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2018-01-19禹智华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融合

禹智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东莞 523808)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禹智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东莞 523808)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气韵浑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等特色,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突破口。高校英语教学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阵地,应当积极与传统茶文化相融合,不断突破教学模式,以茶文化的哲学理念统领英语教学方向,以茶文化的哲学内涵制定英语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帮助学生成长为文化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推进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弘扬与发展。

茶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传承;现状;思路

传统茶文化发源于华夏大地,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至关重要的构成元素。传统茶文化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哲学,它诠释了胸怀坦荡、心系天下的文人墨客的为人处世之道,也阐述了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古典辩证哲思,具有深刻的德育与教化功能。从唐朝“茶圣”陆羽著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开始,茶文化就正式成为一种系统而科学的文化形态,它与传统民风、民俗紧密融合,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饮随即成为国饮,茶社、茶馆随处可见,茶诗、茶词不胜枚举,茶道、茶艺渐入佳境,缔造出茶文化的千年辉煌。

如今,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扬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心灵在浮躁的现实中找到舒适的栖息港湾。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肩负起这一重任,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英语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思想的窗口,更不能与中华传统文化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理解的时候没有参照标的,造成“中式英语”、“应试英语”等结果,甚至形成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英雄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茶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国,在向西发展的千百年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形态密切交织,镀上了各个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色彩。所以说,各国的茶文化既有区别,又有共性,以茶文化为桥梁进行两种文化与语言的学习,其接受度、兴趣度和普及度都会大大提升,无论是对英语教学本身而言,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而言,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茶文化是指在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具、茶书、茶学、茶画等,作为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体,它生动地反映并拓展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对于传播文化、深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都具有深刻意义。我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与深厚的文化意蕴,古色古香而又不乏时代气息,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不少人开始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三观还没有正式确立,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不科学、不合理的处世态度和文化理念,同时,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捧也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缺失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难以把自身成长与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因此,将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育相融合,可以帮助茶文化借助英语教学的形式在高校内广泛推广,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无论是对于文化传承还是个体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应当突出其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教学内容应当立足传统、着力现实、放眼未来,教学形式则应当灵活多样、互动高效、与时俱进。然而,当今的高校英语教育大都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教师把相关的单词、语法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既没有场景模拟训练,也没有文化对比解析,导致学生们只能简单地应付考试,其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把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相融合,可以促使茶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而然”的理念作用于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帮助教师们进行教学思路设计与课堂内容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接受程度出发,借助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对比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继而理解两种语言在思维逻辑、惯用形态等背后的文化动力,更好地把握英语语法与使用搭配,促成英语教学形式的创新化改革,推进形成高效、多元的英语教学体系。另外,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其中的“茶道”、“茶德”等思想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感悟到文化的德育功能与净化功能,对中华文化形成全面而科学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对其中的内容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证自身文化兼容性的同时,更能够保有本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

2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情况并不乐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单一,课堂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

我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内容琳琅满目,可供英语教学借鉴的文化形态数不胜数。然而,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英语教学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极为简单地落在了考试分数之上,导致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完全被成绩所束缚,教师一味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全然忽视了英语教学在文化交流与语言习得等方面的根本目的,最终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对于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此外,有些高校尽管率先将茶文化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但是其课程设置与阶段设计并未考虑学生对茶文化及英语的认知程度,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相去甚远,教学内容往往都是“一刀切”,导致文化知识储备较少的学生无法及时吸收茶文化的内容,无法理清茶文化与英语之间的联系,而文化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会觉得内容过于浅显、枯燥无味,出现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两个极端,继而扰乱英语教学的正常秩序。

2.2 师资力量薄弱,高校普遍缺乏文化实力与语言实力兼而有之的优秀教师

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有利于英语教学的革新,也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对于高校教学团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绝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背景,而并非专业文化背景,他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大都比较浅薄,对于很多以文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茶学故事、茶诗茶词等,往往无法顺利与英语对接,不能从传统茶文化的角度对中英茶文化相关英语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也不能以跨文化的视角对中西各国的茶文化内容及其语言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简单地把茶文化中的常用英文词汇和搭配进行简要解读,而不是从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等方面着手,利用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茶道、茶艺等,让学生对中西方茶文化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继而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关联有所理解。所以,作为学生习得语言与文化的领路人,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与文化底蕴,实现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3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思路:

3.1 应当深度融合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打造科学的语言文化教学体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儒、释、道思想的有机统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和谐大同、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自省修身等,这些思想对于高校语言文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将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时,应当立足于茶文化的基本文化内涵,结合茶文化的本真思想,重新构建英语学科体系。一方面,教师应当以茶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与茶文化相关的历史、艺术及文化形态,洞察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秉承儒家“因材施教”和道家“天人合一”的哲思,对传统茶文化中的德育理念进行深挖,并将其充分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内容导向,建立层层递进式的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茶文化积淀水平,分别设置初级基础课程、中级提升课程、高级巩固课程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进而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习得英语知识和文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高校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文化的时代性与包容性,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打造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念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愈加密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后盾,更应当展示出其应有的风采,助力国家及民族形象的树立。尽管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它进入国际视野,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展示内容,却仅有数十年的时间,其国际化理念仍不够突出。高校作为促进文化交织的枢纽,应当肩负起传播华夏文明的重任,把茶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突显茶文化的国际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高校相关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力求通过对茶文化和语言的讲解,来分析这种差异的根源所在,由此进一步深化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促进形成多种文化形态和谐并存的繁荣局面。当然,教师也应当从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教学向文化教学转变,加快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以科学的理念、开放的姿态来迎接英语教学的文化切入时代。

3.3 高校应当注重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准、高效率的英语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榜样,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果的优劣,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三观情况,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与学识方面通常都不会差,而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也不会很优秀。所以,在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这一领域,高校应当特别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本身也应当特别强调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并把这项内容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估和改进。同时,高校应当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摒弃陈旧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紧扣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原则,设计出符合学生能力、适应文化需求、体现专业内涵的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为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开辟出一条宽广的道路。另外,教师应当避免“生拉硬套”,要立足于茶文化的内涵及英语教学的本质,将两者进行系统化交融,找到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让两者的融合更为具体、更为系统、更为有机,通过对与茶文化相关的单词、词句等语法内容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促成因素,进而对句式和句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表达及应用也将更为地道,真正成长为祖国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 结语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传承,既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发展的需求。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应当肩负起促进中西各国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传播的重任,不断深化对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让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以文化来烘托语言,以语言来反映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储备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在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中华文明的跨文化传播。

[1]郑雪松.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传承的价值[J].时代文学,2010(5):77-78.

[2]任婧文.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与体现[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0):79-80.

[3]付家东.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入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55.

禹智华(1981-),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茶文化英语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茶文化的“办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