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中自有成长经

2018-01-19廖兵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李镇西读书课文

廖兵华

在教师的征途上,我已走过了十个春秋,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能静下来捧上一掬书香、学识丰富、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是深受学生喜爱敬佩、家长高度赞誉、同行普遍欣赏的。除了专家引领、外出学习、校本教研等途径外,我想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从而感悟教育教学上破蛹化蝶地跨越。

一、浸润心灵的绿地

刚走上教师岗位,我满怀期待,胸怀激情,充满干事创业的情怀。然而当站在讲台上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领悟了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执教的是屈原的《离骚》节选,端午节习俗导入,吸引学生进入课文情境,重点字音疏通到位,简介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文本解读,当解释“惟庚寅吾以降”时,有同学就问,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出生呢?我被难住了,不予理睬作罢。陶渊明《归园田居》篇,描写的是优美田园风光,表现他厌恶官场,重归田园时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有同学说陶渊明逃避现实,为官不作为,没有心忧百姓,兼济苍生,我以时间有限为由,不作解释。

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我有点难以招架,总是以时间有限或课余讨论为托辞。想想这些尴尬的现实,究其原因是面对一篇文章,我只是粗略浏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學教参,孰不知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好,我都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要想在教学上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必须博览群书。

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们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反复挑选之后而入选的。我认真钻研教材,读懂读透课文,给学生耐心讲解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点燃师生心灵之间的碰撞,带领他们进入一篇篇美文的精神殿堂。

名家名篇有时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有些作品是节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不是只读教参上的故事梗概,而是真正地去阅读与教材课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去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比如教材里《“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主要是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具体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和“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而作者陈廷一在全文中是要给读者展现一位屡战屡败,坚忍不拔,崇民主尚共和,倡导“三民主义”救中国的民主战士,因为有了之前的全文阅读,让我在教这篇节选课文时更能统观全局,分析把握精准到位。

《论语》《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著作,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先贤的睿智和远见卓识;三毛、刘墉、余光中等作家作品,让我心扉开启,生命温暖,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和人生;科技、文化、历史、军事等方面的书籍,让我博古通今,捕捉时代的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发觉“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的广度,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的心灵在浮躁中得以片刻宁静,让我朝着一名“百度型”的教师迈进。

二、开启智慧的风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担任班主任时,我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心想这样就能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学生就会很“听话”。可一个月的班级考核下来,结果事与愿违,排名靠后,班上有学生违纪多、班上卫生差等问题。师傅推荐我去看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翻阅著作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选择积极角色进入工作生活。我明白了,威严不等于尊严,我要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做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地亦师亦友的爱。后来在开展爱护班集体、成长的历程、感恩等活动教育学生时,我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大哥哥的身份,有情有义、有理有据地与学生交心。

自从关注了李镇西的微博,接触到《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著作,我的语文教育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执教《台阶》,课前我的预设是着力围绕建造台阶,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课上按照台阶建造前、建造中、建造后三个部分,学生能较快地找到相关描写语段,认识人物,当预设的精彩一一呈现,我的心中一阵窃喜。可此时,一男生用教室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的声音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班上做下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赞同,怎么办?含糊跳过?突然间想到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二字。我当即做出“父亲建台阶,值不值得”辩题,正反方各自进行观点阐述,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一致认同父亲的倔强、勤劳、朴实、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农民形象。

《有效地教学方法》《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等优秀教育类书籍和报刊,我细读且灵活地运用到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甘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学生对于我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还是出错时,我会说很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在作考前动员学生时,我希望学生都能使出“洪荒之力”,考出让大家满意的成绩;辨析汉语中没有“举足无措”,只有“手足无措。”

读书,就是教育教学最好的备课。读书的深度,让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三、滋养情操的花朵

韩愈《师说》里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道义,亦是当今的育人。我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

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和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两本书。在细读这两本书后,陶行知老师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想让我顶礼膜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曾经学生违纪,导致班级扣分,我采用的是“惩罚”的方式,扣一分,罚扫教室卫生一天,以此类推。但是,这样“冷冰冰”的规则却丝毫不起作用,唤醒不了学生向善的心,反而被罚得多的学生会麻木,甚至破罐子破摔。如今,我不再实行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带上几个班干部,帮着被“罚”的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聊天,其乐融融,在温馨的氛围中,给班级扣了分的孩子们内心的“愧”会被渐渐地唤醒。

李镇西老师书中“爱”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良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卫生包干区因为打扫不干净扣分了,下课我们一起再去打扫”班会上我和风细雨地说到。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个个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包干区,我以身作则,带头动手拔杂草,把垃圾捡到垃圾桶里,和学生一起清理废物。一次,二次,三次……,我身体力行,跟学生热火朝天地一起劳动,这比在课堂上反复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保护清洁卫生要有效得多,之后班上从没有因卫生不合格而扣过分,班上学生也因爱护卫生多次受到表扬。在文娱、体育、等各种课外活动中,我加入到学生群中,与他们游戏、欢乐,既交流感情,增进了友谊,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我身上获得了教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读书的高度,启迪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教师修养,滋养了我的道德情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让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一步步成熟,慢慢地破蛹而出,成为飞舞的彩蝶。我深切地感悟到: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镇西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