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8-01-19郭玉兵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策略

郭玉兵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而我们所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下面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鉆研教材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知识点繁杂、缺少逻辑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将这一节的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因此,教师要在授课前通读教材,做好备课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教师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才能对教材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使课堂教学的思路清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设计。这一过程是激活教师思想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教师能否拓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其次,教师根据对教材的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整个课堂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对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改进问题上,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的拓展学习。将学生的拓展性学习切实地落实到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上,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对学生拓展学习的计划制定,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制定这方面的计划时,也要格外细致,使学生的拓展性学习能够落实到实处。

二、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能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一味图热闹,甚至哗众取宠,情境内容的选取要适切;第三,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理想状态下,一节课的情境应是环环相生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四个“必须”:①目的必须明确,要防止仅为增加气氛课堂热闹而创设情境,要防止仅为给听课教师看而创设情境,要防止流于形式创设走过场的情境;②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低年级许多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的方法创设情境,高年级更要突显一种真正的问题情境;③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要与时俱进,有时代气息;④必须有利于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

三、语文生活化

所谓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模式,开放语文课堂,让生活走向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将学生从抽象、枯燥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中产生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和完善人格。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国正认为“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中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都带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等等。因此,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人或事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缺乏细心观察,这些常见的人或事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导学生再用心去细心观察,使其自身拥有的经验感受与书本抽象、间接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时间和空间距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本作者相似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文章真正的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还语文教学以生命的本色,要通过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的课文内容情节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情节创造性地将语文课堂变为为“生活大舞台”,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亲自演一演。学生表演课本剧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如临其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改编和表演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更真实地去体验到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课文是对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个万花筒,中学生的阅历和见识毕竟有限,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离文章的距离就远了,对文章理解也随之增加了难度,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刺激,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实际生活中事物通过多媒体的三维效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不仅能使书本知识、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克服了学生感官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教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教学,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课堂,而教师能采用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去质疑,那么课堂将真正成为探究的阵地。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常有问题才会常思考,常思考才会常创新。如此的教学,就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