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19吕桂华
吕桂华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2700)
临床上,脑梗塞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由脑血管闭塞所致,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据相关报道称,对于脑梗塞存活病患来说,其大多数都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使得其日常生活大受影响。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脑梗塞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9月来本科就诊的脑梗塞病患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甲、乙两组(n=36)。其中,甲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69.2±3.1)岁。乙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69.7±3.1)岁。两组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历资料齐全。对各组的性别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治疗期间接受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甲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详细如下。
(1)视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系统性、科学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于患者卧床期间指导取最舒适体位,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功能定位。每日按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按摩各关节,确保血液循环通畅,防止出现神经功能差亦或者是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
(2)正确指导患者做适量的肢体训练,比如:步行和站立等,让患者利用扶手以及拐杖进行训练,增强血液循环功能,但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勿操之过急。加强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的力度,比如:如厕、穿衣、洗漱以及进食等。
(3)根据患者失语的程度,指导做适量的语言功能训练,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做好患者的指导与沟通工作,积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个人爱好与兴趣。护理时,注意不要打击患者,要予以患者语言上的鼓励和表扬,使其自信心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首先,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音节发音训练,然后再指导进行字的发音训练,随后再过渡至对整个句子与段落的发音训练。
(4)向患者强调肢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做适量的肢体被动训练,从大关节开始训练,然后再逐渐过渡至小关节训练,期间,需要予以患者适当的按摩处理,同时停止中医理论以及针灸等干预。积极引导患者做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从最初的被动运动逐渐转变成为主动运动,以促使其躯干肌肉恢复。
(5)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合理摆放室内物品,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避免患者发生滑倒等安全事故。在厕所以及浴室中安装扶手,对于需要离开病房进行检查等活动的病患,需安排专人陪同。
1.3 评价指标
采用汉语是与检查表评估两组的语言功能,并利用FAM肢体功能评分法评估两组的肢体功能,分值越高,提示语言亦或者是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甲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65.82±14.51)分,比乙组的(51.34±11.28)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和乙组相比,甲组在护理之后语言功能恢复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与语言功能评分的对比分析表(±s,分)
表1 两组肢体与语言功能评分的对比分析表(±s,分)
组别 n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甲组 36 65.82±14.51 81.59±10.67乙组 36 51.34±11.28 63.52±9.06 t 4.7272 7.7456 P 0.0000 0.0000
3 讨 论
对于脑梗塞病患来说,其病程较长,致残率与病死率都较高,除了会损害其身体健康之外,还会给其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发现,早期脑梗塞病患的康复潜力比较大,可通过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减少致残与死亡风险,促进机体功能恢复[2]。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乃我国临床上比较新型的一种护理方法,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同时结合其病情状况,治疗需求,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在确保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之上,达到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此研究结果表明,甲组护理后的肢体与语言功能评分都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积极对脑梗塞病患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语言与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1]赵秀雯,卞 彦.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1.
[2]王 萍.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