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与日语教学相链接和整合路径研究
2018-01-19曹长春
曹长春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日本的文化大都起源于中国,日本的茶文化也不例外,中国与日本的茶文化出于同宗,只不过日本的茶文化是与日本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等结合之后的产物,故而在日语教育中必须紧紧抓住日本茶道文化,将日本的茶道文化慢慢的渗透到日语教育中,将之前的日语教育就行改进,这样可以给教育者一个教育的新理念,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日语,从而促进学生对日本更加了解。这样的话,不仅是学习了日语,还了解了日本的茶道文化,从而更深层次的去了解日本。
若要说茶的产出地,那非中国莫属,中国茶的文明历史有着数千年之久,据相关资料记载,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种植和使用茶树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灿烂。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看似简单的饮茶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千年积淀的结果。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合儒道、道家、佛教三种哲学内涵,茶文化对于人的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了历史的考验的。文学作品是对创作文学作品的这个年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的有力再现与发扬,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与剖析,得到这个时间段的社会情况。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中国的饮茶及茶文化开始走向了世界。茶文化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学作品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1 茶文化概念以及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茶文化是以茶作为一种媒介的一种文化交流形式。在漫长的发展中,茶文化以事实和广阔的精神世界吸引无数人来学习和传承,中国的茶文化有历史厚重感和深广的精神成就。
饮用茶这一习惯最早是出自古代的中国。在我国,喝茶有很长的历史。巴蜀地区不仅是我国茶叶的发展的“根”,还是我国茶文化的源头。根据以往的茶历史数据,我国的茶起源于四川地区。那时的政治、金融等影响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在我国有很深厚的传统。在秦朝和汉朝,茶作为一种饮料,变得越来越多,茶逐渐流行起来。晋和南北朝,茶的新时代逐步诞生,在此期间有许多诗歌和歌曲。唐代产生了新一代茶贤鲁豫,意味着我国茶文化的成熟。此时,茶不仅只是作为饮料,而是中国儒学、道教、佛教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的宋代,茶文化繁荣了起来,如果翻看古书,可以看到相关的文献,当时,是有一些专业的机构,有“汤俱乐部”、佛教“千人俱乐部”等等。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很流行,这一次在茶中通常选择“夹泡法”,而著名的人喜欢喝茶,留下许多名作,如唐伯虎的《彭夏图》、《惠山茶党》等。翻遍史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茶叶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很久。
2 茶道文化
茶文化,顾名思义,是由饮茶这一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化。茶文化包括茶叶、茶具物质层面的文化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又可分为以茶道、茶德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层面以及茶学、茶艺等理论技艺层面。
中国传统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包括着中国人的内在力量,包含着中国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以儒家思想为例,茶文化首先将儒家的“中庸”等理念看法纳入自己的体系。人的内心空无一物之时,心外无物,也就是内心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心境是平和的,这种状态称之为“中”,但喜怒哀乐人人皆有,不可避免地要表达出来,如果这种情绪的处理适时适度、合情合理,就达到“和”的境界。在崇儒的古代社会,中和思想有着深深的印记,中国传统茶文化也不例外,如陆羽提倡的中道之和,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等等。茶文化中还包含着丰富的佛道思想,道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而这恰恰正是茶道的灵魂,茶性淡雅、清香,品茗之时,人们祛除一切杂念,返璞归真,在口含茶香中,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道家之道与茶道之。
茶文化的“品”,主要体现在进行茶事活动时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一,在茶叶的采摘上,强调要“因时而摘”,以谷雨前后的茶叶为最佳,太早则太嫩,品不出味道,太晚则太老,味道已经丢失了大半。同时对茶叶烤炙的时间也有相应的要求,同样讲究恰当和适中;第二,在对茶叶的辨别上,要将烘培烤炙好的茶叶按等级进行一个分类,色泽光鲜明亮、形状平整没有褶皱的茶叶是为上等茶;而那些无光泽、状态皱缩的茶叶则次之;第三,饮用茶的器具是有着考究的,分煮茶的器具与饮茶的器具,一则不能过简,过简则有失庄重,一则不能过奢,过奢则显得浮夸。而瓷器珠圆玉润、宛转流光,往往会作为茶器使用;第四,在泡茶之水的选用上,会选用匀速流动的水,而不会选用流速过快的水或“死水”,茶客常将水质的好坏视为直接影响到茶汤色泽、香气、味道的重要因素,有些文人甚至把烹茶用水视作一门学问。
茶是一种风靡整个日本的饮料。日本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喝茶,最早出现在《色葉字類抄》。早已渗透到各个阶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古代宫廷用茶历史悠久,如在中国古代唐朝,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宫廷进行献茶和选茶,宋徽宗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有力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等等,且皇帝和王公大臣对茶道极为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礼仪,用在祭天祭祖、宫廷赏赐等活动中。茶事活动走街串巷,雅俗共赏,不光王公贵族,在我国民间,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不以任何特定的阶层、特定的人群为对象,既可以“居庙堂之高”,又可以处“江湖之远”,它服务于所有人,以人为核心,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同时,这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经久不衰,愈发兴盛的重要原因。
“美”是一切积极向上的,使人精神愉悦、获得发展的事物,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有一些主观的事物,审美指的就是在自身经历之中去探索人生中一切让你精神愉悦的事物。
而日本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也凸显着“精神之美”。(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即是指以种植茶叶和贩卖茶叶为生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茶人”的概念得到延伸,从“茶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茶人”的精神内涵,它主要包括以茶喻人、以茶言志、以茶喻理三个方面。(二)茶道精神。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可以解释为“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善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还可以解释为“俭、清、和、静”。(三)茶德思想。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茶德思想,具体可以表述为“八德”,即: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而陆羽也对茶德进行了表述:“茶之为用,最宜经行俭德之人”。(四)“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指一种以追求极致的态度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精益求精、事事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瑞士的表闻名于世,一个表中任何的一个精密零件,都是靠工作人员一下一下的耐心打磨,在日本,有人可能做一辈子寿司,有人可能锻了一辈子刀。但“匠人”精神不是舶来品,它包含在日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茶文化精神载体之载体,茶艺表演程序繁琐复杂,但环环相扣,繁琐之中又有精细,这恰恰突出了一种精雕细镂的精神。
3 日语教学与茶道文化融合
3.1 复习策略
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去翻阅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资料,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或者演讲,举报辩论赛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日语上更有积极性。在这以后,授课人员给出相应的看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3.2 新的知识传授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口授结合的方式,避免过去单调、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活灵活现地感受日本茶道文化,自己去领悟知识,经历人生,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将这些知识牢牢的捏在手中。
4 结语
把茶道文化巧妙的与日语教学链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日本的了解,也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怀,从而领悟真善美,这也是日语教育中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
[1]刘会丽.试论茶道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福建茶叶,2018(03):426.
[2]熊琴.茶道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419.
[3]李娇,叶秀华.基于日本茶道文化的《基础日语》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7):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