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意、声、形”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19王伟平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唱腔形体声乐

王伟平

(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1 茶文化背景下声乐教学现状

茶文化背景下的声乐教学,吸取了茶道的清心精神、茶德的和谐精神及茶艺的技术扩展,创新了声乐教学体系;在声乐演唱教学、发声技巧教学及形体塑造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促进声乐教学的精神方面和体制构建的双重发展。

1.1 茶文化下的声乐表演

自神农氏起,人们便开始在山野之中进行声乐表演,从简单的情绪抒发唱茶歌,到唐宋期间乐器出现后的茶戏曲,再到近代流行音乐发展后的茶歌舞台表演,这些都是茶文化下声乐表演的宝贵演变经历。现今茶歌的表演艺术性、技术性及观赏性都在不断提高,但因其演唱群体的狭窄,专业唱腔导师的欠缺,使茶歌的表演受到了限制。除茶歌之外,受茶文化精神影响的声乐表演也非常多。在现今高速经济发展的快餐式流行歌曲大时代下,真正的声乐表演戏曲了茶道精神的清心寡欲、勤勉克己的思想、保持初心,为这个时代创作了一首又一首具有深度内涵意义的歌曲。吸取了茶艺制作工序的严谨创新精神,茶文化背景下的声乐表演逐步开始多元化,中外唱腔的交流融合及乐器合作十分普遍。茶戏配乐中出现了外国打击乐,外国合唱团中也出现了中国黄梅唱腔等。

1.2 声乐教学中的茶元素

为适应教学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广大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茶元素。首先,声乐教学以茶纲为基础,学习了茶种不同的工艺冲泡及分类的方法,将声乐教学也进行了分类。声乐教学分为了基础声乐教学及高阶声乐教学,在各个程度里又分成了儿童声乐教学和成人声乐教学法;不同的唱腔和声部也归属到了各个不同的教学分支。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流行声乐表演教学和专业体制声乐教学等等。根据用途、学生年龄及声乐基础划分了各门各派,让声乐教学的学习体系更加清晰,来学习的人更加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水平和目的,有助于声乐教学的灵活发展。在分好各班级之后,宣扬茶道精神,不放弃、勤联系,保持一颗无杂念的学习进取心,才能学好声乐。在不同茶种制茶工艺不同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技巧和方法也因人而异。综上所述,茶元素渗透在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推动着声乐教学的发展。

1.3 茶文化的“意、声、形”

茶文化下的“意、声、形”是适应于声乐教学的最主要元素和茶文化对于艺术类教学的最关键分支。“意”便是意念,意境。教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不管学习何种艺术,都是靠着意念不断坚持的。并且,作为艺术工作者,不应像普通人一样心有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营造的意境和感觉必须不同。艺术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会到“意”,才能体会到声乐教学的核心。“声”即是声乐教学的声部、音质、音色等系统的训练。声是声乐的根基。“形”的声乐教学的辅助性教学元素。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本知识教学,它需要学生的不管实践训练及现场表演,因此对发声的部位和体态的塑造都有要求。茶文化下的“意、声、形”从精神层面、技术层面和外观层面,运用在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

2 “意、声、形”的声乐教学运用分析

2.1 以“意”入情环境教学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的情绪至关重要。情绪的塑造不仅影响着整首歌的感情表达,还有可能改变整首歌的主题思想,甚至创造歌曲旋律。阿黛尔红遍全球的《rolling in the deep》便是自己受到失恋打击后,立即创作去录音棚录下的。这首歌仅仅只录了一遍,没有任何改动,却成功地获得了全球的认可。因为歌手在此情绪下的演唱是最真实的、最容易打动的人的。因此,声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意”的感觉,以情感、意念营造一种意境,在有意境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不同情感。茶文化下的“意”,是声乐教学及演唱的灵魂,有灵魂的歌曲才能打动人心,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声乐就变成了机械性的歌唱,只有技术含量,没有任何真情实感。

2.2 以“声”传感系统教学

“声”是声乐教学的基础,拥有一副好嗓门是声乐歌唱的前提。然而好的音色也离不开发声技巧的训练。声乐系统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控制气息去歌唱,还要纠正其真假音转换、其声部分类演唱等。茶文化下的“声”,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且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戏曲唱腔、假音歌唱等等,都需要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教学”。如此一来,才能找到自己的声音感觉特色所在,免得成为千篇一律的歌唱机器。茶文化下的“声”不仅是发声技巧,更是寻找自己最具特点、最具感觉的“声音”。

2.3 以“形”正音肢体训练

茶文化下的“形”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发声时的肢体部件运用,第二是声乐演唱时的形体状态,即歌手的体态。一方面,在声乐教学中,歌手需要练习如何保护其声带,学会利用身体的腹腔而非喉咙去发声。用丹田运气出声,而不是靠嗓子吼出来音乐。声乐教学中的真假音转换及气息控制,也都需要形体的锻炼和调节;另一方面,作为站在舞台上的声乐演唱者,体态必须优雅、端庄。茶文化素来以高雅为铭,茶文化下的“形”也代表着完美、优雅的体态。体态的训练,使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气质感觉大大提高,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部分。

3 “意、声、形”的声乐教学运用策略

3.1 建立智能数字化教学体系

茶文化的“意、声、形”根据时代的发展,也不断的发展出新的思维脉络和意义。茶叶精神学习意境有了智能化平台,在平台上感受茶道、茶艺及其“意、声、形”的精神及实践运用。基于此,茶元素下的声乐教学也可发展智能数字化教学体系。首先,在互联网大时代下建立智能数字教学体系,能够推动声乐教学的普及和流行。其次,建立智能教学系统,学生无需出门,可以在网上下载远程课件自学,甚至与专业导师视频学习。想学习不在本市的高级声乐教授的声乐知识,在这个智能平台上都可以实现。智能平台的建立,还可以在国内甚至国际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3.2 创唱腔融合声乐教学脉络

基于茶文化下的“意、声”两个元素,声乐教学可进行其自身教学系统改革发展。在当今各种朋克、摇滚、美声、蓝调、戏曲及流行唱法纷繁复杂的时代,声乐教学可吸取各种唱腔的精华,创立出独一无二的唱腔。在现如今声乐真空、人们审美产生疲劳的时代,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立唱腔融合声乐教学脉络体系,不仅可以让人们有机会对各个声乐系统唱法进行学习和了解,还能在各种唱腔的融合碰撞中,带动流行风潮。茶元素中的“声”,狭义来看还是声音的表达,广义来看,是各种特色声音的集合。再建立唱腔融合的声乐教学体系实践中,我们可以用美声唱戏曲,用京腔唱朋克,用蓝调来摇滚。声乐教学不仅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规模,还为声乐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创新改革。

3.3 设形体纠正腹腔发声培训

当前的时代流行娱乐文化影响着人民大众,每年选秀、艺考的声乐学生越来越多。在声乐学习群体中,不乏有许多拥有独特优美的音色和音质的人,但其未经过系统的发声培训和形体塑造,因此,不能作为专业声乐艺术从事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声乐演唱群体质量,在茶文化背景下“形”的影响下,各声乐培训机构应当专门设置形体课及腹腔发声培训课。首先,纠正声乐演唱者的发声方式,保证声乐演唱者的发声可以长时间、高质量;其次,完善演唱者的形体塑造;最后,一个艺术工作者不仅呈现的是本专业的艺术水平,还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个人形象素养。特别是从事声乐艺术工作者的人,必须有一个好的体态。好的形体塑造不仅包括肢体歌唱时的坐姿、站姿,还包扩体态面容的健康度等等。因此,茶文化背景下的形体塑造,不仅是外部形态的塑造,还是内心精气神的塑造。茶文化是健康的、积极的,音乐发展也应是身体与心灵健康并存的。

4 结论

茶文化背景下的“意、声、形”在声乐教学的内涵、技术等各个层面上的运用,为声乐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声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平台,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1]赵冬艳.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04):31-32.

[2]刘会轻.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艺术评鉴,2016(14):120-122.

[3]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16(03):196-201.

[4]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03):122-125.

猜你喜欢

唱腔形体声乐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声乐诊疗室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