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01-19张世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彳亍行路敬仰

张世程

“行”,这个字有点意思,写得松散一点就是兩个字——“彳”与“亍”,合起来构成一个词——“彳亍”。戴望舒那首很有名的诗《雨巷》就写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跟自己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这“彳亍”自然就是缓步慢行。“彳亍”,篆书作“行”,两个相对,应该是左右腿的象形。两腿都直直的,合起来也就是小步慢走的样子吧。而合成一个字呢?——“行”,篆书作“行”,意思当然差不多,《说文解字》不仅说“从彳,从亍”,还解释为“人之步趋也”,即指人的步行或小步跑。

可是,甲骨文的发现好像给这个字带来点小小的麻烦。人们认定“行”就是“行”,这就不是双腿缓缓移动了,却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嗯,挺有道理的,像“街”“衢”“衙”“衡(‘巷古体)”“衙(‘冲的繁体)”,都是以“行”为形旁。说是十字路口当然才顺当。才疏学浅。暂时不愿去做更专业的研究。也不想过分纠结,姑且存疑吧。还是回头专说“行(xing)”好了。

说“行”吧,一下子就想到“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的诗句,四个“行”字,中间仅用“重”字绾结,说的就是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缓步行走。紧接的一句是“与君生别离”,这真的是让人难受想哭的!再结合全篇来看。原来是一位女子眼看着“游子”远行,彼此就这样分开了。那种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了全诗。

我们固然不愿亲人、心爱的人与自己渐行渐远。以至失了音信;但每个人都长着两条腿,构成一个“行”字,天生就应该行走。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土地。殊不知,正如王开岭先生所提醒我们的那样,我们越来越习惯和依赖各种车和电梯,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脚步。而那些徒步旅行者却在召唤我们守护和运动我们的双腿。让行走构成我们生命里的常态。

还有一种徒步行走的人,就是那些佛教信徒。我在西藏大昭寺见过,也在山西五台山见过,他们出于对佛的虔诚信仰,不远万里“磕长头”行走朝圣,不觉苦不觉累,“目空一切”,令人心生敬仰。然而除了敬仰,是不是也能参悟一点对于行走的信念与信仰?

行笔至此,忽想到,有位现今在读的弟子写在随笔里的文字,说的是藏传佛教有一种很特殊的艺术,“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历尽辛苦完成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扫去然后装入瓶中,倒入附近的溪流中,幻作一份祝福,消匿于大干世界”,由此概括他们的“心灵高度”:“那些喇嘛们只是把最后的画卷当作一个仪式,一份修行的一个终点,一个结果,他们所在意的只是那修养的过程。”

对了,还有一个成语,叫作“知行合一”。这本是明代王阳明的学说,深得极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推崇与发扬,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而致力于推动他的“生活教育”。

强调“行”,强调行动,诚然是因为先生当年留学美国受了杜威先生行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从做中学”的影响;但其实根源就是在他自己的祖国——中国,应该可以追溯到孔子那里。《论语·为政》里。子贡问怎么做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仅仅八个字,尽管今天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但强调“行动”是肯定的。也确实,修行功夫靠的就是“行”,也难怪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

当然得承认,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行动不易,行路有难。而像李白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还是不多见的,但足可激励和鼓舞后人追逐梦想而奋然前行,纵然未能圆梦,也把历练磨炼的过程当成生命里的盛宴。

我们多么希望心想事成。哪怕山重水复,行路有难,也希望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要真是“行到水穷处”完全无路可走时怎么办?可不可以也有一份“坐看云起时”的恬淡安慰自己?这恐怕也是修行功夫所必需的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彳亍行路敬仰
肖像画
王会东
生如逆旅
互动平台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人生如行路
临皋晚眺
彳亍
秋雾
秋天的昆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