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罐结合“三步疗法”治疗落枕30例

2018-03-06诸剑芳金肖青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桡侧掌骨夹脊

诸剑芳金肖青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3

笔者采用针罐结合“三步疗法”治疗落枕3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门诊收治落枕病人56例。男性23例,女性33例,年龄18~60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83±13.03岁;平均病程2.97±1.27天。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96±10.59;平均病程2.62±0.94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1]:①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③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④颈椎X线可见退行性改变或未见明显异常。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针罐结合“三步疗法”治疗。第一步:远道取穴配合颈部活动。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选取不同的远道穴位,常见的备选穴位:后溪、中渚、列缺、第二掌骨掌桡侧远端阳性点。辨证施治按压上述穴位,选择阳性反应最明显的穴位,用0.25mm×40.00mm的毫针针刺,间歇动留针,患者配合缓慢左右转侧俯仰颈椎,活动至最大可活动范围,约10min。第二步:局部拔罐。循按颈椎局部,寻找阳性点并拔罐,在保证火罐不会掉落的前提下,活动颈椎,留罐10min。第三步:电针。起罐后,患者侧卧,针刺患侧风池、颈夹脊、阿是穴。颈夹脊接2HZ电针,留针20min。

2.2 对照组:常规电针加拔罐治疗。针刺患者风池、颈夹脊、阿是穴。颈夹脊接2HZ电针,留针20min。起针后颈椎局部拔罐,留罐10min。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颈项活动自如。有效:症状改善,痛觉减轻,颈项仍有强直感。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4 体会

落枕属中医学“筋伤”范畴,常急性起病,针灸治疗急性病症,往往首先选择远道穴位,所以第一步针刺在后溪、中渚、列缺、第二掌骨掌桡侧远端阳性点4个穴位中选择其一,治标为主。后溪穴主治头项强痛,因通督脉,故治俯仰不利者。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主液,人体气血精微物质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故针刺中渚有疏通气血之功。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落枕病位在头颈,故取其刺之。第二掌骨掌桡侧远端阳性点,是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中颈椎对应的位置。针刺配合患者颈部最大范围的活动,往往即刻见效,疼痛缓解,活动范围增加。第二步拔罐,中医认为,颈部疼痛,活动不利,多因经脉闭阻不通,“不通则痛”因此选择局部拔罐以祛瘀通络,松解局部的肌群,“通则不痛”,颈部肌肉能进一步放松。第三步常规针刺患侧风池、颈夹脊、阿是穴等,以活血通络止痛,标本兼治。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猜你喜欢

桡侧掌骨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颈夹脊”源流考略
第1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