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蒙医药院校新型学科规划与发展
2018-01-19王嘎日迪都格尔
王嘎日迪 都格尔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蒙医学是蒙古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甚至祖国)东方(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蒙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性的发展,使其在当今的医药领域竞争不至于落后,如何使特色蒙医药产业进行深、广度挖掘和开发,使其更具青春活力,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且带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前蒙医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以上蒙医理论体系及特点、蒙药理论体系及特点和蒙医特色疗法等蒙医药学的概况;蒙医发展史、蒙医教学方面等蒙医药学的继承方面;蒙医文献理论、蒙医临床、蒙医科研方面等蒙医药学的发展3个方面的论述。以下讲几点蒙医药学的挖掘与研发新观点.
1 蒙医药学开设专门院校方面
蒙医药学发展的崭新时期,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设立了蒙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了蒙医药院校,培养了大量蒙医药人才。在继承整理丰富药用遗产的同时,整理翻译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蒙药学文献资料和著作。
1.1蒙医药学文献理论①关于“寒症”方面,18世纪蒙古族医学家伊希巴拉吉尔,在他所著的《甘露四部》中,把“寒症”、“热症”两章列于“十要症”之首位,并写了“寒热相搏”、“寒热互相转化”等数章,丰富发展了“寒热症理论”。②关于六基证方面 ,伊氏在《甘露之泉》中,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等,从理论上作了精辟阐述。并提出:“在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三病之上,加血病、黄水病和虫病三者则为六基证”。又在《甘露点摘》一书中,伊氏重点论述临证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附加了腹泄剂等7种疗法和温泉浴等5种术疗,并对他提出的“六基证”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1.2蒙医临床①关于疾病的诊断方面,对疾病的诊断,并附入脉诊、尿诊等内容写入了本书,均有专章论述。②分科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更加提高和理论体系的更加完善,按人体结构和疾病种类,逐渐有了分科。分成内科、热病科、传染病科、五官科、脏腑病科、妇科、儿科、杂病、胎疮、外伤、突发病以及各种中毒症等大科。③蒙医特色疗法方面,蒙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术4种,称作 “四施法”。以下简要介绍常用的蒙医传统疗法。主要有:放血疗法;拔罐穿刺法;灸疗术;酸马奶疗法;蒙医正骨术等疗法。尤其是蒙医正骨术方面的理论和临床治疗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1.3蒙医药学教学蒙医学培养目标,蒙医学业务培养要求,蒙医学(100503)、蒙药学(100802)主要课程等日新月异地发展。但根据统计,中医与民族医学就业排行:①中医学;②针灸推拿学;③维医学;④哈医学;⑤藏医学;⑥壮医学;⑦蒙医学。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学、临床、科研和民族文化、国家民族医药政策或民族医药管理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1.4蒙医药学科研蒙医广泛利用自然科学成果和现代诊断法,不断地丰富和革新自己的传统诊断法。如在蒙中西医结合,对蒙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已获很多项成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蒙医药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至今未能形成应有的特色产业规模。所以,如何对蒙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性的发展,使其在当今的医药领域竞争不至于落后,如何使特色蒙医药产业进行深、广度挖掘和开发,使其更具青春活力,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且带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前蒙医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学是理论传播、指导实践(医学临床)、掌握科研方法的枢纽基地,所以蒙医药学发展,首先要建设蒙医药学教学根据地-蒙医药学专门大专院校。目前国家开设了蒙医药学本科教育的院校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要开展蒙医药学,应该开设蒙医药学专门高等院校。目前国家只能开设了藏医药学专门院校-西藏藏医学院(批准号:10696)。
2 蒙医药学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
2.1蒙医学理论体系及特点在蒙医学理论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七素、三秽是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原则的辨证理论基础。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医药学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辨证法为主导的特点和和临床诊治疾病中具有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
2.2蒙药学理论体系及特点蒙药是蒙医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蒙药主要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蒙药药味、蒙药药性、蒙药药能、蒙药药效、蒙药炮制及制剂、蒙药用法与用量、蒙药用药禁忌和服药法等蒙药药理学原理配伍制剂。蒙医利用蒙药(蒙医四施之一)的17种效能来补偏救弊,调整机体内部的三根,即克制三邪赫依、希拉、巴达干(近似中医的气、热、寒)的20种特性,使其盛衰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健身的目的。蒙药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仅典籍所载已达2000种以上。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采用中药材,只是在加工制作(炮制及制剂)方法和用法上与中医不同,蒙药物具有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采集、生产、包装、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
所以,要开展蒙医药文化,必须制定好其目标与要求。蒙医学培养目标与要求,应该参考其它民族医学培养目标与要求(蒙医学暂未要求的)、内容和其它国家和民族医药学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比如:①具备能够顺利阅读和整理民族医古典医籍;②掌握民族医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能力;③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④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等内容。
3 蒙医药学开设专业或学科方面
从蒙医学萌芽和经验积累时期、传统蒙医学形成时期、近代蒙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和现代蒙医发展的崭新时期四个方面阐述蒙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并论述蒙医学与其他民族、国家医学之间交流历程。
3.1传统蒙医药学萌芽和经验积累时期13世纪之前的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地高陵居,风寒冰冽,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1]的记载。这是与蒙医学有关的疗法在中医文献中首次记载。这一时期的蒙古族民间医学有了以“寒热对立统一”思想为指导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医学理论。
3.2传统蒙医药学及其理论形成时期13世纪初至16世纪中叶时期。“由于长期战争,特别是蒙古族崇尚骑射,因金疮与跌打损伤救助的需要,促进了外伤科的发展。”[2]并且,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产生了初步的医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寒热理沦;滋补理论;以震治震理论;初步的解剖、药物及急救知识;初步的哲学观作为指导等。在蒙汉民族往来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少北方民族医家致力于学习和研究汉医,有些汉医著作被传播到蒙古地区,对传统蒙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饮膳正要》、《瑞竹堂经验方》、《金兰循经》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蒙汉医学合璧之杰作。其中相当篇幅论述了蒙古族传统医药及其北方游牧民族医药知识。
3.3近代蒙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时期。1576年,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巨著《丹珠尔经》于17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同时期在佛教寺院设置医学教育的专门机构——曼巴札仓,兴办医学教育,这些在蒙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蒙医吸收了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以五元学说为核心的“三根理论”和“七素理论”及临床治疗,并把它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相互渗透,结合蒙古地区的特点和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发展。另一是间接影响,即通过藏医学传入蒙古地区,从而影响和丰富了蒙医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脉诊等成为蒙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是蒙医药的积累辉煌时期。
所以,蒙医应该开设以下新专业或学科:①蒙藏医结合(参考藏医继承与发展基础);②蒙中医结合(参考中医挖掘与科研模式);③蒙西医结合(参考西医研发方法)等专业。
4 蒙医药学开课方面
按照哲学发展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蒙医应该参考以下传统(包括其他国家和民族医学)医药学主要课程和相关蒙医药学专业的边缘学科,从中增加蒙医新课程。①从其它民族医药学(代码)为:(100504)和(100811)的主干学科等主要课程中增加新课程。②从相关蒙医药学专业的边缘学科(代码)为:(100804W)、(100802)、(100803)、(100806)、(100814S)、(100807)、(100810)等和基础医学100101、预防医学100201、营养学100204、妇幼保健医学100203、临床医学100251、康复治疗学100307、精神医学100308、医学技术100309、医学实验学100311、针灸推拿学100502、中西医临床医学100505、药学(100801)、海洋药学100809等内容当中增加新课程。
总之,这样从其它民族医药学主要课程和相关医学专业与边缘学科中选增蒙医新课程,才能够丰富蒙医理论的指导思想,把蒙医临床-创新理论-再指导临床-国际接轨医学科研方向发展。这方面不只是蒙医学,其他民族(包括汉族)医学也是,整合东方医学方和融入现代世界医学方面应该深刻研讨的头等大题,继往开来、展望目标、有的放矢的医疗工作。医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几个阶段[3]。这个发展趋势挑战蒙医学要更新医学模式。而医学模式的发展,也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阶段。从这方面看蒙医学——子系统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又要从现代医学——母系统引入负熵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