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志精神”指导下的“六化”德育模式探索和实践
2018-01-19陈鲁文林逞豪
陈鲁文+林逞豪
【摘 要】1996年,我校对自身的基础条件、办学传统、师资素质、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创办“鸿志班”申请,获福州市教育局批准并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内容系统化、途径社会化、活动多样化、德育科研化、环境人文化、评价综合化的“六化”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对“鸿志精神”指导下的“六化”德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进一步推广实验成果,促进中学校风、学风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鸿志精神”;教育措施
一、“鸿志精神”主题教育实验简介
1997年7月始,我校面向福州市五区八县(市),招收家庭经济困难,中考成绩达到本校或本县(市)一中录取线,穷而有志,品学兼优的学生,单独组成“鸿志班”,并选派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骨干教师任班主任,各学科配备敬业爱生、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任教,加强实验班级管理。本次主题试验以“以贫穷为动力,化贫穷为志气”教育主题,定期召开“立志成才”等主题班会,加强理想信念,勤奋好学,礼貌守纪,劳动奉献等主题教育,让“鸿志”精神浸透于班级集体中,彼此学习,相互感染。本次主题教育实验所提倡的德育模式具备以下几个要点:①“全员德育”,即要求所有教师都是德育的参与者,都必须具备德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②“学科渗透”,即任何课程教学都要有渗透教育(直接、间接或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的目标;③“生活方式”的培养,即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呈现一种自然的生活常态,重视校园文化,情境、氛围、气息、感染等,让师生都共同生活在其中;④“德育特色”,即通过“常规德育”、“学科渗透”、“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等养成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文明素养,由此提升学校传统文化,德育特色“水到渠成”。
二、“鸿志精神”指导下的“六化”德育模式具体措施
1.传承校史文化
我校坐落在大庙山文化和双杭商贸街区的核心区域,建校百十年来形成厚重而又独特的文化,是我校的文化软实力和德育重要资源。我校传承校史文化,一方面利用校园的遗址古迹,解读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查找一脉相承的基因谱系;理解研究校史,披沙拣金,博观约取,溯源探本,展现学校的光荣与梦想;另一方面,以课程教学为载体,重点开发与实施“大庙山文化”和“学生成长教育”两大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将“鸿志精神”与“历史底蕴、奥赛夺金、美术特长、德育创新”等办学传统整合,丰富“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传统美德、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理想信念、生命价值和本色防范”等德育内容。
2.推进全面美育
学校坚持多年的美育实践探索,先行先试“大美育”,推进美育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面。发挥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打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界限,整合教与学,综合育人,以情感教育为特征,“以美育德”,“以德尚美”;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可以感知的文化活动形式,搭建学生研究、创新和展示平台,开展艺术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主体的自觉需求和行为,实现德育美育完美结合。
3.开展德育研训
项目建设不能停留在常識或经验的层面,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方位提升德育专业化水平。教师必须学习掌握德育基础理论和德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技能,有德育专业学习的高度自觉;要学习借鉴省内外相关德育研究成果,扩大校际交流与合作,坚守德育的本真和规律,自觉践行正确的办学理念,以拉动德育建设示范项目的高位、特色发展;要立足本校,立足学情,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团队优势,组织”鸿志精神”为主题的德育论坛,生产分享和交流项目建设中“活动渗透”、“学科渗透”的心得体会,扩展项目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要点;要最大强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获取较为真实的信息和资料,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德育评价标准的行为准则,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鸿志精神”指导下的“六化”德育模式推广的保障条件
1.组建项目推进机制
德育示范项目建设是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学校拟组建互动互联、齐抓共管的项目推进机制。一是成立学校德育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校级领导和处室主任为主要成员,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和评价标准,实施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组织项目建设评价;二是建立全校德育示范项目建设研究团队,搭建处室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平台,以“共享资源”、“常态实效”、“协同行动”为建设项目运行机制,开展行动研究;三是项目建设列入学校学年计划,摆上日常工作议程,与学校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纠治德育和智育“两张皮”现象。
2.重视项目资源建设
项目资源建设是项目建设的保障和推动力。为了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分析,及时调整项目建设的保障与支持系统,必须及时准确为项目建设提供充实的资源。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专人负责“项目建设资源库”,下设“资料库”、“案例库”、“论文库”、“数据库”等,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的需求。德育处负责组织专人收集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定期提交“资源库”;教师每季度提交一份案例,每学员提交一篇论文(或调整调查报告);班主任负责按照项目建设评价指标提交班级学情分析数据,并适时更新,便于将个人的零散思考转化为团队的专题研究。
3.发挥德育评价作用
德育评价要转变其终结性而非过程性的判断和考试的功能,突出学生主体,重在鼓励学生经历成长、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制定完整的评价标准,开展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我校结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重要评价标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传承“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使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德育评价促进项目建设的实效。
4.经费配套承诺
我校领导层对“鸿志精神”主题试验教学高度重视,学校师资培训费、教科研费项目中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以保障项目的研究。另外,“鸿志班”得到了社会和校友关爱,先后筹集黄仲咸助学金、官树棠文教基金会和惠泽校友公益助学基金等,资助家境贫困的“鸿志生”完成学业。
四、结语
“六化”德育模式是我校在历时20年实验的基础上,由“鸿志班”推广至全校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涵是“人无志则不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志者,事竟成”。在“六化”德育模式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以引导学生树立“成人、成才、成功”的理想志向为落脚点,可以全方位提升学校德育实践的专业化水平。建议广大中学教师提高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借鉴“六化”德育模式,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鸿志精神”,具备自尊、励志、刻苦、进取等优良品格的优异生。
参考文献:
[1]冯芸.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德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15.
[2]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