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采茶乐传承视角的高校声乐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19李欣谕邓丽娜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声乐美育茶文化

李欣谕,邓丽娜

(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湖北武汉 430000)

在我国茶文化的家族体系里面,与“采茶乐”相近或近似的概念还有“采茶歌”、“采茶曲”、“采茶戏”等,它们都属于围绕着茶文化形成的曲艺艺术形式。在我国茶文化序列中,主要有四大茶叶产区文化体系,即“江北产区”、“江南产区”、“华南产区”和“西南产区”,而其中的“采茶乐”则主要是兴起和传播于南方地区,迄今流传的绝大部分采茶乐基本都是南方茶叶产区的作品。采茶乐,作为一种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民族艺术和地方乡土艺术的艺术形式,凭借着其内嵌于生活世界的顽强生命力绵延不绝,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同源异流”的艺术形势。采茶乐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领域的继往开来,还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范畴,当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采茶乐还可以应用到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来,实现艺术传承和教育创新的珠联璧合。

1 当前高校声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发展思路就是“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即在高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强度、专业细分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要进行彻底的供给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严格来说,高校声乐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是一种通过“立美育人”的手法实现学生人生境界升华的教育手段。但是,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声乐教学还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

1.1 声乐教学的“价值观理念”缺乏

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宏观视野下,传统的声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带有明显的“价值理性”色彩,即通过一定的声乐知识、声乐技术、声乐审美等的教育过程,实现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序列中,声乐教育一方面面对的是“专业学生”习练,另一方面面对的是“大众学生”习练,前者指向知识的必修、专修、技能化、实用化;后者则指向选修、参修、自修和审美化,两者遵循着不同的音乐教育价值体系。但是,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出现的价值观体系问题经常表现为“重美育轻求知的实用主义价值倾向”,或者表现为“重求知轻美育的唯智主义倾向”,很难实现两者的均衡,这背后表现出来的实质问题是声乐教学的“价值观理念”缺乏。

1.2 声乐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不足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动力应当“由主要依靠办学经费的增加、国家政策的推动,向主要依靠国民旺盛的求学意愿、高等学校内在发展需求的拉动转变”;在发展的路径上应当“从主要依靠学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向主要依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的资源配置方面,应当由“主要依靠物质条件的改善,向主要依靠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声乐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美育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内涵式发展上应当更为注重学生的个人观感和审美、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数字化水平等,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式或散养式教学方式。

2 采茶乐艺术形式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价值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相比较于茶文学、茶道、茶艺等茶文化形式具有书面记载的文质化特征,采茶乐本身缺乏文字载体,因此,其传播过程更为倚重口口相传和即兴唱法。正是在这种“口口相传”的传播路径中,我们发现了采茶乐这种艺术形式蓬勃的生命力和价值,并对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创新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2.1 有利于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价值观理念

我国采茶乐的产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田野劳动中歌颂生活、寻求乡土娱乐和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自觉行为,内在的因循着丰富的价值观精神,例如茶文化中内含的那种与人为善、天人合一、君子之交、勤劳朴实、脚踏实地、实践第一等都可以从采茶乐中寻味出其中的韵味。用当代艺术美学的思想来看,我国传统的采茶乐具有极强的“人本主义”关怀,正如有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高校声乐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针对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学生,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即寻求对学生个性化知识诉求和美育诉求的满足。在这一点上,我国的采茶乐具有十分强烈的价值观导向性,无论是歌词、曲调、旋律、曲风等都融合了小调、民歌的朴实精神,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价值观层面的满足。

2.2 有利于为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的教育内涵

根据内涵式教育理论,教育的内涵提升不仅仅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持续投入,还要依赖于软性的教育内涵的提升,比如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素材等均属此列。我国采茶乐从一开始产生便不是学院派、课程教学、应试教育的一个过程,而是带有乡野属性、生活情趣和交互对话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声乐教学作为西方现代教育的一个分支产物,从一开始产生就带有浓厚的灌输式、程式化等特征,教学过程往往异化为灌输教育、填鸭式教育、批量化生产教育等特征。因此,将采茶乐引入高校声乐教育的进程当中,有利于提高声乐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 基于采茶乐传承视角的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策略例举

采茶乐的传承既是茶文化传承的一个部分,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话的过程。按照茶文化传播的基本路径,采茶乐作为一种茶文化形式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商务交际传播、学术研究传播、艺术传播、教育传播、政府传播等几种类型,而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引入采茶乐相关的元素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传播创新。

3.1 原生态采茶乐采风教学策略

“采茶乐”滥觞于茶园地的田间地头,其生命力也正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高校声乐教育诞生于课堂,在教育素材和教育资源方面可以积极地寻求向采茶乐靠拢。为了克服学生亲课本、疏远生活的学习弊病,声乐教学可以将课堂搬到茶园、采茶乐的艺术现场等场景中,借助于这些生活化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锻炼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3.2 优秀采茶乐作品进课堂策略

我们提倡将采茶乐元素引入声乐教学课堂,并不是粗糙地进行机械植入,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为牵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课堂设计。因此,将采茶乐作品引入课堂的目标应该明确,例如在关于唱腔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国采茶乐大多都具有节奏感强、旋律和声突出等特征,如果不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很难通过纯粹的欣赏原作或自身习练获得灵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节选富有代表性的采茶乐作品选段,将唱腔的表达特征和技术要点等传授给学生们,达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的目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戏曲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特征。

3.3 基于地方采茶乐的特色声乐教学精品课程策略

采茶乐主要是流行于我国南方茶叶产区,属于典型的地方曲艺品种,其地方性、乡土性、区域性特征明显。依据当代教育范式的发展过程,“生活化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创新的生命力在于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关注和向往。对此,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江西赣南采茶戏被纳入地方高校特色艺术精品课程的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高校积极通过吸收、改编本地特色的采茶乐作品,并将其作为一种改善音乐艺术教育结构、提高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魅力领悟水平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用西洋乐器演奏本土的采茶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表演不同的采茶乐作品,提高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增长其乡土艺术知识。

[1]施王伟.多角度审视“采茶歌”的同源异流现象[J].艺术探索,2011,25(6):93-96.

[2]黄小惠.求知与美育:同根共生的藤——关于音乐教育价值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9(3):135-138.

[3]卢连大.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5-27.

[4]郭卫东.人文的回归价值的体现——二十世纪音乐教育价值观的认知与定位[J].大众文艺,2009(12):140.

[5]隋爱兰.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例[J].音乐天地,2006(2):7-8.

猜你喜欢

声乐美育茶文化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