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病临证辨治体会
2018-01-19赵峰云张盼盼郑小伟
赵峰云 张盼盼 郑小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90%以上病例累及肺和胸内淋巴结。肺结节病的特点是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且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于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本病后期可发展为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笔者有幸长期跟随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小伟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郑师治疗肺结节病临证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肺结节病无特定病名,临床多以“咳嗽”“痰核”“肺胀”等论治。根据其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郑师认为本病多以脏腑虚弱为本,痰毒凝结、闭阻肺络为病机关键。患者多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反复感染,或病情迁延不愈,耗伤机体正气,脏腑功能严重虚弱,气机阻滞,运化失司,聚生痰浊,蕴热生毒,致痰凝毒结,闭阻肺络而发病。发病过程中郁热、津亏、阴虚等可能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导致结节难消,病情缠绵。
2 辨证论治
本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凝毒结,闭阻肺络;病位在肺,与母子之脏关系密切,故本虚在肺、脾、肾三脏。治疗应把握正虚邪实、标本缓急的关系。
2.1 豁痰解毒散结以攻其邪治其标:笔者认为,肺结节病的病理性改变是痰毒共同作用的结果。痰毒交阻凝结,闭阻于肺络,日久而成结节。故痰毒合而为患是本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且为本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以豁痰解毒散结贯穿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药用化橘红、三叶青、竹沥半夏、僵蚕、蝉蜕、皂角刺等;然久病入络,久咳必瘀,故亦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如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等以助祛邪。
2.2 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以补其虚疗其本:由于肺为娇脏,肺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或不能御邪以出而为病;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无论因痰致病,或是因病生痰,皆与肺、脾两脏密切相关;且肺结节病患者多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久咳损伤肺络或邪气郁久化热,热灼伤阴,久病及肾。因此,治疗时应辨病之本虚之脏论治。如肺气亏虚者,治当以补益肺气,宣肺止咳为主,遣方用药可在补肺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肺脾气虚者,治当以补肺健脾,化痰平喘为主,方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治之;肺肾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法,可以百合固金汤为基础方加减。
3 典型病案
患者叶某,男,52岁。2016年9月22日初诊。因曾反复咳嗽于2016年9月10在外院行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影,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节边界尚清,较大者位于左侧,约0.4×0.8cm,经纵隔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为“肺结节病”,患者拒绝手术及口服激素治疗,经人介绍来郑师处就诊。症见∶咳嗽,少痰难咯,背痛,时感胸闷气喘,神疲乏力,盗汗,咽干,易感冒,眠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郑师辨证为肺肾气阴两虚,痰毒凝结之证,治拟益气养阴,化痰解毒散结。处方:野荞麦根、化橘红、皂角刺、百合各15g,鱼腥草、三叶青、麦冬各12g,蝉蜕、僵蚕、炙甘草各6g,太子参、瓜蒌皮、芦根、夜交藤各30g,北沙参、浙贝母各9g。水煎服,每日1剂。调治1月后,咳嗽、咽干减轻,仍有活动后胸闷不舒,偶有背痛,余尚可。效不更方,守上方酌加活血化瘀药。再进14剂。药后已基本不咳,无咽干,背痛明显减轻,偶觉背部酸胀感,胃纳欠佳。前方鸡内金、炒枳壳、预知子,健胃理气。依照前法调治2月余,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复查胸部CT示,右肺小结节影消失,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前片缩小。
按:本例治疗中,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属于肺结节病早期。辨证属于肺肾气阴两虚,痰毒凝结之证。结合其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治疗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结合化痰解毒散结的方法以求标本同治,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减轻,背痛仍有,考虑久病必瘀,不通则痛所致,遂加入莪术、丹参等化瘀通络,另加绞股蓝以加强补虚化痰解毒之力。治疗过程中,郑师还强调要注意顾护脾胃,以收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