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尖上的芭蕾》为例诠释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

2018-01-19张桂锦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芭蕾艺术作品

张桂锦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茶尖上的芭蕾》使用芭蕾这种西方舞蹈艺术形式,讲述了茶商威廉与“茶仙子”因茶结缘、因茶生情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而且展现出了黔南独特的区域文化,其中,黔南民间舞蹈与民间声乐在作品中的融入,让这部作品成为了融汇东西方美学追求与艺术特征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茶尖上的芭蕾》是我国艺术创作者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过程中所进行的成功尝试,而围绕这部作品对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路径做出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西方舞蹈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使用西方舞蹈艺术对我国茶文化进行诠释与呈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中的选材

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过程中,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确定是确保茶文化通过西方舞蹈艺术得以彰显的重要步骤。为什么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确定对于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如此重要?首先,对于芭蕾等西方舞剧而言,剧本决定着整个舞台剧所具有的故事情节与故事内容,同时也影响着整个舞台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为了能够通过芭蕾等西方舞剧呈现出我国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意蕴,这些西方舞剧所选取的题材和所确定的主题必须与茶文化息息相关,这是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实现创新融合的重要基础;其次,在运用芭蕾等西方舞剧形式展现我国茶文化的过程中,创作者所选择的题材以及所确定的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这要求创作者能够围绕社会大众所具有的审美倾向、欣赏兴趣等开展创作活动,从而确保承载着我国茶文化的西方舞蹈艺术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从我国芭蕾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来看,许多成功的芭蕾艺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芭蕾艺术作品,对我国革命者所具有的英勇斗志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孔雀胆》、《二泉映月》等芭蕾艺术作品,则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由此可见,芭蕾艺术创作者是否能够确保芭蕾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与我国社会发展背景、我国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西方舞蹈艺术民族化创作能否取得成功。从《茶尖上的芭蕾》来看,这一作品虽然将爱情作为主题,但是在题材选择中成功摆脱了西方芭蕾艺术中对王子和公主式爱情故事的表达。具体而言,《茶尖上的芭蕾》使用西方舞蹈艺术,为观众呈现出了英国茶商与中国茶仙子的因茶生情、因茶结缘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西方艺术文明与我国传统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交汇与融合,这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芭蕾这一西方舞蹈艺术所具有的魅力,而且也让我国茶文化具有了浪漫传奇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茶尖上的芭蕾》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也让这一作品与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出了契合性。虽然《茶尖上的芭蕾》已经证明了我国艺术创作者可以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中取得成功,但是围绕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所开展题材选择与主题确定并非易事,因此,我国艺术创作者仍旧需要在此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从而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过程中实现主题与题材的不断丰富,继而为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奠定更好的基础。

2 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过程中,确保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与我国茶文化保持良好对接,是利用西方舞蹈艺术形式对茶文化做出良好呈现的有效路径。任何一门舞台艺术都需要生动的人物形象与鲜明的人物性格作为支撑,一方面,在芭蕾等舞台剧中,只有对人物的情感、思想做出淋漓尽致的表达,才能确保芭蕾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主题和题材被观众所感知;另一方面,由于芭蕾这种西方舞蹈艺术不擅长叙事且又必须为观众呈现故事性,因此,芭蕾艺术通常需要关注与表现故事情节下人物情感和姿态所产生的变化。由此可见,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在芭蕾艺术的表现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芭蕾艺术的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我国芭蕾艺术创作者十分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性格的刻画,具体而言,人物形象体现在人物所具有的外貌、行动、语言与心理等部分,在《白毛女》中,喜儿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而在《梅兰芳》中,无论是虞姬、杨贵妃还是赵艳荣、穆桂英等形象,也都融入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在人物性格方面,《林黛玉》则通过使用抽象手法,展现出了林黛玉身上所具有忧郁、高雅气质,并通过对这些性格的刻画呈现出了具有中国古典气韵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白毛女》、《梅兰芳》以及《林黛玉》,都在对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做出成功塑造和刻画的基础上,让芭蕾艺术作品呈现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从《茶尖上的芭蕾》来看,这部艺术作品同样十分重视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这是《茶尖上的芭蕾》能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魅力做出展现的关键。在《茶尖上的芭蕾》中,虽然“茶仙子”这一形象美丽动人,但是在“毛尖寨”寨主女儿的身上,观众却可以更为容易和更多的发现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从寨主女儿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形象来看,无论是对黔南民间歌舞元素还是黔南民间服饰的运用,都让这一女性角色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从寨主女儿这一人物所具有的性格来看,面对找寻“茶仙子”的威廉,她敢于表达自身对威廉的爱慕,当得知威廉已经心有所属的时候,她则表达了对威廉以及“茶仙子”的祝福,这让一个能歌善舞、豪爽大方的黔南女性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并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可见,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实现创新融合过程中,必须重视围绕茶文化开展茶人形象的塑造以及茶人性格的刻画,从而确保观众能够通过舞台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对西方舞蹈艺术形式中承载的茶文化内涵做出体验与感知。

3 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中的风格与语汇

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进行创新融合的过程中,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艺术作品的选材具有紧密的关系。自从芭蕾艺术等西方舞蹈艺术进入我国社会以来,我国艺术创作者一直尝试使用这些西方舞蹈艺术形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呈现,在此过程中,虽然不同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是这些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到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做出反映,这让具有民族化特点的西方舞蹈艺术作品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具有了更多的受众以及更大的话语权。在这些作品中,《红色娘子军》等围绕红色题材所创作的芭蕾艺术作品,在审美价值以及社会效应方面都取得了成功,而在《林黛玉》、《雷雨》等围绕我国文学艺术所创作的芭蕾艺术作品,也呈现出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涵。《茶尖上的芭蕾》与前者在风格方面都不相同,即既没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又没有使用文学著作作为创作蓝本,而是使用极具特色的黔南民俗文化,展现出了茶文化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作品所承载的民族情怀。在这部作品中,让表演者身着黔南少数民族服饰进行表演,是创作者做出的成功尝试,这种尝试既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民族文化神韵,又能够在不妨碍表演者开展芭蕾表演的基础上展现出芭蕾艺术所具有的魅力,与此同时,《茶尖上的芭蕾》中所使用的道具、音效等也与这种服饰选择相契合,这让《茶尖上的芭蕾》从整体上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由此可见,为了实现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我国艺术创作者需要在艺术风格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从而从整体风格方面为观众呈现出浓郁的茶文化色彩。

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实现创新融合的过程中,利用舞蹈语汇进行呈现,是促使西方舞蹈艺术彰显出茶文化内涵的有效路径。从我国芭蕾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艺术创作者所创作的芭蕾作品都引入了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舞蹈语汇元素,这些元素包括我国民族舞蹈、民间舞蹈乃至武术动作以及戏曲动作,如在《红色娘子军》中,使用了“五寸刀舞”与黎族舞蹈,在《兰花花》中,则对朝鲜族舞蹈元素进行了借鉴,这种创新让芭蕾艺术与我国民族艺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在《茶尖上的芭蕾》中,虽然威廉与“茶仙子”的互动环节主要使用芭蕾舞进行体现,但是在威廉与“毛尖寨”寨主女儿的互动以及尾声的祈祷祭祀部分,则大量运用了黔南地区布依族的传统舞蹈,这让具有布依族民族艺术特色的动作语汇在《茶尖上的芭蕾》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同时也促使《茶尖上的芭蕾》对布依族民族艺术文化以及茶文化做出了更好的呈现;在芭蕾等舞台剧艺术中,音乐发挥着推动剧情发展、传达思想内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在音乐中融入具有民族文化元素,则是推动芭蕾等舞台剧艺术实现民族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如《白毛女》中的许多唱段都使用了民间歌曲元素,这些元素提炼自山西民歌、河北梆子、秦腔等。在这些中国观众熟悉的节奏和旋律中,中国芭蕾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倾向体现的十分明显。在《茶尖上的芭蕾》,开篇就使用了民族山歌元素,嘹亮的女声为作品对民族文化、茶文化内涵的展现奠定了基调。在群舞部分,创作者也多选用民族声乐作为背景声乐,而在尾声部分,嘹亮的女声再次出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有必要使用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音乐形式对中国的茶文化故事进行衬托,从而让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融合,确保西方舞蹈艺术形式能够对中国民族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内涵做出良好的呈现。

4 结语

《茶尖上的芭蕾》是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过程中做出的成功尝试,这部作品通过合理的选材、良好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对民族化艺术风格与语汇的运用,实现了东方茶韵与西方芭蕾艺术的完美融合。这种在艺术创新和文化表达层面所做出的突破,不仅有利于芭蕾艺术的民族化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艺术创作者有必要在推动茶文化与西方舞蹈艺术创新融合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从而使用芭蕾艺术这种被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对我国茶文化内涵及其魅力做出更好的诠释。

[1]宋和明.从西方到东方:当代中国芭蕾古典精神的保留与民族特色的创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6):30-34.

[2]吕寅,杨雪.试论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跨艺术”表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2):62-67.

[3]郑志勇.中国芭蕾舞剧对传统的继承及民族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5(3):33+36.

[4]苏水莲.民族化——中国芭蕾舞剧的主流(2000-2008)[J].大众文艺,2012(2):106-107.

猜你喜欢

民族化芭蕾艺术作品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春天的芭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我爱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