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018-01-19陈建曙
陈建曙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临床上胃肠溃疡患者以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但多数患者经此术式治疗后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比如胃肠返流的情况,常见患者反酸或者呕吐、贫血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故应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以预防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式治疗后出现胃肠返流,本次研究旨在对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以其入院就诊时间均分组为: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平均(43.81±10.63)岁。观察组中男1 9例、女11例;年龄2 6~6 0岁,平均(43.96±10.1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不存在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时接受传统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规切开腹部后,将肝胃韧带切断后规范关闭、缝合十二指肠,并对胃残端、横结肠做侧侧吻合,并于肠缘2 cm位置上端做缝合,观察各项操作满意后做妥善固定并关闭腹腔。
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时接受改良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规切开腹部后,将肝胃韧带切断后规范关闭、缝合十二指肠,之后对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输出下端20 cm位置做侧侧吻合后,再于胃空肠输入下端5 cm位置关闭、缝合,彻底清理手术部位后关闭腹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肠返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胃肠返流患者2例(6.7%);对照组胃肠返流患者7例(23.3%);观察组胃肠返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现代化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胃肠系统疾病患病率亦不断提高。临床上多数胃肠病患者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治疗,但随着该术式的广泛应用及医学界对胃肠疾病研究的深入,诸多研究结果显示: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胃肠返流的情况,对其病情恢复及身心健康影响极大[1]。故本次研究着眼于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胃肠返流预防情况进行探讨。
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患者胃部黏膜极易被十二指肠液、胰液以及胆汁返流等液体刺激,随之便出现胃肠返流,故术后胃肠返流的预防需高度重视避免各种化学物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保证胃黏膜不被损伤。胃肠疾病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其幽门约括肌功能已经丧失,而体内的胰液或者肠液等液体可以直接流进胃内并刺激胃黏膜,之后便出现胃肠返流[2]。经传统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时,并不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胃肠返流,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改良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该术式强调术中将胆汁等会刺激胃黏膜的液体隔离,并将胃残角充分隔离,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刺激性物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传统术式达不到该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其手术是在袢肠管输入处,该位置较低而导致术中极易出现各种刺激性液体滞留在袢肠管中,加上行胃排空时亦会引起胃肠返流的问题,若患者胃肠返流情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些许患者病情持续发展下会出现残胃癌[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胃肠返流发生率为6.7%,仅有3例10.0%患者出现了剑突下持续烧灼痛,未见胆汁性呕吐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胃肠返流。
[1] 高梦强,张成武.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8):7364-7365.
[2] 李冬冬,姚燕丽,张 磊.探究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57-58.
[3] 胡文靖.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