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多角度回答法的研究

2018-01-19郑小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郑小玲

【摘 要】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的重中之重,了解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找出当地材料题的出题规律,通过多角度回答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解题水平。多角度回答问题的呈现方式有做法类、活动形式类、原因类、意义类等。此类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具备多元思维,发散思维,需要联系课本内外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够做到综合性地回答。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多角度回答

中考思想品德,非选择题占百分之六十,分值最大的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的必考题型,也是体现试卷区分度,发挥其选拔功能的题型之一。材料分析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种为多角度分层次的回答题。我们的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审时度势,把握高度,有时需要站在国家角度上的却站在了个人的角度上,对于个人层面的回答,也顾此失彼,因而每年的中考中此类题的失分率较高。

一、材料分析题的规律

通过对近几年本地区和省内附近一些地区试卷中这类材料分析和中考大纲的解读分析,发现这类题有下面一些规律:

(1)这类题材料分析题通常会有涉及两种联系,一是联系当年国家的重要时事和重大事件为背景;二是联系当地的一些时事新闻,既不脱离主题,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丝毫没有陌生感。总之,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置,都遵循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统一的原则。

(2)多角度回答问题的呈现方式有做法类、活动形式类、原因类、意义类等。

【凡人善举 感召你我】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兰州好人墙成为兰州一张新名片,“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共建美好末固。55岁老人刘淑兰每天义务清扫公厕,20年如一日;拥有罕见RH阴型血的“熊猫姑娘”周晓娟坚持献血12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比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还多…… 他们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感动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8分)

②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至少写出两例,4分)

这道题是原因类和活动形式类的设问。

【品味书香 追逐梦想】以“品味书香,追连梦想”为主题的兰州读书节于5月16日至6月2 6日在兰州举行,先后将启动8项系列大型读书文化活动,将浓浓书香播撒金城。据此,某校学习小组决定举行一次研讨活动。

①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公民、社会分别有什么意义?(8分)

这道题便是意义类的设问。

二、材料分析题需要具备多元思维,发散思维

此类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具备多元思维,发散思维,需要联系课本内外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够做到综合性地回答。可以是某一册课本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也可以是不同年级相同主题的融合,还可以是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回答。如法律知识,八年级学了法律的运用,九年级学习了依法治国,就可以融合在一起。如果回答的过程中,只是考虑到某一个方面,那定然是不完整的。

例1:当前中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

这道题需要站在中学生个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通常需要從三个方面来回答: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如果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来回答,都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

①学习上缺乏勤奋、踏实的精神,害怕吃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现状。

②生活上浪费粮食,缺乏勤俭节约的精神。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讲究吃喝、追求名牌服饰。

③思想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例2: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和意义。

此题考察中学生应该参加的公益活动,不用多说,应该有各种各样形式的,主要看后面的要求,需要写出几条就写几条。如:义务植树;环保小卫士活动;维持交通秩序的小交警活动;义务献血(要年满18周岁);爱心募捐活动;参加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家假日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等。

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既有对个人的意义,也有对社会的意义。个人方面,需要从自身的价值,社会实践能力,生活情趣,社会责任方面来谈。社会方面:社会氛围、和谐社会、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来谈。

对个人: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对社会: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学习为依据,通过实践得出的一些有效方法,和大家一起共享。

(一)无论如何都要夯实基础知识

通过七八九年级的复习,再加专题练习,掌握不同阶段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重点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把七八九年级的结合起来,建立一定的关联。在平时的学习中,边学习边总结知识点,到最后形成统一的一套复习提纲,将有利于综合性地掌握知识。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专项复习。这样,既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强化了重点知识。

(二)仔细审题,多角度回答

1.回归教材,组织答案

在做题时,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找到切入点,立即回归教材。定要以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来答题,切记天马行空。然后选取与材料最贴近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用相关的学科术语作答。切忌抛开教材,随心所欲地去“理解”去“感受”,必须要到教材中找到理论支持。俗话说得好:“无根不实”。要答好材料分析题,必须保证要对教材知识充分的掌握。只要基础功扎实了,再结合这些方法和步骤,一定能做好材料分析题。题在课外,理在书中。所以,回答一定要对应课本知识,在教材中找到理论依据。

2.多元思维,对症下药

这些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相关主题进行归纳总结,需要联系课本内外知识,多角度来回答,做到形散神不散。这种问题通常不能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而是要多角度展开答案,做到多元化。只有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比较全面的解答问题。但多角度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任意角度,不是没有层次的,不分重点的回答,而是符合题目的要求,运用规范化的思想品德术语,条理清晰地回答问题。答题时要理清思路,涉及多个知识点。答题要具有针对性,从多角度回归教材,找出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依据,概括归纳出相关的教材观点。

3.认真书写,层次答题

卷面就是学生的门面,整洁的卷面、认真的书写、语言规范完整,有条有理的答题定然会让阅卷人心情畅快,多给几分。用规范的思想品德术语回答,少用文学化、口语化的语言,答案要回归教材,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

4.结合时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一个知识多个情景”、“一题多角度”,打破学生禁锢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作答。因为背景材料都是时政,所以要求学生课后看新闻,读报纸,每节课开始以评析新闻事件开始。最初只是引导他们,读完后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而已,渐渐地他们也不再怯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说的不对,不用老师开口,自然会有人举手进行反驳,于是,大家都会参与到讨论中来,老师只是偶尔引导一下。一旦这种氛围形成了,做这件事就毫不费力了。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充盈了他们的思维,新的观点也将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

当然掌握这种多角度回答材料分析题题的答题方法,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过程中多思考,多练习,努力扩散解题过程的多项思维,在思考中不断完善、寻找规律,才能提高解答这种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论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11期

[2]王礼宝.对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多角度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年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