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

2018-01-19李成瑶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茶道思政精神

李成瑶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清、敬、怡、真”构成了我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核,而该核心内核也蕴含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并被国人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国学热日渐兴起,将茶道精神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则成为了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重点与难点。反观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则主要向学生传递了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而这并不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人格发育水平和未来的去向,使他们具有健全的社会认知体系,以及符合社会规范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则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所追求的。为此,将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则能在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核下,引导教师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并以突出学生的思想文化传承来完成教学任务。

1 茶道精神的内涵解析

结合茶道精神所蕴含的“清、敬、怡、真”四个字,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内涵解析:

1.1 茶道精神之“清廉”

茶道精神所蕴含的“清”可以当做“清廉”来理解,而清廉应具体体现在思想境界之中,并由此来引导当事主体的行为偏好。对于大学生而言,“清廉”不仅构成了他们基本的行为操守,也成为了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在我国社会风气十分浮躁的当下,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1.2 茶道精神之“敬意”

茶道精神之“敬意”不能仅从礼数的角度来理解,还需要从人的行为特征中来把握。即,人应该形成对万物保持敬意,并对他人保持尊重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贯穿个体的整个行为逻辑。考察当下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可知,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使得诸多大学生难以做到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

1.3 茶道精神之“兴趣”

“怡”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情趣、兴趣,其体现为个体应注重培养自己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近年来各大媒体所反馈的信息中,不乏呈现出大学生因情绪失控而做出的失范行为。就其发生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健康的兴趣爱好则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1.4 茶道精神之“本真”

何为“本真”,在本文中主要指向真理。茶道精神中的“本真”应从思想深处来把握,即通过探究与思索来获取事物本来的面貌,这种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契合,也与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朴素唯物主义相印证。由此,这也应成为塑造大学生思想境界的目的。

2 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创新,首先需要解决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为此,这里从以下三个环节来阐述茶道精神融合的切入点。

2.1 与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相融合

高校在长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生态,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主题班会为载体的教学环节,并以4门主干课为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也逐步形成了思政教学思维定式。在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下,茶道精神若要与之相融合则需要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笔者建议,可以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来把握。

2.2 与茶道精神文化特征相融合

前面已经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茶道精神的文化内涵,但如何将这四项文化内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软实力的茶道精神,若只是依照思想到思想的传递途径,则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因此,与茶道精神文化特征相融合需要从形而下来寻找根据,并且这种根据能够与大学生已有的经验图示相匹配。

2.3 与学生学习生活内容相融合

将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其最终目的在于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且对他们的价值观、职业观、审美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里需要寻找到与学生学习生活内容相融合的切入点。笔者建议,这里可以发挥高校社团的职能优势。

3 茶道精神渗透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着眼点

具体而言,茶道精神渗透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着眼点可归纳如下:

3.1 着眼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素材

高校思政教育直接受党委领导,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时也十分重视夯实各类教学资源。目前,复旦大学思政教育创新成果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其中就体现在了教育素材的丰富与发展。因此,将茶道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其应着眼于丰富思政教育的素材,并以其它素材形成友好的合作关系,最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着眼于适应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

前面已经指出,需要在形而下来提炼茶道精神的内涵,并使学生在知行结合的过程中来获得体悟。那么,这种“形而下”能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实现,则直接决定于是否受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约束。与此同时,笔者也在上文提到了需要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融合,所以教育资源便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之中。

3.3 着眼于实现大学生人格修养自觉

这里的关键词为“自觉”,即实现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运用茶文化显性要件来感悟茶道精神,并使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在处世之道、职业观方面的启示。

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着眼点分析,便为下文的实施策略提供了路径指向。

4 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 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度

由于茶道精神需要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所以这里就需要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度。这里的关联度主要从二者的分工中来体现,即课堂教学可以作为茶道精神“形而上”的提炼与传播,而实践教学则可以作为茶道精神“形而下”的操作与体验。根据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偏好特征,应首先通过实践教学来培育起他们对茶道的兴趣,然后再从器物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4.2 多途径基于学生已有经验介绍茶道文化

茶道精神蕴含在茶道文化之中,为了使大学生群体能够获取有效的茶道文化信息。思政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在多途径下,结合学生已有的茶文化经验来向其传递茶道文化信息。笔者建议,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茶道文化信息。这里的茶道文化可以以儒家文化圈为区域,进而拓展学生对茶道文化的认知视野。同时,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开展与茶道文化知识相关的演讲活动。

4.3 通过观摩和实践茶道流程开展氛围体验

通过“形而下”来赋予学生对茶道文化的个体体验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通过观摩和实践茶道流程,来使大学生感受到其中独特的氛围。实践教学的主体可以为学工部,也可以为招生就业部门,通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观为己任,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茶道活动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联系,并针对茶道精神所蕴含的4个核心要义,来促使学生对现有思想状况进行反思与升华。

4.4 教师引导和精讲,向学生日常活动渗透

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主题班会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正确认识,并在精讲模式下向学生提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借助茶道精神来开展自我心性修炼的方法。同时在学生社团的专题活动开展中,以及在培育健康寝室文化的活动中,将茶道精神逐步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渗透。

最后指出,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时,需要有意识的向他们传递茶文化知识,并以专题的形式来使他们了解茶道精神在塑造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上的作用。

5 小结

本文认为,将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则能在茶道精神的核心内核下,引导教师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并以突出学生的思想文化传承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茶道精神融合与渗透的阐释,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策略可从: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度、多途径基于学生已有经验介绍茶道文化、通过观摩和实践茶道流程开展氛围体验、教师引导和精讲,向学生日常活动渗透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23-24.

[3]周卉.双向互动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J].理论导报,2010(12)::68-69.

[4]张克荣.当代大学生高消费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12):43-44.

猜你喜欢

茶道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茶道人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