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及历史演变过程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发展

栾 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茶文化的传播途径角度来看,茶文化传播可以分为国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两条传播路径,并且无论是国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过程,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

1 茶文化的国内传播与历史演变

我国茶文化的国内传播路径及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茶文化在巴蜀地区产生、三国两晋时期茶文化中心向华中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转移、东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向东南沿海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的推广、中唐时期茶叶生产中心与茶文化中心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转移以及宋朝时期茶文化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转移等阶段。

从历史文献与考古验证工作来看,在战国时期,我国茶种植就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当时的巴蜀地区则为我国茶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摇篮。到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茶区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以及这种饮品所承载的文化逐渐在巴蜀之地普及,茶叶市场与饮茶用具也相继出现,如西汉古文书中所提到的“五阳买茶”,证明了茶叶市场已经在西汉时期出现,而西汉古文书中所提到的“烹荼尽具”,则证明了西汉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用于饮茶的茶具。由此可见,我国茶文化产生于巴蜀地区,换而言之,巴蜀地区是国内茶文化传播与国际茶文化传播的源头。

三国两晋时期,荆楚之地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交通与地理优势,凭借这些优势,荆楚文化开始向全国各地传播,这些文化自然也包括荆楚茶文化。在此背景下,荆楚之地在茶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并逐渐替代巴蜀地区成为了国内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自此,茶文化中心开始向华中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转移。关于茶文化传播路径所呈现出的这一历史演变过程,西晋时期出现的《荆州土记》所作出的记录可以作为佐证,即“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由此可见,在茶种植方面,三国两晋时期的荆楚之地已经逐渐展现出了明显优势,而这也为荆楚之地超越巴蜀之地成为产茶中心与茶文化中心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晋朝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影响下进行南渡,在政权中心转移的背景下,社会中坚阶层也逐渐南迁,自此,西晋首都建康成为了当时的新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基于这一历史发展进程,茶文化向东南沿海以及长江下游的传播以及南方茶文化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了自然而言的事情。而随着茶文化向东南沿海以及长江下游的传播,这些地区中的茶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直至今日,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茶产区之一。

中唐时期,茶叶贸易发展十分兴盛。王建在《寄汴州令孤相公》中写道:“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一诗句对北方城市中繁盛的茶贸易场景做出了描述,而事实上,此时的饮茶文化不仅在北方日益普及,而且也逐渐传播到西北地区。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茶叶贸易的迅猛发展,自然也推动着南方茶叶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长江中下游产茶区所具有的茶产量呈现出了较大的增长幅度,茶叶制作与加工工艺则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其中,常州所出产的阳羡茶以及湖州所出产的紫笋不仅颇具盛名,而且被作为贡茶供宫廷饮用。而这也能够说明,中唐时期的茶种植、茶文化中心,已经开始逐渐转向长江中下游地区。

宋朝时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茶叶产区呈现出了逐渐难移的趋势,此时,福建地区已经成长为国内的茶产业中心。在此背景下,福建地区产出的建安茶凭借采摘与制作等流程上的高标准与高要求而成为了贡茶。与此同时,作为饼茶、团茶制作技术中心的福建也对岭南地区、闽南地区的茶产业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带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时期茶产地格局,已经与现代我国国内的茶产区格局类似,至此,我国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茶种植与茶文化的中心,并且这种地位得到了逐渐稳固。而宋朝之后茶文化传播途径的历史演变,也仅仅体现在茶种类的多元化发展以及茶叶制作与加工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2 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历史演变

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我国茶贸易的发展具有紧密关系,从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时间轴来看,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朝鲜半岛以及日本是最先接受我国茶文化的地区,随后,依托于南方海路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渐传入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斯里兰卡等地区。进入16世纪之后,航海技术的发展带动着我国茶文化传入欧洲,继而传入美洲大陆,与此同时,波斯、俄国等地区也受到了我国茶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茶文化对外传播路线包括东传路线、南传路线、西传路线与北传路线四条,而茶文化在这四条传播路线所实现的有效传播,也让我国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我国茶文化的东传路线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中国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主要以佛教为主要传播途径,其中,浙江地区则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与茶文化传播的重地。进入唐朝之后,日本使节来中国求学,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一直延续到了元代。日本求学者在回国之后,将中国茶叶种植技术以及相关文化带到日本,并对日本饮食文化以及茶道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中国茶文化向日本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来看,唐朝时期的日本学问僧最澄、南宋时期的荣西禅师等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向韩国的传播同样主要依赖于佛家与佛教徒,仅在六世纪和七世纪之间,被载入《高僧传》并且具有前往中国求学的僧人就有30人,其中,大部分僧人在中国具有10年左右的修学史,而后,中国茶文化随着这些僧人的回国逐渐在韩国普及。

从我国茶文化的南传路线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我国茶叶向东南亚邻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时期,其中,越南具有较为悠久的茶种植历史,进入19世纪之后,越南的茶产业已经具有了较大的规模;1684年,印度尼西亚从我国取茶籽并开展试种,这为当地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是在17世纪,斯里兰卡引入我国茶籽,并在1780年开展试种,随后,斯里兰卡再次大量引入我国茶籽开展扩种,在此过程中,中国茶叶种植技术以及茶文化逐渐传入斯里兰卡。由此可见,我国茶文化在南传路线中的传播,主要依托于茶种植技术的传播。

从我国茶文化的西传路线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唐朝时期,西亚地区就已经受到了我国茶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从这里可以看出,回纥人在中国茶文化传入阿拉伯等地区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而茶贸易则是我国茶文化传入阿拉伯等地区的主要方式;我国茶文化向英国、美国等地的传播,同样是依托于茶贸易的发展,其中,茶文化在英国的传播经历了从宫廷茶文化向社会逐渐普及的过程,而我国茶文化向英国的传播,则为我国茶文化在欧洲乃至美洲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18世纪之后,茶叶已经成为了荷兰、美洲地区贸易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美国波士顿、纽约、费城等大城市,都具有规模较大的茶叶贸易中心。

从我国茶文化的北传路线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1967年,俄罗斯地区第一次从哥萨克统领亚雷舍夫与其好友彼得罗夫的论述中认识到了茶叶这一物种,此时,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已经在中亚地区、西伯利亚东南地区得到了良好的普及。直到17世纪中期,俄罗斯地区社会大众仍旧没有对茶叶以及茶文化做出深入了解,随后,茶叶进入沙俄宫廷,并逐渐向普通阶层普及。时至今日,俄罗斯社会大众仍旧对茶抱有较高热情,莫斯科的商店中也少不了茶叶的身影,“茶文化俱乐部”、“铁凤凰俱乐部”、“丝绸之路茶馆”等一些具有鲜明中国文化色彩的品茗场所则成为了当地文化中的一景。

我国茶文化国内传播途径及历史演变过程,推动着我国茶文化的普及以及完善。而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及历史演变过程,则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在我国茶文化传入国外之后,茶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实现了紧密结合,并逐渐催生了特色各异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文化、英国“绅士风”茶文化等,在当今世界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 茶文化传播途径特点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茶文化传播途径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整体来看,茶文化传播途径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人际传播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交通与通讯技术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侣求学成为了我国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而这种途径则属于人际传播范畴。我国茶文化依赖这种人际传播形式,在日本、朝鲜等邻邦得到了普及,而这些国家也则通过将我国茶文化与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另外,人口迁移这种人际传播模式在我国茶文化传播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内传播来看,西晋迁都导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展现出了人口迁移在茶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茶文化的国外传播来看,广州、福建等茶文化发展繁盛的地区所出现的劳动力输出等现象,也推动着我国茶文化向东南亚国家的传播。总之,在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初始阶段,人际传播是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第二阶段为大众媒介传播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与茶文化相关的书籍开始产生,而茶专著、茶文学的流通,则在我国茶文化的国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中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陆羽所创作的《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仅在我国国内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直至今日,已经被翻译为多个版本的《茶经》仍旧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持续做出着贡献。与此同时,许多国外茶文化爱好者也在对我国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创作专著的形式推动着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如日本荣西法师在结束中国之行之后,创作了《吃茶养生记》这一日本第一部与茶文化相关的著作,这部著作在日本社会中的茶文化普及过程中彰显出了重要价值。

第三阶段为建立在经贸交流基础之上的跨区域传播。事实上,当茶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时,基于经贸交流基础之上的跨区域传播就已经出现,因此,这种传播模式的出现时间甚至早于大众传播阶段。从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跨区域传播途径包括汉朝时期出现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出现的茶马古道。基于这种形式的茶文化传播,让我国茶叶与茶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国茶文化向东南亚地区、西方国家传播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4 结语

我国既是最早生产茶与利用茶的国家,也是世界茶文化传播发展的源头。在我国茶文化国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中,人际传播模式、大众媒介传播以及基于经贸交流基础上的跨区域传播模式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回到当今国内,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当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为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继而更好的应对文化多元化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1]谢炆炆.“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茶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7(20):37-38.

[2]闫月珏.弘扬茶文化传播,促进茶产业发展——论传媒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播[J].福建茶叶,2017(2):309-310.

[3]武跃.唐代茶文化传播特点及其路径探究[J].福建茶叶,2015(6):247-248.

[4]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J].莆田学院学报,2013(3):75-79.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发展
《茶叶通讯》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