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喻理论下茶文化元素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9杨夜明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隐喻茶文化

杨夜明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价值早就不仅表现在饮用方面,更为突出的是中国茶叶背后的文化情怀。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元素,只有掌握更多的词汇,才能真正地迈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在当下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习惯于应用书本、词典以及参考书上的例句进行讲解和分析。本文将从茶文化中的隐喻入手,探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改善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高付出、低效率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1 隐喻视角下的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意义突出,很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中国的茶文化似乎也成为了现代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调研发现,从隐喻视角度出发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内容相对较少。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

中国的诸多优秀文化,如酒文化、武术、诗词等都源源不断的流入西方,但与这些相比,茶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则表现的更为广泛。茶起源于夏商时,伴随《茶经》的出现,茶诗在唐朝步入鼎盛时期;宋朝中期后,宋词的创作成为茶文化表现的顶峰时期;明清时期,茶文化又以书、画、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因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难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最终影响茶文化的传播。

1.2 隐喻理论的内涵

“隐喻理论”最早是由Lakoff&Johnson提出,其强调隐喻需要包含本体、喻体和喻义。而后在1986年的《Metaphor we live by》中就指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仅表现在语言中,而且还表现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例如,在英语日常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个简单的单词”tea”,可以引申出”tea bag”、“green tea”等诸如此类,还有日常中的”tea brush”等来丰富学生的词汇

1.3 茶文化中的隐喻视角

早在魏晋时期的刘勰先生在其著作中就提出了隐喻理论,这也是中国的有关隐喻理论最为原始的表现。而后,约翰逊的《Metaphor we live by》的出版,这也是为隐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由于其发展仍旧还处于萌芽时期,故而在实际应用中还比较少,但就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还是不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隐喻理论在现代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的学者曾说过的“哲学的基础就是体验哲学”,将隐喻理论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如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之中,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如讲到”tea”,就可以从它的发音的来源开始,然后进行词汇的扩展,再可以谈到茶的分类等等这些来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

2 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分析

词汇是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基础,尽可能的掌握足够的词汇是学习一门外语的基础。但就目前的高校词汇教学现状而言,学生以及老师虽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仍旧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的词汇量仍旧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以及老师们对词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老师们也缺乏词汇方面的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也只是单纯地解释单个词的意思,而没有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没有注意到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上的差异。

2.1 轻视基本词汇教学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大部分英语老师上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短文、例句或者外国的影视作品为教学材料,对于基本的词汇教学往往都是一笔带过,简单的教教发音而已。高校而言,老师上课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先领读一遍单词,例如“tea leaves、tea pot”等等,然后要求我们开始朗诵、记忆、听写,却没有注意词汇的衍生,这就导致学生记忆单词仍旧是非常的吃力,即使记住了,忘得也特别快,教学没有效率,这是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端之一。

2.2 缺乏正确的词汇教学技巧

在当下高校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老师和学生们都知道词汇是很重要的,但却缺少词汇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由于都是受母语教学的影响,缺乏外语本地的文化背景,因而忽略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确实不太细致,大部分老师也只是简单地将单词领读一遍,比方说单词表里面有”pu’er tea”、”loose tea”、”green tea”等等这些,老师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是有关”tea”进行归纳,然后一起来进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中,老师们讲课完全没有主次的讲解单词,一节课下来单词都还没有教完,最终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这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最为关键的是学习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

2.3 忽略中西文化差异在英汉词汇中的作用

我国高校生的母语以汉语为主,部分学生由于过分的依赖汉语,导致无法准确理解和应用英语词汇。很多学生学习英语要么是脱离语境,脱离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特点,或者仅仅是为了通过学习的四六级考试,简单地去背四六级词典。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方法,不了解单词,其内在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如果你可以发散型的去记忆,如”tea plant tea”、”many”、”phenol”。用这样的这样记忆方法,一下就可以背诵很多单词。

3 隐喻理论下茶元素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理论自魏晋出现开始,就有着其特有的特点,将隐喻理论与茶文化相结合,应用于高校词汇教学之中,可以充分发挥隐喻理论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主要从基本词汇的教学、多义词教学法以及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分析。

3.1 重视基本词汇教学

隐喻思维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当我们在交流中突然不知道要怎么去讲”tea bush”,这时大脑就会所能知道的语言进行组织,形成这样的”A tree for the growth of tea”。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格外注重词汇教学。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领读一遍单词,还要学习词汇的基本意义,引导学生积极的去学习词汇的引申含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2 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教学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们没有足够的词汇基础,往往在语言的表达以及处理上都会有所欠缺。在当前高校课堂的教学中,单词的学习仅仅是课本上的单词表,按照课本上所标注的音标、词性,用单一的对应的释义来进行解释。很少有针对学生的系统的记忆、理解的方法。因此,在词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注意进行多义词的教学。例如对“tea-table”的讲解时,可以首先告诉学生这个词是由“tea table”复合而成的,然后进行扩展,如”tea-table task”等也可以从”tea”的发音入手,其实茶的音译是从福建那边的一种方言演变而来。老师还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释某个单词,一方面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3.3 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其地域、风土人情等文化联系紧密。因此,在英汉词汇学习中,可能会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带来不少的笑话。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英语中”black tea”,如果直译就是黑茶的意思,但其真正的意思是红茶,这也就跟中西方本土文化的差异有关了。有一种说法是欧洲那边的相对来讲比较注重茶叶的颜色,由于这个茶叶呈现的是黑色,所以称这个为黑,而我们中国人则比较注重所泡之茶呈现出来的颜色,由于这个茶叶泡出来的是红色,所以称这个为红了。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学习外国单词的同时,要注意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4 结论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英语交流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各高校对于英语课堂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视,这也就要求各高校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找到更适用于学生的、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本文基于茶文化中的隐喻理论,探讨了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为各高校、老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1]杨建道.以茶文化为例探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J].福建茶叶,2017,39(02):207-208.

[2]肖丹.中西方茶文化对比中的英语人文素质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1):367-368.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隐喻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