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18-01-19蔡正军
蔡正军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南通 226408)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出现供应障碍,引起缺氧、缺血现象,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1]。临床中脑梗塞发病率较高,在脑卒中疾病中占80%。能够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亡率。本文对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的研究对象为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21例。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2±2.6)岁。实验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7±3.1)岁。所纳入患者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疾病,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脑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斯匹林进行治疗,服用方式为:0.1 g/次,2次/d。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服用方式为:75 mg/次,1次/d。
1.3 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中内容,将治疗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评分下降>80%;有效:临床表现评分下降范围在50%~79%之内;无效:临床表现评分<5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得出的数据使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行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4.8%(1/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21);对照组患者出现黑便4.8%(1/21),出现眩晕9.5%(2/21),出现皮肤瘢痕4.8%(1/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4/2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9.717,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脑梗塞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多发于75~70岁的中老年人群[2]。发病较急,基本没有任何前驱症状。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都出现了变化,脑梗塞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早期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可能会出现偏瘫现象[2]。还会对其认知能力、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然后产生多种并发症。
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阿斯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具有镇痛解热效果的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到达体内后,会与环氧化酶中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乙酰化反应,减弱COX活性,阻碍AA向A2转变的途径,抑制血小板凝聚,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3]。随着阿斯匹林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暴露出其缺点,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损害中枢神经等。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在临床一般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动脉循环疾病等。能够有选择的抑制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ADP)结合,阻碍糖蛋白、纤维蛋白作用,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采用口服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1]李树森.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60.
[2]丁玉年.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627.
[3]高峰.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