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洋工夫与“一带一路”的茶缘

2018-01-19林光华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福安工夫红茶

林光华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福州 350000)

明朝洪武四年留史话,白云山发现坦洋土菜茶,聚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子孙遍布海角与天涯。清代咸丰元年创奇茶,红彤彤呈喜庆味美韵佳。坦洋工夫茶畅销八方博得万众欣赏市场大。

一九一五那年传佳话,坦洋工夫成了世界名茶。涉千山万水,闯四海五洲,醇香弥漫异域千万家。醉倒英伦皇贵和佳丽,更把万国博览会金牌挂。坦洋工夫茶,享誉欧美赢得祖国尊严荣誉大。你是民族的品牌,国人的赞夸。

如今开放盛世续新话,尘封中唤醒坦洋工夫茶,树百年品牌,振今日雄风,传承创新老树开鲜花。“来客敬茶”祝福又祈安,“茶哥米弟”意蕴“茶和天下”。坦洋工夫茶走向全球弘扬中华茶饮前途大。

2011年,为纪念“坦洋菜茶”发现640年和“坦洋工夫”创制160年,我试图以一首歌的形式反映“坦洋菜茶”与“坦洋工夫”的600多年历史,因而创作了《坦洋功夫茶》茶歌来赞美歌颂她。

1 “坦洋菜茶”与“坦洋工夫”

1.1 “坦洋菜茶”的发现

在福建,人们常说“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福建”:前者是因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且现在茶园面积、产量世界“老大”;后者是因为福建茶在全国总产量、单产、出口等全国“第一”,且六大茶类中福建人创制了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与再加工的茉莉花茶。那么,福建茶看那里呢?福建茶看“三安”:福安、崇安(武夷山)、安溪。长期以来福建茶业形成了“三套车”的格局,近年由于“福鼎白茶”的兴起,形成“四轮驱动”——“三安一鼎”新态势。“三安一鼎”茶业之所以形成态势都是因为品牌打造的结果。目前,福建四大茶叶品牌是福安“坦洋工夫”、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福鼎“福鼎白茶”。

四大茶叶品牌首先是茶叶品种,再在茶叶品种的基础上形成品牌,所以一定要认清品种与品牌的关系。铁观音、大红袍本身就是茶叶品种,而“坦洋工夫”、“福鼎白茶”本身不是茶叶品种,而是由“坦洋菜茶”、“福鼎大白”等茶叶加工的产品逐步的茶叶品牌。我们对比四大茶叶品种的发现时间后认为,“坦洋菜茶”被发现的时间最早。据福安史料记载,此茶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在坦洋村被发现,人们又种植于菜园四周,当地人就叫“坦洋菜茶”,至今646年。

1.2 “坦洋工夫”创制

“坦洋工夫”创制之初就是以“坦洋菜茶”为原料制作红茶的,创制红茶的是坦洋村人,因冲泡此茶比较讲究,花费一定时间,故取名“坦洋工夫”。关于“坦洋工夫”的创制有两个版本:

一是咸丰说。坦洋村“万兴隆”茶行胡福四根据建宁茶客授予的红茶制作工艺,于1851年试制红茶成功,全村争相仿效,以致后来全村有36家茶行,邻近的寿宁、霞浦、柘荣、周宁、屏南和浙江的泰顺、庆元等地都有生产红茶,冠以“坦洋工夫”。坦洋人郭尚宾是1851年恩科举人,他在《桂香山记》中记述:至坦洋,四山排闼,一水中流……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小武夷”是也!可见当时坦洋村和“坦洋工夫”的辉煌。

二是雍正说。坦洋村“万兴隆”茶行胡福四去广东贩卖茶叶,乘船途中遇风浪幸被一母女搭救。此母女系广东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于雍正某年(约1740年)最初的创制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

两说相差111年,“雍正说”比鸦片战争早100年,但福安人更多等认同“咸丰说”。

2 坦洋工夫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释

2007年,笔者有幸作为福建省专家服务团的成员到福安市挂职任副市长分管茶业。本人即福安人,从小就听说坦洋工夫曾经获过“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福安本地相关书籍也多有记叙,但这都是本地人的说法,似乎说服力不太强,以至有人还提出质疑。我想起早年与原宁德市茶叶协会会长叶乃寿先生聊天中,他有提到曾在某杂志看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名录,前后约有五六次去电要求和约请老叶来办公室商议寻找此名录。老叶是个热心人,前期自行垫资开始了他寻找档案的艰难历程。他在侄儿林桂斌配合下,先后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和全国图书馆,在浩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查阅到民国六、七年(1915年、1916年)二月,由商务书馆1917年出版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记实》、《巴拿马博览会农业调查报告》的影印资料。资料证实了福州福安商会茶获得金奖,这与福安人代代相传及福安史料记载相吻合,证实坦洋工夫获金奖,但现在奖章、证书在哪?送茶的商会会长是谁等都有待进一步证明。

3 “祁门红”源自“坦洋工夫”释

关于“祁门红”源自“坦洋工夫”的话题,早在2013年笔者曾作过报道。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乌伐”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红源自福建”从许多茶叶史料的“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原籍安徽黔县”得到了证实,但是余干臣在福建哪里为官?做什么官?为何被罢官众说纷纭。

北京作家周子俊先生所著《平月茶话坦洋工夫》引述《祁门县志》:清同治年间,正值“坦洋工夫”鼎盛之期,安徽黔县人余干臣在福建为官,目睹工夫红茶畅销多利,于光绪元年(1875年)罢官回原籍经商,依照“闽红”制法,以当地茶叶为原料,试制红茶成功,从此开创“祁红”之来源。这表明“祁红”制作工艺来源于“闽红”,“正值"坦洋工夫"鼎盛之期”也可推论“坦洋工夫”所传,但又提“依照"闽红"”制法,或许“闽红”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都有可能。福建农林大学老教授林更生论文称:余干臣中举后派往福建福安任职,后为官吏,最后出家……光绪元年,安徽黔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福安罢官回乡经商……余干臣为所制红茶(含尧渡街红茶庄)取名“祁门红”,统称“祁红”。由此推论:余在“坦洋工夫”创制24年后将工艺传至安徽创制“祁门红”。

林教授称:清.同治八年茶季,各国洋商联手压价,福建本地茶帮联手拒售,并向官府请示缓交茶税,船政大臣沈葆桢遂委派余干臣出面协调……。余时任府税课司大使,因福安当时茶叶全国最多,是闽省最早建立府税课司的地方。林教授称:清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占台湾,沈葆桢赴台办理海防及交涉日本撤兵之事,指名要余随往。恰此时余收到老家报丧电文:家母病故,余遂隐忍悲痛随军赴台……年底,日军退出台湾,余返回福建,未及陈情上报,却遭同仁馋言,按大清律父母亡而隐瞒不报丁忧者必革职。余蒙“不孝”之名,黯然回乡。

所幸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与“祁门红”都获得金奖。今日坦洋村中还流传一说:余干臣还乡时,村中胡氏一人随走,跟同制作红茶。这成尚待考证的美妙传说。“祁门红”创制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祁门沦陷于日寇铁蹄,当时就职于祁门茶叶改良厂的冯绍裘将“祁红”制法带到云南凤庆,以凤山茶叶制作红茶,取名“滇红”。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开山鼻祖,中国红茶创制的历史轨迹是: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祁门红-滇红。

历史常有巧合,卢展工同志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正值坦洋工夫、金骏眉等红茶畅销海内外,他调任河南后依据福建经验倡导生产“信阳红”。许多信阳人来闽特别是福安学习红茶制作技术,也有福安茶商去信阳投资合作,仅2009年前后几年就有30名福安红茶技术人员高薪受聘于信阳。“闽红”在省外的传承又创一个奇迹!

4 坦洋工夫——一个民族的品牌

根据本人掌握的资料,参考李健民等人的资料,认为坦洋工夫的兴衰史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六起五落”:

第一起落:1851年——1881年。坦洋工夫1851年创制后发展迅速,据《坦洋朱氏族谱》:光绪七年(1881年)坦洋茶行产茶5万箱,产值100万大洋。《桂香山记》称坦洋“小武夷”,指茶市兴旺。但在兴旺30多年后,至19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其殖民地印度、锡兰发展茶叶与华争市,坦洋工夫出口受阻。

第二起落:1915年前后。随着1898年三都澳的开埠和“福海关”的成立,三都澳成为福建乃至中国茶叶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被称为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北达赛岐港通福安,轮船业的兴起也带动了航运业的勃兴,赛江的内河运输与海上航运相连,构成了发达的水路航运网络,使坦洋工夫与海外的距离大大缩短,往来坦洋的茶商络绎不绝。在鼎盛时,福安的茶商甚至斥资成立“福寿轮船公司”,用货轮直接将茶叶运三都澳和往福州港,再送达国外。史料记载,1912年经宁德三都海关出口红茶5.06万担,1915年坦洋工夫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年出口红茶7.2万担,创历史新高。此前的“中法战争”爆发,坦洋工夫茶商吴步云“毅然输财助边”,清政府为褒奖他,授予“同知候补”。他还资助修建罗源——连江官道建设等,做了许多公益事业,被誉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吴步云侄儿吴庚俞是此间的闽省大茶商,开茶庄三四十家,闽省首个在香港注册商标“元记”。有传说他当年就任福州福安商会会长,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坦洋工夫是他送去的,但这些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几年坦洋工夫旺销好景不长,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由于多原因,出口4622担,不到1915年的6.4%。

第三起落:1922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坦洋村当年就有36家茶行,也有说38家茶行,1934年全县茶庄67家。1915年坦洋工夫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在欧洲特别在英伦三岛销售形成热潮,还被英国王室指定为特供茶,在福安现存的相关坦洋工夫生产企业的茶银票就是用英国议会大厦为图案,“胜大来”公司还在英国媒体登载英文的防伪广告。坦洋工夫何被英王室指定为专供茶,相关资料认为是1915-1936年,而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回忆说,应该是1935年。因为坦洋工夫的影响力,1935年福建省决定在福安和邻近坦洋村的社口创办福安农校和茶叶改良场(省茶科所),张天福任负责人。1936年张天福在改良场推广机器制茶使坦洋工夫更火红了。日本侵略我国前期坦洋工夫生产没有受太多影响,但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销售影响严重,至1940年坦洋茶庄仅剩7家,这年7月日本飞机轰炸三都港,出口更受挫,坦洋工夫跌入绝境。

第四起落:抗战胜利后——1951年。抗战胜利后,福安人民生产红茶的积极性迅速高涨,1948年福安全县仅注册的茶厂就有82家,但到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私营茶庄关闭,三都海关撤销,海上茶路终结。

第五起落:中国友好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好,因“老大哥”爱喝红茶,坦洋工夫再获生机,但到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坦洋工夫又停滞不前,以至后来推行“红改绿”,坦洋工夫30多年来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

第六起:2006年福安市委、政府提出实施“五个一”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推进“坦洋工夫”品牌战略,历史翻开新一页,坦洋工夫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叶标准化红茶工作基地等。2016年茶园面积30万亩,茶产量2.79万吨,其中,坦洋工夫红茶产量近1万吨。全市茶企306家,红茶主要出口美、日、韩、俄、东南亚、中东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为对接“一带一路”福安市采取了“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抱团发展、致力品质创新、建设出口示范基地、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全产业链”等政策措施。我们衷心希望坦洋工夫这一起不要再落了!

福安茶叶早在明末清初就以小量通过“丝绸之路”进入阿富汗、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到清末特别是“五口通商”后,坦洋工夫脱颖而出,水陆两路运输茶叶:一、水路,通过赛岐港转大驳船运往福州、广州等口岸;另一条路赛岐-宁德飞鸾上岸,转陆路飞鸾岭-罗源-连江-福州。这些茶叶最后经福州、广州口岸销往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陆路。往寿宁、周宁入闽北,闽东史上所说的“北路茶”依托武夷茶步入茶马古道,与万里茶叶之路联通,由晋商从武夷山运达山西大同,然后分为两路,一路运往呼和浩特,一部分经天镇运往张家口,走军台30站向北行14站到库伦,再北行11站到中俄交界被称为“买卖城”、“陆上码头”的恰克图。

以上“六起五落”历史表明这个茶品的起落都与国家前途和外贸出口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认为,坦洋工夫堪称民族品牌!

5 “坦洋菜茶”——“一带一路”沿线的友谊种子

“坦洋菜茶”最早在坦洋村发现,600多年来经过不断培植,品种优势突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和适制性广,在福建东部地区推广面积广阔。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江苏、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大面积引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说起“坦洋菜茶”扩种,还有一段国际佳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还十分贫穷,国家采取“茶叶外交”策略,支持与我国心心相印的“穷朋友”国家。1962年后选派了设在福安的福建省茶科所专家林桂镗、郭元超、陈福森和福安农校的林德恩、黄宝鑑以及福安茶厂的李敏泉等一批茶叶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马里、阿富汗、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帮助开垦茶园、种植栽培茶树、兴建茶厂(场)。特别是“坦洋菜茶”在马里种植成功,马里人民第一次喝到自己国土上长出的茶叶,欢呼雀跃,他们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号——“1949”与马里独立年号“1960”合并为“4960”来命名试种成功的茶叶,以表达中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合作。“4960”号炒绿茶叶还获得巴黎农业博览会一等奖。林桂镗先后赴马里、阿富汗发展茶叶,为中马、中阿友谊作出突出贡献,获农业部特别奖和连升三级奖励,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因此,茶界都赞誉“坦洋菜茶”是和平友谊的种子。

从“坦洋菜茶”的传播,从“坦洋工夫“的兴衰到再崛起,我们喝懂了坦洋工夫这杯茶:

坦洋工夫是什么?坦洋工夫是饮料!一种健康的饮料!它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所共爱;它是男士们的“红颜知己”,女士们的“梦中红人”。喝了它,你就对它钟情一生;多喝它,它就为你带来健康长寿!

坦洋工夫是什么?坦洋工夫是力量!一种奋斗的力量!它饱含着一代又一代福安儿女和闽东人民在图生存、谋发展过程的痛苦与辛酸、血泪与呐喊,也饱含着他们的拼搏与追求、光荣与梦想!

坦洋工夫是什么?坦洋工夫是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它的历史告诉世人:这种茶品与一个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即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走向衰败的时候,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仍然对她心怀敬畏,争相购买,这昭示着“中国制造”产品是可以走向世界的,这个民族是一定能够实现雄风再振的!

今天,开放的中国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万邦来朝也成常态,坦洋工夫理所当然要“红”起来。坦洋工夫不红,实在天理难容!◇

猜你喜欢

福安工夫红茶
张福安作品
蜜香红茶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福安花猪及福安野花猪开发利用前景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