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8-01-19刘海英陈超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6期
关键词:比星蒽环类乳腺癌

刘海英,陈超庭

(1.广西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剂科,广西 柳州 545001;2.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化疗二科,广西 柳州 545006)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健康的大敌,也是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一旦患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乳腺癌确诊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而言,化疗和手术是临床上通用的治疗方法,但乳腺癌对化疗治疗敏感性较高,最好的方法是化疗作为术前辅助治疗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的成功率,使手术效果更好[1]。因此,乳腺癌术前化疗药物的选用,是乳腺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关键。本文对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为调查对象,2015年~2016年,我院在乳腺癌术前化疗方案使用的药物为E75C,2016年~2017年,我院乳腺癌术前化疗期间选择的药物为E100C。2015年~1016年入院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2~54岁,平均42.38±4.3岁,全部为女性;2016年~2017年入院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21~61岁,平均43.65±3.8岁,全部为女性。两组病患均被确诊为乳腺癌,且同意使用术前化疗后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自愿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在乳腺癌手术前的化疗方案使用小剂量的蒽环类药物E75C,即选择环磷酰胺600 mg/m2,dl,以及表阿霉素75mg/m2,dl,对患者进行给予,连续治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

观察组在乳腺癌手术前的化疗方案使用大剂量的蒽环类药物E100C,即选择环磷酰胺600mg/m2,dl,以及表阿霉素 100mg/m2,dl,对患者进行给予,连续治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患在化疗开始后使用同一种保肝药物,在化疗后2天内给予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连续对96例患者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身体情况,评价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对实体肿瘤通用临床评价标准,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即为疾病完全缓解;检查显示肿瘤直径<治疗前直径的1/2,为部分缓解;检查显示治疗后肿瘤比术前增大,但增大量<治疗前肿瘤直径的1/4,或者肿瘤直径减小量未达治疗前的1/2,为疾病状况稳定。其他严重情况,为疾病未得到控制。统计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比例,二者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疗药物毒性判断标准,采血进行白细胞数量实验和肝毒性反应实验、通过日常身体报告观察患者肠道反应。对白细胞减少、出现肝毒反应以及肠道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计算在总体中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评价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 [n(%)]

2.2 不良反应评价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 论

作为女性经常出现的疾病之一,乳腺癌的存在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乳腺癌的存在会不仅会影响女性身体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身体状态不稳定,如果缺乏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出现癌细胞转移的情况。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留下了创伤。因此,临床上致力于提高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性,手术切除病灶是乳腺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疗效显著,但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化疗方法一开始应用在晚期病灶上或局部病灶上,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发现,化疗也适用于全身治疗。即化疗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方式,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灶转移情况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提高乳腺癌手术的成功率和保乳手术成功率。随着癌症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化疗技术的提高,相关临床应用和研究在逐渐探索适合乳腺癌化疗的药物和方法,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蒽环类药物是化疗治疗常用药物,使用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一种药物在病人身上起到怎样的作用,不仅由药物成分决定,也受药物剂量的影响[2]。在使用表柔比星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清除毒素的效率高并且使用的剂量要比多柔比星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C’4羟基反式构型易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导致的。而且需要注意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主体异构体,在表柔比星中可以实现DNA的嵌入,与此同时也可以和DNA的双螺旋结构形成复合物,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可以实现避免RNA的合成。我国研究者已经开始以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的应用为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均指向蒽环类药物应用的剂量不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一样[3]。但是,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病人身上的作用效果、耐受性以及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可能不同,因此,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应用剂量所产生的疗效,需要众多临床应用结果的支持[4]。本研究将大剂量的蒽环类药物规定为E100C,将小剂量的蒽环类药物规定为E75C,与李拓、文伟民等人研究中的变量控制指标相同。研究结果得出,使用E100C的病患,疗效比使用E75C的好,二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大剂量的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的成功率[5];对病患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得出,使用小剂量蒽环类药物的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且不良反应率达到了25%, 使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的患者在提高疗效同时,而不良反应并不增加[6]。这说明,大剂量蒽环类药物的应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本研究的结果与李拓、文伟民等人研究结果一致[8],进一步证实了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大剂量蒽环类药物(E100C)的应用,对乳腺癌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术前化疗治疗中使用大剂量的蒽环类药物,能够提高乳腺癌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行。

[1]王艳芳.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前化疗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

[2]杨燕华,王树森.乳腺癌中TOP2A与蒽环类药物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08):134-136.

[3]张静宜,王燕山,王晓稼.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处理[J].肿瘤学杂志,2010(09):122-124.

[4]秦 聪,吴星恒.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与防治[J].实用临床医学.2017(07):123-125.

[5]刘颂玉.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7(02):110-111.

[6]黄邹琴.蒽环类药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相关因素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06):114-116.

[7]林 丹.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120-122.

[8]李 拓,文伟民.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前化疗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07):110-112.

猜你喜欢

比星蒽环类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