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0例临床分析经验谈

2018-01-19张海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2期
关键词: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

张海霞

(山西大同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肝硬化是一种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慢性病症,极易产生多种并发症,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便是其中一种,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也是一种对肝硬化晚期患者具有严重危害的恶性并发症[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接收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模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3~77岁,平均年龄为(54.5±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3~75岁,平均年龄为(52.3±4.3)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呋塞米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呋塞米应用剂量保持在20~40 mg,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并采用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包含基础性检查、用药指导、简单心理干预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呋塞米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呋塞米应用剂量保持在20~40 mg,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性护理工作包含发热护理、腹部疼痛情况护理、并发症的相关预防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因为肝硬化相关感染最主要的临床表征便是体温呈现升高迹象;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的细微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形,则应及时与相关医生联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极易产生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实施检测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用药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存在不良反应情形,则应给予相应处理措施;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之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与依赖度,使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其中临床相关指标包含24 h尿量、腹水白细胞数值、腹围、内毒素血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量、腹水白细胞数值、腹围、内毒素血症水平对应数值分别为(1675.23±213.49)mL、(521.29±154.23)、(77.38±9.28)、(0.017±0.003),对照组患者的24h尿量、腹水白细胞数值、腹围、内毒素血症水平对应数值分别为(1538.29±209.23)mL、(663.28±172.83)、(83.28±10.72)、(0.022±0.007)。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与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在24 h尿量、腹水白细胞数值、腹围、内毒素血症水平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显示为满意的患者13例,占比为43%,比较满意患者15例,占比为50%,不满意患者2例,占比为6.67%,即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显示为满意的患者12例,占比为40%,比较满意患者13例,占比为43.00%,不满意患者5例,占比为16.67%,即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与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长时间作用致使患者肝脏产生弥漫性伤害的病症,肝硬化早期患者在临床上不具备显著性特征,不过肝硬化后期患者通常存在肝功能受损情形,主要表现为静脉高压,同时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2]。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极易并发产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在全部肝硬化患者中占比接近半数[3]。目前,临床上将药物治疗方式与支持治疗方式作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不过临床治疗结果并不显著,治疗时间相对漫长,且病症极易再次发作[4]。因此,给予相应治疗手段后,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呋塞米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并采用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呋塞米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与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在24h尿量、腹水白细胞数值、腹围、内毒素血症水平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应用相应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模式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方式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与接受度。

[1] 刘光亮,王 娜,陈春波,等.腹水CD64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3,(32):3863-3866.

[2] 许建华,许 斌,刘 妮,等.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感染菌种及抗菌药物的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6):406-408.

[3] 卜 昕,张文瑾,范振平,等.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感染161例的细菌种类及耐药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3):177-180.

猜你喜欢

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