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研究

2018-01-19张红彩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译者

张红彩

(安阳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也是茶叶的出口大国。我国的茶叶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张的全球背景下不断得到扩张,国内外的茶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其茶品牌意识也不断升级。更多的茶文化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塑造自己的民族茶品牌而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显而易见,对于茶文化对外贸易的茶公司而言,一份设计完美的茶文化外宣资料便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让国际的茶消费者最有效地了解茶公司的企业文化,还能加强国际茶文化爱好者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继而能够最有效地宣传我国的茶文化、提升我国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对我国的茶叶对外贸易事务起到促进作用。在现代翻译中,翻译目的论是比较被人们所接受的。对于翻译目的论来说,它将翻译的互动和交际功能放在首位,并强调翻译所能带来的表达以及译文受众的感受。从此处可见,翻译目的论适合用于贸易中的外宣材料的翻译。为此,在进行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遵循翻译目的论的相关原则,翻译出符合需求的、有效的茶文化外宣资料。

1 翻译目的论概述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翻译将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翻译流派、翻译理论都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自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具体来讲,德国功能派理论学家弗米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的目的是翻译的主要因素。从整体来看,翻译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的原文中心主义的翻译主张,它将翻译活动看做是一种立足于原文的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最终结果。此外,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应当谨遵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的原则,也即是说译者最后做出的译文应当是通俗易懂的、可读性强的,且在词汇选择上应该是准确的、在逻辑上是清晰明了的。而在整体上,译文应该是紧密围绕原文的内在含义的,也即是译文能够将原文所要传达的内在意义以良好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译文与原文是连贯互通的。而在译文应采用怎样的形式,翻译目的论则没有进行过多要求和限制。而在判定译文的质量上,则主要是看译文是否传达出了原文的既定目标,而不是简单地看原文与译文是否实现了形式上的对等。因此,根据翻译的不同目的,译者要恰当地选用增译、删译、释译等相关翻译技巧来取舍翻译的内容。

2 茶企外宣资料英译探讨

中国和英国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但源于各自国家历史及其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其饮茶习惯上的不一。这也使得对外贸易的茶企业在进行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的难度。又加之英语与汉语之间在语序、侧重点等方面的异同而使得这种翻译的难度更上一层。

2.1 中英文茶企宣传资料内容对比

作为茶企业,其做茶文化外宣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茶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而后激发他们购买本企业茶相关产品的欲望。在中国,茶企业在做茶文化宣传资料的时候其在内容上习惯于注重对企业相关信息的传递,也即是宣传本企业。也因此,用汉语编写的茶文化宣传资料常常注重用语上的华丽、词汇上的对仗,并极力传递给人们“这个很好”的信息以激发购买欲。英文宣传资料则不同,他们常常更看重效率,因而会花更多的笔墨用于渲染“这个很好”的内容部分,极力鼓舞人们来买来消费。此外,在中国的宣传资料中,总是习惯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产品的宣传,告诉人们本企业或本企业的产品曾经获得怎样的殊荣。但在英国,他们的宣传资料常常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宣传企业的资料,总是倾向于告诉受众将获得的产品体验是什么。从此可见,中英国家因其人们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文化习惯的不一而使得宣传资料编写时的侧重点呈现出不同,这也正是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中的难点之处。

2.2 中英文茶企宣传资料形式对比

我们常说,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基于中英两国在宣传资料的内容上存在一些不同,其茶企业在宣传资料的形式上也表现出风格上的不同。其一,二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有差异。在汉语里,茶企业使用的词语一般都相对华丽、强调对仗和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了汉语的传统特色。而在英国的茶文化企业宣传资料中,其语言上则表现出平淡的特点,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传达意义的实现。其二,二者在句式的选择上不同。在英文茶企业宣传资料中常多用倒装句,但汉语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句式,这也使得茶企业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倒装句式的特点。其三,二者在篇章结构上也表现出不同。具体地,中国人喜欢客套话,这些客套话也常常出现在茶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英国人则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这也使得茶企业在进行英译中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啰嗦重复的话语。

2.3 茶企外宣资料英译常见失误

常见的茶企外宣资料英译中的失误主要有词汇、语法、逻辑及文化差异上的失误。而对于茶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来说,词汇上的失误是最常见的,其具体表现为对原文逐字逐句上的翻译从而让译文显现出明显的翻译痕迹和生硬的感觉,而这在翻译英文的倒装句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中译英中也有所表现。然而,如果译者过于脱离原文又会带来意义上的错误,带给受众错误的理解。

3 目的论视角下的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对于翻译中的对等理论来说,目的论虽然不那么严格要求译文要忠于原文,但其也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目的论更强调要译文要在实质上忠于原文,而这也使得目的论指导下的茶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3.1 目的论视角下的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原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翻译中的目的论也是翻译实践的产物,故而强调译文的实用性。为了实现目的语国家受众对译文的期待,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更加强调翻译本身。目的论的原则是基于架起原文与译文二者之间桥梁的目的,而这也是目的论的最终旨归。目的论视角下的茶企业外宣资料翻译原则主要有:一是目的性原则,这也是翻译活动的主导原则。也即是说,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牢牢把握原文所要传达的内在意涵,并将其作为主导翻译过程与结果的主要因素;二是忠实性原则,也即是说译文与原文应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也即是译文切实表达出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但这种对等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等,且对等的形式及其程度主要依据于翻译的目的、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三是连贯性原则,也即是说译文须是读者可接受的、可理解的形式,所使用的表达是符合目的语的用语规范的,这也是为了实现顺畅交际目的的需要。

3.2 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注意事项

从整体上来说,茶企业外宣资料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翻译工作,而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则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译者要因翻译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正如前文所言,汉语注重华美、对仗,故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常常要用到省译以尽可能地传达出汉语环境下的语言效果。另外,汉语中经常将谓语、宾语省略了,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将这些缺失的部分补充以避免呈现给读者以病句,而这则是翻译中的补译法。翻译中还需要根据中英文语序的不同而使用改译法。总之,译者要采用多样化的翻译技巧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茶企业外宣资料所要达到的宣传目的。

其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谨慎处理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常常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之所在。譬如,红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这是中英国家用于习惯导致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其三,译者要依据翻译的目标妥善处理译文。正如前文所言,中英文的宣传资料各自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其宣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故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尽可能地让译文贴合目的语国家读者的需求与习惯。

4 结语

茶企要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走向国际,就不得不进行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相关工作。进行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英语国家的人们通过这些外宣资料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的茶文化,继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促进中国茶企业的茶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而这也是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需要实现的功能。从目的论的视角探寻茶文化外宣资料的英译原则与方法,是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也是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借鉴的需要。◇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译译者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