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中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联动机制分析

2018-01-19项辛怡

关键词:会稽山香榧个体

项辛怡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浙江省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道路的同时,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沿着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2003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来,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从“生态省”发展为“生态浙江”,再进一步演进为“美丽浙江”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倡议下个体积极参与、配合、行动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个体是指除政府以外的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生态文明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又需要每个个体恪尽职守,发挥个体自觉.个体自觉,意味着公众、企业等积极参与到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维护、保养等工作行列中,积极参与到区域品牌认同、维护、培育、传播中.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真正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从而形成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联动作用的局面,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永久保持.

1 文献回顾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发挥作用的领域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探讨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联动性,丰富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内容,增强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等,学术界已有较多研究.

1.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较强的个体自觉

保护生态不仅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分内工作,更需全国一盘棋,特别是个体须有“匹夫有责”的担当.王伟、包景岭[1]在确认不良耕作行为是农田污染重要诱因的前提下,认为如何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关注农田环境,自觉主动抵制污染行为,是农田污染防治的重要命题.生态文明建设在先前“四化”的基础上,加上绿色化.绿色化对个体自觉要求较高.绿色化是摒弃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现代要素的无机生产方式[2],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特色农业绿色化,要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绿色或无公害生产方式.

特色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认识,在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资源、环境优势的同时,需发动当地居民全面树立“名、优、特、新、野、珍、稀”的意识[3].农业生产相对于工业、服务业,具有分散、难以监督的特点,发挥个体自觉能较好地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正如刘海霞、宋秀葵[4]认为的,公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理性转化为生态行为的中介.

1.2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较好的政府引导

政府引导包括观念引导、政策调节、制度约束等.当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惯常的价值取向时,自然就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当前政府将生态文明相关要素如绿色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以此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杜黎明[5]认为,由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法制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成为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迁的重要保障.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土地流转.陈林、龙自云[6]认为,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业产业转型,而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政府引导,把企业引入农业,即实现企业化农场形式.陆银辉[7]认为,包括特色产业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农业标准化,就需要政府集中力量在进行种苗培育、栽培制度、质量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农产品保障和精深加工等环节建立健全相应标准.

1.3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较为密切的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联动

张振波[8]认为,建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支持、公民参与的多元协同格局,是当前培育生态文明的必要路径.郭世平[9]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应该是由政府引导、生态文化社会团体配合,有着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机制等因素构成的.并且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机构改革等,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这意味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生态文明可持续性的保障.个体自觉属于市场作用范畴,政府引导属于政府作用范畴,两者联动能较好发挥市场、政府两个调节主体的优势.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认为,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是一种替代与互补关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一般是在市场与政府互相作用之下进行的经济活动.实现生态文明总目标的相关决策,需要个体积极响应,配合政府行为,实现纳什均衡.

2 个体自觉、政府引导联动机理

探讨个体自觉、政府引导的联动机制,需先明确个体自觉、政府引导各自的内在机理.

2.1 个体自觉内在机理

单个个体如何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环境中,根据另外个体或政府的行为调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体自觉,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有一种适应性机制在起作用,具体包括自然选择、模仿、强化、最佳对策等几个环节.当每个个体都选择最佳对策时,就为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实现联动创造了前提条件.

2.1.1 纳什均衡与个体自觉内在机理

纳什均衡是在一方主体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方主体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的一种均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主体不会去改变之前选择的策略.在图1中,假定有两个主体A和B,如果两者都不自觉,按照两败俱伤的原理,a 22和b 22在四个结果中属于收益最小的;一个自觉另一个不自觉,不自觉的一方收益较大,但结果不稳定,自觉一方会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结果还是不理想;经过几次反复,最后两个主体都会选择自觉,收益最大的是a11和b11.

依照纳什均衡模式,在两个主体选择自觉的情况下,一般在以后的选择中会延续“自觉”选择.

图1 个体自觉内在机理

2.1.2 个体自觉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看,个体自觉行为表现在传承、维护、创新等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个体自觉除了以上方面表现外,还有一些别的表现,即自觉加入资源和环境的节约、高效使用的行列中: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都会自觉地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处理;自觉地维护村庄、庭院、河道整洁;自觉地装点、美化家园;自觉地担当起产品品牌维护者、倡导者、弘扬者职责.这些行为表现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个体自觉具有密切相关性.

2.2 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谁在先”机理

基于个体决策、集体行动逻辑、经济学思维方式等角度,首先探讨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谁在先”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传统模式,往往是政府为主导、其他主体被动参与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成为生态治理不可推卸的唯一主体,生态治理单一紧密联系着公共责任、公共利益.从因市场失灵呼唤政府干预角度、从生态文明理念率先见诸于政府文件等方面看,应该是政府引导在先,个体从自觉执行、配合、自律,逐步演变成一种维护、倡导、创新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生态问题的无边界蔓延等情况的发生,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逐渐建立起来,生态文明建设“不单是、不应是”政府职责的观念在每一个个体中逐步深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逐渐进入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发展时代.

2.3 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联动机理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初倡导者、必要性主体是政府,政府发挥着引导、统领、约束、奖惩与支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当然主体应该是企业;而发挥凝聚社会资源与力量、汇聚民声民意作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主体是社会公众,他们发挥着决定政策执行成效与生态治理深度的作用.

各社会主体对生态文明观念的内化吸收并最终转化为行为选择,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原因在于:其一,各社会主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存在差异,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不同;其二,各社会主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策略选择以及各自生态贡献能力存在差异,从而使得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联动在实际执行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本文以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为例,进一步分析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中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联动性.

3 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中的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

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嵊州、柯桥、诸暨交界处,行政区域基本属于绍兴市范围.绍兴市是典型的香榧生产主要区域,总面积402平方公里,拥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72 000多株,千年以上香榧树4 500多株.2016年,绍兴市香榧种植面积为30.16万亩,结果面积为18.98万亩,占全国的72.4%,行业总产值达15.3亿元.2013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会稽山古香榧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从此我国有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不仅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有了重要突破,更使会稽山古香榧群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这既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要求.契机表现在,会稽山区有着如此珍贵的大自然的馈赠,是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要求在于,会稽山区拥有的是世界珍稀干果,需要传承好、维护好、发展好,这对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及其联动提出了新要求.

3.1 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中的个体自觉

香榧是由榧树种内自然变异类型经无性繁殖培育起来的一个优良品种,且大部分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其中以诸暨市产量最多.诸暨市现有香榧栽培面积13.5万亩,其中盛产林3.5万亩,百年以上香榧古树4.1万株,年均香榧干果产量1 000吨以上,年产值达6亿元.一段时间以来,会稽山区的当地老百姓把香榧作为生存发展的依托,当地政府把香榧列入重要区域特色农产品加以保护与开发.2013年,会稽山区以会稽山古香榧群之名,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这对该区域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香榧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要求.香榧偏好温暖、湿润,但又耐不得高温,如果气温超过35℃即停止生长,还喜爱荫蔽、日照少的气候,且野生性状较强.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会稽山区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oC,境内长约90 km,宽约30 km,平均海拔约500 m,主峰东白山海拔达1 195 m,呈东西—南北走向,适宜香榧生长.为了保持、优化香榧独特的生长环境,会稽山区当地村民自觉担当起保护者的角色,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尽力维持会稽山区的生态系统,终于保持了现在会稽山区特殊的适宜香榧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香榧为长寿树种,老林保护十分重要.榧农能自觉采纳林业局等单位推广的保花保果、病虫防治和林地施肥管理技术,使老树树势恢复,生长结果正常.在保护老林的同时,会稽山区不断种植香榧新苗,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香榧幼苗成活率.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会稽山区采用幼苗造林的基地现保存不到20%,而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榧农采用遮阴、降温、保湿等技术措施,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0%.

3.2 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中的政府引导

个体自觉有利于维持会稽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而通过培育种苗、培育品牌、推介宣传等途径的政府引导,能进一步增进这些自然条件的效益,真正实现会稽山古香榧群可持续发展.

3.2.1 培育种苗

会稽山区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会稽山古香榧群香榧种苗产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维持香榧林原生态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种苗培育新技术.诸暨市建有苗圃0.5万亩,存苗量2 500万株,年出圃200万株,苗木年总产值超1亿元.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诸暨市建成中国香榧研究院,设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开展香榧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深度研发.2015年,诸暨市参与的“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2.2 培育品牌

维系产品品质、提升产品产值需要借助品牌加以保障.在政府的鼓励、推动下,会稽山区拥有包括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林产品等一系列品牌的香榧产品.其中,中国驰名商标有冠军、老何、绿剑、野珍等;浙江名牌产品有冠军、老何、天珍等;浙江省著名商标是冠军、稽峰、榧皇等;浙江省名牌林产品是冠军、阿三、野珍等;获得“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冠军、老何、绿剑、野珍、天珍、稽峰、榧皇、枫桥等8个香榧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的有天珍、老何、冠军、枫桥、阿三等5家企业.

3.2.3 推介宣传

围绕弘扬香榧文化、推介香榧产品、发展香榧产业目标,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做好宣传推介工作.自2003年10月成立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香榧行业第一家行业协会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多方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做好推介宣传工作.2016年中国第一座以香榧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在诸暨市开馆,全国唯一的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建成运行,游客服务中心、香榧产品一条街、香榧文化会馆、榧乡漂流等一大批旅游设施建成迎客,与香榧相关联的游客数量日益增长.在此前提下,会稽山古香榧群旅游功能得以释放,香榧旅游业及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以诸暨市为例,2015年接待游客达65万人次,产值3亿元.

3.3 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果,香榧生长地又是我国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香榧产品及产业、香榧文化应该有更大的影响力、更高的美誉度.但目前存在着香榧生产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标准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还没有列入国家出口振兴计划,古香榧群相关功能急需进一步开发,如产品保健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等还有较大开发空间等,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有效联动,进一步加大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力度,使之成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中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有效联动的较好典范.

4 结论与建议

个体、政府两股力量形成合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得更快、更远.个体和政府怎样形成合力,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联动机制.目前微观个体与政府联动的平台,从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省直至中央各部委,范围逐步扩大,层级逐步提高.

奥尔森认为,文明社会相比于原始社会,最显著的结构上的区别是其拥有大量的社团[10].微观主体要积极利用文明社会显著特点,与政府联动,尽可能避免市场失灵带来的困惑.伙伴数量少时,合伙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形式,而当伙伴数量多时,却往往不能成功,这说明小集团具有优势[11].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留、发挥小集团如村、乡、镇的某些优势、特征.乡、镇政府对下属的村级经济有较详细的了解,有利于做出适宜于本区域的政策建议.村、乡、镇基本上是熟人经济,可以在成本最小化情况下达成一致意见,并进一步发展到个体自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以下机制,有利于完善个体自觉与政府引导的联动作用.

4.1 信息收集公开机制

微观个体直接与市场相联系,一般比政府获得的信息更多.通过顺畅的信息传递渠道,个体获取信息后能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政府.政府得到信息后又能够及时做出回应,并得到有效处理.

4.2 激励奖惩机制

个体、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同等地位,建立对两个主体激励奖惩机制,有利于激发个体、政府的积极性,唤起共同的责任意识.

4.3 利益分享机制

基于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纳什均衡等理论基础,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政府部门对微观个体既要引导也要约束.引导,表现在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措施等进行大力宣传、倡导,表明政府的立场;约束是政府把利益关系的内容列入对个体的行为要求和考核范围中,对表现杰出的,要列为社会标杆,得到社会认可尊重,就如每年评选道德模范一样.

4.4 承诺监督机制

承诺,包括政府向社会做出的承诺和个体中的企业向政府、社会做出的承诺两个方面.一届政府在任期内做出生态文明相关承诺,在任期满时要做承诺履行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个体中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以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的《企业绿色采购指南(施行)》等为约束,进行绿色承诺并加以公开,接受社会和政府监督.

[1]王伟,包景岭.悖论的破解之道:农田污染治理路径探析[J].生态经济,2016(12):172-176.

[2]孔祥智,关付新.特色农业: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3(3):34-39.

[3]沈东珍.关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6):20-21.

[4]刘海霞,宋秀葵.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系统[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51-55.

[5]杜黎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进的保障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2):63-68.

[6]陈林,龙自云.规模化生产:中国农业的产业转型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75-80.

[7]陆银辉.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5):13-17.

[8]张振波.多元协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5):30-32.

[9]郭世平.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路径探索[J].学术交流,2014(1):129-132.

[10]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11]谢林.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谢静,邓子梁,李天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会稽山香榧个体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会稽山见证了中国会计的起源
会稽山齐贤洞:瑶族文化的发祥地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香榧驱虫述古今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绍兴会稽山文化旅游营销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