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同治湖南《捷径杂字》方言语词考释

2018-01-19臧志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考释方言

【摘 要】《捷径杂字》是清同治时流行于湖南地区的民间蒙学读物,书中大多为俗语方言俗字,本文将考释其中几则方言词语,以期为民间文献整理和校勘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关键词】捷径杂字;方言;考释

《捷径杂字》是清末民初流行于湖南地区的民间蒙学用书,当时几乎家置一册。目前存世的版本有几十种,所见版本年代最早的是同治十年,关于撰者,有的书名页存文“林菴先生”,或篇首标注“林菴杂字”,或篇末标注“岳崇德林菴氏书”,可见撰者姓岳,名崇德,字林菴。书名顾名思义,是为满足市井中人生活需求编写的速成实用识字课本,正文为四字韵文,共587句,2348字,以“捷径杂字,家用袖珍”开篇,“簿据少用,何须多学”收尾,有的版本标有人事、人情、农事、园蔬、杂货、器皿、什物、屋宇八个门类,每页一般分为上下两栏,下栏为正文。上栏有的标注门类及直音字记音,有的绘图释义。其内容紧贴百姓日常生活,既教导为人处世,还传授商业经验、农业生产知识及百工技艺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湖南地区的民间生活面貌,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故大抵多为俗语方言俗字,而非雅言通语正字。甚至有的本有其字,却为适应湖南土音,借用或杜撰他字。另书中所记事物,当代大多已不再使用,故不知其名所指。本人不揣浅陋,将考释书中几则方言词语, 以期为民间文献中的俗字俗语、整理和校勘研究,以及湖南方言及民情风俗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一、《捷径杂字·人事类》:“等称暹。暹音先,音眠。”

按:暹,音xiān,指称重时斤两微超,秤杆尾端朝上翘起。《广韵·平盐》:“暹,日光进也。”《玉篇》:“思廉切,进也,长也。”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卧送秋月没,起看朝日暹。”暹,从日从进,本义是太阳升起,有前进义。称重时多给一点,秤砣就会前进一点,故可用此字表示。

:指称重时斤两稍稍不足,秤杆尾端朝下。该字不见载于字书,此义《汉语方言大词典》记作“绵”:“数量稍稍不足。”并记录了北京官话、冀鲁官话、湘语的方音。“绵”本义为丝绵,丝绵性轻细,故“绵”有小义,《陔余丛考》卷四十三:“谦言力之薄曰绵力。”《广雅》:“绵,小也。”小有少义,甲骨文中小与少本为一字,皆像尘沙小物体,后分化为两字。《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简闻小诵。”俞樾按:“小当作少。少诵者,诵之少而不多也。古字少小通用。”绵可进一步引申出表重量轻,不足之义,故可用“绵”表示称重时斤两不足之义。“”从日从退,“暹”从日从进,“”应是民间据“暹”的字形造出的一个意义相对的俗字。益阳人至今还讲“称”。

二、《捷径杂字·人事类》:“相骂波口嘴。波口音拨。”

按:波口,喜欢说别人坏话或议论别人缺点。《集韵·过韵》:“燕代谓喜言人恶为波口。”1931年《满城县志》:“波口觜子,喜言人过失,波口音破。”益阳人至今还讲“相骂波口嘴”。

三、《捷径杂字·人事类》:“游尸放懒,工夫不做。”

按:游尸,指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尸”本指古代祭祀时替代死者受祭的活人。《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孫为尸。”因代死者受祭,引申有不做事而坐享禄位,如成语“尸位素餐”。《诗·大雅·板》:“善人载尸。”朱熹集传:“尸,则不言不为,饮食而已者也。”《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蔡沈集传:“尸位,谓居其位而不为其事,如古人所谓尸禄、尸官者也。”尸暗含有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义。故游尸指闲游之“尸”,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今湘语还讲“游尸”,如:翁新年《黑泥》:“大堤要塌……七老八十的人都上了堤,你倒会躲乖,游尸去了。”(翁新年乃湖南岳阳人)

放懒,指放任懒散。白居易《日高卧》:“怕寒放懒日高卧,临老谁言牵率身。”。

四、《捷径杂字·人事类》:“欺哄绐试,绰白翦绺。绺音柳。”

按:绐试,即诒试,哄骗义。诒,从言台声,欺骗义。《说文》:“诒,相欺诒也。”《列子·仲尼》:“吾笑龙之诒孔穿。”张湛注:“诒,欺也。”《方言》卷三:“胶谲,诈也。”郭璞注:“汝南人呼欺为谴,亦曰诒。”绐,从糸台声,本义为破旧的丝。《说文》:“绐,丝劳即绐。”因诒、绐皆从台声,古多通用。《谷梁传·僖公元年》:“恶公子之绐。”陆德明释文:“绐,欺诈也。”《说文解字注》:“诒,史、汉多假绐为之。”《广雅·释诂二》:“诒,欺也。”王念孙疏证:“绐,与诒通。”今益阳话还讲“诒试”,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五:“‘早饭都相偏了,你还在睡!有人诒试他。”。

绰白,即諎白,诱哄,哄骗义。《纵役行凶》:“行不数,武复使人踪迹而来,吓以差役在前等候,盖探其是否绰白翦绺也。”(光绪·申报·Apr.19,1886,Num.纵役行凶)“绰”从糸旁,与骗义无关,只是借音字。某些方言词典记录此义曾用过“戳、撮、啜、辵”字,也是借音字。“绰”本字当为“诈”。《说文》:“诈,欺也。”《说文》:“諎,读若笮。”诈、笮皆从乍声,“诈”一声之转为“諎”。《小学搜佚·字书》:“諎,或为咋字。”口、言二部字相通,咋、诈相通。《集韵·马韵》:“諎,诱言也。”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十八:“高力士以脱靴之耻諎白于贵妃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也!”白,本义为白色,后引申有空白义及凭空无据的假话,即白话。李贽《初潭集》卷十七“刘伶纵酒放达”评:“不是大话,亦不是白话。”《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说白话……可见是扯谎。”今益阳人还讲“諎”字,如:不要諎我,諎巴子等。

翦绺:即剪绺,偷窃钱物。“翦”同“剪”,剪断。《玉篇》:“翦,俗作剪。”翦绺,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财物,即扒窃。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摺:“或是跳墙蓦圈,翦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吾丘瑞《运甓记·纫衣被贼》:“撇白翦绺,当做顽皮;走脊飞檐,视同儿戏。”

五、《捷径杂字人事类》:“譇声喊。譇音茶,音滑。”

按:譇,从言,奢声,因口角而争吵怒喊,《集韵》陟加切。《玉篇·言部》:“譇,怒也。”又“呶,譇呶,言不可解也。”周亮工《书戚三郎事》:“乃急入,久之,闻譇呶声;已,复闻郝挞妇。”。

,从言,窊声,小孩子啼哭义,《集韵》乌化切。《集韵·禡韵》:“,小儿啼。”《正字通》:“,俗呱字。”《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后稷呱矣。”毛传:“后稷呱呱然而泣。”今益阳人还讲“譇声喊”。

六、《捷径杂字什物类》:“摇窠包布,吂口上嫩崽。吂音麻。口上音末。”

按:吂口上,指婴幼儿。清同治六年《宁乡县志》:“幼儿曰吂口上。”吂,从口,亡声,叹词,表应答声,《广韵》莫郎切。《方言》卷十:“沅澧之间,凡相问而不知答曰誺,使之而不肯答曰吂。”郭璞注:“音茫,今中国语亦然。”《集韵·宕韵》:“凡使人不荅曰吂。沅湘间语。”口上,从口,上声,问而不答,《类篇》莫浪切。《字汇补·口部》:“口上,问而不答也。”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此字当是吂的讹俗字。”婴幼儿未学会说话前,问则不会答,即使答,也只是无意义的类似manman的声音,故可用其指代婴幼儿。今益阳人还称婴幼儿为“吂口上”或“吂口上唧”。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04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1

作者简介:

臧志文(1980~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在读,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释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我家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