鼓励、制止、关注等,而这些情绪能够在眨眼、微笑、皱眉、抿嘴等动作中加以体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这种体态语言,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为学生做出各种提醒与暗示,这不仅能够简化体育教学的过程,还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绪互动,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队列队形的训练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穿过小树林”的游戏,并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队列意识,明确个体在集体队列的中位置,加强与集体的协调能力。在游戏中,教师首先通过常规的课堂环节,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在整队中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点头微笑予以肯定;然后,宣布课堂内容与任务,让学生掌握游戏规则,即在穿过小树林的过程中,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拍手后才能起跑,不得碰到“树木”,如碰到扶起后才能继续跑,在讲解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教师的眼神要专注,尤其是对于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应该用体态语言询问其是否听懂;最后,组织游戏,并在各个队列的游戏中的表演给予评价,用微笑鼓励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

五、 利用体态暗示,激发心理潜能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运动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固然重要,而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情感的指导,实现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则同样重要。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单一,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单纯依赖体育项目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体育教育中来,并利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激励、肯定、暗示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能力产生积极的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守卫红旗”的游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比赛小组,在比赛的热身中,教师可以通过摸头、鼓掌等方式,从身体和精神上调动学生的热情。在参与游戏中,对于落后的小组,教师也可以用轻拍肩膀的方式,安慰、鼓励学生,以激发其斗志。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从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出发,对其在游戏中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等进行表扬的同时,用挥拳或作胜利的手势的方式表示赞赏,提升学生正能量的心理素质。

六、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传递中,体态语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体态语言,以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示范中,迅速进入状态,并在心理暗示中增强信心,促使学生积极、规范、高效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鹏生.试析教师体态语研究方法[J].教育科学论坛,2006(07).

[2]张卫军.浅谈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特点与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09).

[3]张艳妮.体态语在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2(02).

作者简介:

陈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态语言运用小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体态语言在自闭症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