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的世界

2018-01-19李兰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套书

李兰

这套书一共有三部曲,可能很多同学一看到这厚厚的三本书就会望而却步,但我敢保证,如果你深入阅读,这套书绝不会叫你失望。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来跟我形容:这套书刷新了他对于生活的认识,点燃了他的小宇宙!或许这样讲还是有些抽象,那么兰姐我就暂且从三个方面来跟你们讲一讲这套书不可不读的理由。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第一个方面——这套书会细化并生动化我们对于“文革”末期至改革开放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

《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是黄土高原上“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作者很忠实地记录了城乡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起历史书上对于“大跃进”时期的生产队模式和农村经济转型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抽象描述。小说可以说从全面的生活细节,乃至于人物的心理细节上来让我们触摸这些制度背后具体的人的生存境况,从而让我们对于这些制度具体是如何运行的,及其背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形成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知。读这套书,我们会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人促成的,也都会对具体的个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大跃进”时期的生产队模式下,整个社会都笼罩在僵化、保守、单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任何不同的声音都会遭遇到严厉的打击。甚至为了防止出现不同的声音,而刻意营造严肃紧张的舆论氛围。在集市上卖点老鼠药也会被划分为“阶级敌人”,必须要接受高强度的劳动改造,甚至曾经患难与共的亲人之間也会因此而疏远隔膜:

玉厚奇怪:玉亭为什么不上家里来?往常他有事没事吃完饭总要到他家里来坐一阵——穿着麻绳子捆绑的烂鞋,往他家前炕的铺盖卷上一靠,没命地在他的烟布袋里挖得抽半天烟。他热心公家的事,庄稼行里又不行,因此管务不起来旱烟,满年四季都是他供着。每当玉亭来的时候,他老婆也总要把家里刚吃过而剩下的饭,给玉亭热得端上来一碗。玉亭嘴里推让着,两只手一把就接住了。少安他妈知道玉亭在家里吃不饱,总要牵挂着给他吃一点。父亲去世早,玉亭从五岁起,实际上就是玉厚他两口子一手把他带大的。尽管玉亭成家以后,他老婆贺凤英那些年把少安妈欺负上一回又一回,怕老婆的玉亭连一声也不敢吭,但少安他妈不计较他。因为她从小把玉亭抚养大,心中对他有一种疼爱的感情。人常说,长嫂为母,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噢——哥!噢——哥!”

玉亭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公路下面喊叫。

玉厚听见他弟这样喊叫,又不上他家来,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一边从院子里往外走,一边给下面的玉亭答应了一声。在院子外的小土坡上往下走的时候,玉厚心里才恍然大悟:他弟弟今晚上不上他家来,是因为他女婿今天被“劳教”了。玉亭现在公社正看得起,让他当了会战指挥部的副总指挥。现在他家里出了“阶级敌人”,玉亭怕人家说他划不清界限,因而连累了他,所以才不上他家里来了。

为了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各个村落都频繁地召开批斗会。有的时候为了召开批斗会。还必须“无中生有”地寻找“阶级敌人”。于是乎,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了:

这时,会场上所有双水村的人都大笑起来。他们看见,竞然把他们村的田二也拉到台前来了!这真是开玩笑哩!怎么能把一个憨老汉也拉到这里来呢?

此刻,孙玉亭的脸上也显得很尴尬。不过,他实在没办法嘛!徐主任让在双水村找一个阶级敌人,他找不出来怎给徐主任交差哩?笑?你们笑什么!如果田二不上来,你们之中就得上来一个人!你们都完全无产阶级了?你们身上寻不下一点资本主义?哼……在杨高虎的大声喊叫下,会场才慢慢安静了一些。

老憨汉田二不会知道叫他来做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弄清楚眼前发生了什么事。他看见这么多人在一起,只觉得热闹极了,于是便兴奋地走出这个“阶级敌人”的行列,两条胳膊胡乱舞着,嘴角挂着通常那丝神秘的微笑,嘟囔说:“世事要变了!世事要变了……”他的话淹没在一片笑声中。那个扛枪的民兵硬把他拉到原来站的地方,并且对这个气焰张狂的老汉吼叫说:“老老实实站好!”

站好就站好。田二笑嘻嘻地回到队列里,戴破毡帽的头转来转去,东看看,西瞅瞅。至于为什么让他站在这里,他当然不管。反正有人让他站在这里,就站在这里。对他来说,站在这里和站在别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呢?

众人不敢大声笑,但都乐得看这幕闹剧。而现在最高兴的是田二的那个憨儿子!他穿一身由于多年不拆洗,被汗、草、土、牛屎、自己的小便沤染得分不清什么颜色的肮脏衣服,看见憨父亲和一行人站在前面,在人群里快活地嘿嘿笑着,用唯一会说的话喊:“爸!爸!爸……”

我想,“阶级斗争”这样的提法似乎已经没入历史烟尘很久了,可能对于你们来说几乎是一个陌生到会感觉不可思议的名词。但仔细算算,这段历史完全销声匿迹到如今还没超过四十年的时间。如果说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让我们管窥了“文化大革命”在城市中,尤其是文化人中所造成的深远动荡,那《平凡的世界》则是用更为详细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文革”思维在农村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

在很多历史研究资料上,我们会看到“‘文革和‘大跃进运动对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样的表述,但到底是如何破坏的?造成了哪些方面的破坏?破坏的程度是怎样的?即使相隔还不到四十年,如今的我们很难以用当下现实赋予我们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还原。但小说却用特别细腻真实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分外逼真的画面:

已经看过的三个村子,情况十分令人震惊。缺吃少穿是普遍现象。有些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衣服都不能遮住羞丑。一些很容易治愈的常见病长期折磨着人;严重一些的病人就睡在不铺席片的光土炕上等死。晚上很少有点起灯的家户;天一黑,人们就封门闭户睡了觉。野狼如入无人之境,跳进羊圈任意啃咬,也没人敢出来打撵——据说这里的狼早不把人放在眼里了。没有什么人洗脸。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卫生条件了。大部分人家除过一点维持活命的东西外,几乎都一贫如洗。有的家户穷得连盐都吃不起,就在厕所的墙根下扫些观音土调进饭里。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endprint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不过,我个人认为作家路遥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平凡的世界》能够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佳作,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其“忠实”——路遥不只会简单按照成书时候(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的价值观来描绘历史画卷,他还会非常“忠实”地把当时的社会面貌较为完整全面地刻画出来。他写了“文革”和“大跃进”时期的灰暗,但也会提及一些向光面:

到处都摆开了农田基建的战场。只要有村庄的地方,就有红旗;只要有红旗的地方,就有劳动的人群,就有吼叫的高音喇叭。虽然寒风扑面,但人们的身上和头上都冒着热气。到处都在打坝,修梯田,垫河滩,甚至把整座山都炸掉,修建“人造小平原”……我们姑且不谈论这些行为的实际价值,或者是否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改变中国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仅就这种倒山改河的气势,你也不能不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而赞叹。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或者像做花卷馍一样把梯田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的时候;当你看见他们把一道道河流整个地改变方向,如同把一条条巨龙从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亘古未变的老地方牵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你怎能不为这千千万万的“愚公”而深受感动呢?而且应当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壮举啊!他们有时一个人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更不要说肉了;拿着和古代老祖先们差不多的原始工具,单衣薄裳,靠自己的体温和汗水来抵御寒冷……就这样,一锨锨一镢镢地倒腾着山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他们曾经修建起雄伟的万里长城,凿通横贯南北的大运河……今天,他们饿着肚子,又气壮地宣称。他们要把“地球戳个大窟窿”……

个人感觉这才是比较理性的笔法。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从多维度多侧面进行了解、观察,进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这样才不会走入片面和单薄,这样写下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反映现实,也才能尽量做到像现实那样丰富而深刻。

事实上,也只有我们把历史事件“忠實”地进行立体的还原,我们才算是真正地尊重历史。

可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吧,路遥才会既热情赞颂改革开放对整个中国思想和生产力的解放,又忠实描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因为曾经的经济生产模式解体,灵动、开放、多元的意识形态开始对传统的价值体系产生的巨大冲击:

金光亮家即将高中毕业的小子金二锤,要去参加解放军了。

这消息使风起云涌的双水村更加激荡起来。在山里,在家里,在村中各处的闲话中心,金二锤当兵立刻成了全村人议论的话题。尤其在金家湾那边,所有金姓人家似乎都有些激动。

哈呀,多少年来,谁能想到,一个地主家庭成分的人,怎么可能去参加无产阶级的军队呢?别说地主成分,中农成分也难!特别是对于田福堂和孙玉亭这样的人来说,尽管年初就知道中央的政策“变”了,“五类分子”大部分摘了“帽”,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不论入党入团,招工招干和参军,都不再受影响;可一旦这政策在他们村成为具体的事实,仍然使这些人震惊得目瞪口呆。

金光亮弟兄几家起先对这消息半信半疑。当二锤捎话回来证实了他要去参军,并说一两天就要回村向家人告别的时候,这一大家人才兴奋地忙乱起来。他们翻箱倒柜,碾米磨面,准备给出远门的娃娃备办几顿家乡的好吃喝。这些天里,常避免出头露面的金光亮这弟兄几家人,似乎专意到村中的各个公众场所去走动,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长期无声无息的一家人,现在一下子就变得如此引人注目,这是否意味着,在双水村的生活舞台上,一些处于台下的角色渐渐要走上台来了?

最为得意的当然要数金光亮!这几天,他已经不出山劳动,专门在家里操持以等待儿子回来。实际上这些家务事都由老婆忙碌,他帮不了多少忙;他只是兴奋地在家里碍手碍脚出出进进,没干什么活,倒打破了两只碗。

后来,金光亮干脆穿了一身过节的新衣裳,剃得光亮的头上包了一条白羊肚子新毛巾,衣袋里装了几盒带锡纸烟,到村里转悠去了。前地主的大儿子挺胸凸肚,迈着雄壮的步伐,专门往村中各处闲话中心热闹处走;那神气就像他本人已经成了解放军。他见人就散发纸烟,心满意足地接受村民们的恭维和道喜。受了多少年的冷落,金光亮现在要借此机会去寻找人们的尊重。

唉,几十年经受过的过分对待,看来把这人也弄得有点不正常了。瞧他!尊严和荣耀得几乎到了滑稽的地步……

如今的我们肯定很难想象,由于自己祖辈的“阶级成分”会导致自己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失去了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如今的我们如果知道自己的祖辈曾经家财万贯富有千里的时候,不一定会拿出来炫耀,但至少不会感觉是一种耻辱。但对当时的人来说,这样的祖辈历史却会是一家人的灾难,会导致家庭中的成员成为批斗和侮辱的对象,会让一个无辜而善良的人被他人指目牵引,群聚笑骂。而当如此荒谬的评判方式终于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我们自然也会跟着作者的笔触而激动喜悦,振奋庆幸——毕竟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由于自己的出身而导致受到屈辱。

虽说这样的社会现实似乎已经远去,但是像这样荒谬的对人群进行划分的方式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销声匿迹过。白人对黑人的奴役,德国人对于犹太人、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侮辱和残害,20世纪末期在非洲地区还依旧没有停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屠杀,这都是血统论挥之不去的阴影。乃至于你们所热爱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对于巫师和麻瓜的划分。也都是这种血统论在文学世界中的投影。endprint

然而,作者对现实的“忠实”却不止步于此,他笔锋一转。写到了一墙之隔的另一户人家:

外出半年多毫无音讯的金富,突然回到了双水村,这本身就是一条新闻。更何况,金俊文家的这个大小子,像个人物一样,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不能不使村民们对这个过去不成器的家伙刮目相看。

金富完全成了另外一副样子。一身时兴衣服,头发披散在脖项里,大蛤蟆眼镜遮住了半个脸,脚上像金光明一样蹬着锃亮的皮鞋。口音也变了,把猪肉说成“大肉”,把金俊武改叫“二叔”,而不叫“二爸”了。但更重要的是,据说这家伙带回来了许多值钱的东西,衣服、手表、录音机和各种人们还叫不出名堂的新玩意儿;光布匹听说就有几大捆!至于钱,有人看见他随手就能在口袋里抓出一大把来。全村人又一次被惊得目瞪口呆。如果说金光亮成了“政治暴发户”,那么金俊文就成了双水村的“经济暴发户”。

没有多少天,金俊文和他的儿子就在前后村庄中名声大震。他们的钱财引得许多人家托起媒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金富;金富不行,就是嫁给金富的弟弟金强也可以。这阵势立刻把金俊文也变成了个人物。这些天来,他穿戴着儿子带回来的“外路货”,不时满脸荣耀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那神气很快使人们联想起不久前的金光亮。俊文也已经把旱烟锅撇在家里,出门拿着带嘴纸烟,见人就散。遇上有人给他的儿子说媒提亲,他总是矜持地笑笑,说:“这是娃娃们的事嘛,不得由他们自己做主……”

唉唉,世事啊!想当年,东拉河流域的庄稼人,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金俊文不成器的儿子呢?可是现在,人们却像攀皇亲一样,盼望自己的女儿被金富选中。人们!你怎么能因为贫穷,就以物遮目,而变得如此愚蠢呢?

作者的这声叹息发出在三十多年前,针对的是双水村的百姓。但如今再来看这声叹息,不得不佩服作者当时敏锐的洞察力。如今经济大潮激荡澎湃,金钱的热浪汹涌翻滚,整个社会的价值和道德评判体系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安贫乐道。讲究“德”比“才”更重要,讲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如今的人们却开始用名与利的得失来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用名牌和奢侈品来标志自己的身份,而曾经严格的道德品行标尺则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为了钱。人可以做出种种冲破道德底线的荒唐事;为了钱,人甚至可以抛弃伦理良知和人格尊严。这就导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甚至开始怀念“文革”时代——这些老人们认为至少“文革”时期偷扒抢劫、奸淫掳掠的犯罪率会比较低,贪官污吏不会像如今这样一抓一大把。道德上的污点会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梦魇,所以很少人敢做伤风败俗的事。会把荣誉和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故而,这些老人本质上怀念的并不是“文革”。而是一个不会以金钱至上的。底线明确、知羞耻、明荣辱的规范道德体系。可以说,作者是早在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注意到了这种巨大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且透露出了自己的忧虑和不安。这事实上就显示出了一名文学家伫立于历史时空之上的非凡预见力。

而且,路遥还特别天才地将这两户人家的变化放到同一童节中进行叙述,使得我们看到了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变化方面得天独厚的价值和魅力——它可以运用对照的方式,把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安排在同一時空领域中进行横向列举。同时又进行纵深式描述,这样就更方便读者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度观察和剖析,激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某种反思和警醒。

《平凡的世界》这套书格局十分宏大,但落脚点却十分细微,作者以双水村为圆心。以双水村的几个家庭作为枢纽,将这些家庭每个成员的社会关系网交错展开,借以覆盖了农村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本书看起来虽然有点厚,但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叙述语言生动,同学们可以赶紧找来看看——我保证,它绝不是那种乏味得会让人打瞌睡的小说。

我很希望,兰姐下次再接着跟你来讨论这套书不可不读的理由时。你可以瞧瞧兰姐有没有说到你的心里去。也或者你看完之后。也可以自己想想,倘若叫你向同学们推荐这套书,你又会说些什么呢?我很期待你有跟我不一样的看法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套书
当一本书的销售量不佳时
《了不起的故宫》
一本书的等待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我向妈妈“谋”《左传》
一套有魔力的书
“不忍卒读”,褒义还是贬义?
爱看书的我
熬了三年的“多味之恋”哦!
《米乐西成长剧场》(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