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验案三则

2018-01-19蓝蓓蕾陈晓军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师太冲太溪

蓝蓓蕾陈晓军(指导)

1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2 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陈晓军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擅治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随陈师学习,现将其针灸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与同道分享。

1 反复口腔溃疡案

马某,女,40岁。2017年9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9年余,加重1周。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尤其是月经期间症状加重,疼痛难忍,曾予中西医治疗,症状反复。1周前患者饮食生冷后症状进一步加重,诸医治疗效果不佳,故来诊。自诉平日胃口欠佳,饮食生冷之品后容易泄泻,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淡,睡眠欠佳。刻诊:皮肤黯黄,下嘴唇有2个大小约0.2mm×0.2mm的圆形溃疡,上颚处有1个大小约0.2mm×0.3mm的椭圆形溃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陈师认为此例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正气不足,月经期间气血进一步耗损,肝肾亏虚,以致于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灼伤口唇所致。故治疗上以调补脾胃、滋阴潜阳为主,兼清利上焦之火。处方:下脘、天枢(温针灸)、气海、关元、曲池、合谷、足三里(温针灸)、三阴交、太溪、太冲。留针30min,隔日1次。患者1次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减轻,3次治疗后,口腔溃疡消失,续治2次巩固疗效。

按:中医学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虽然病位在口,但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景岳全书》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处方中关元、气海补益正气;天枢、下脘、足三里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太冲、太溪滋阴潜阳,调补肝肾;合谷、曲池清上焦之热。诸穴合用,补益清热兼施而收效。

2 足底心发热案

赵某,男,60岁。2017年8月17日就诊。主诉:双足底心感觉发热3月余,加重1周。患者3月前行房事后感觉双足底心发热,灼热感明显,未治疗。1周前患者行房事后症状进一步加重,伴腰膝酸软无力,夜间偶有盗汗,胃纳可,睡眠欠佳,多梦。今来陈师处就诊,自诉平时性生活无度。刻诊:神志清,精神软,两颧潮红,双足底心触摸肤温略偏高,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陈师认为此例患者本身年事已高,平日房劳过度,没有节制,导致肾精亏虚,肾水不足,以致阴虚内热,故出现一系列阴虚症状,所以治疗上主要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为主。处方:涌泉、太溪、然谷、复溜、三阴交、太冲、行间。留针30min,隔日1次。患者5次治疗后症状减轻,10次治疗后症状消失。

按:《灵枢·经脉》篇曰:“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烦心……足下热而痛。”处方中涌泉为足少阴经井穴,《百症赋》云“厥寒、厥热涌泉清”,此穴不仅可以疏通局部气血,还有泻热、引气下行作用;然谷为足少阴经荥穴,“荥主身热”,具有清虚热、育阴血作用;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输穴,具有滋肾阴、壮肾阳作用;复溜滋肾阴,补肾益髓;太冲、行间合用,清泄肝火,平肝潜阳;三阴交调理肝脾肾。

3 双手掌慢性湿疹案

李某,女,52岁,洗碗工。2017年7月4日就诊。主诉:双手掌心瘙痒不适1月余,加重3天。患者1月前洗碗后出现双手掌心瘙痒不适,搔抓后起条痕,双手掌心、手指端可见颗粒状水泡,曾去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湿疹,予以药膏外用涂擦,具体用药经过不详,症状反复。3天前接触洗涤剂后症状加重,瘙痒难耐,触摸时双手掌心疼痛,夜间影响睡眠,故来诊。刻诊:双手掌皮肤干燥,皲裂,可见黯红色斑,浸润肥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尖有红色小瘀点,脉细弱。陈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同名经配穴增加疗效等治疗思路,从心包经、心经、肾经取穴着手治疗。处方:少府、劳宫、大陵、然谷、复溜、太溪、足三里(温针灸)。留针30min,隔日1次。1次治疗后,患者诉瘙痒症状减轻,7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1月后电话随访,诉未见复发。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提示心、脾与湿疹关系密切。处方中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荥穴,《医宗金鉴》云“劳宫穴治疗鹅掌风”;少府为手少阴经荥穴,两穴合用,一则疏通手掌局部经脉气血,二则清热利湿;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可清心热,和营血;足三里健脾祛湿;然谷、复溜、太溪均属足少阴经,取其同名经配穴增加协同疗效之意。

猜你喜欢

陈师太冲太溪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