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茶文化主题下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研究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通感英语翻译书籍

崔 维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终身学习的观念日益强化,随着无线网走进千家万户,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途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阅读纸质书籍还是阅读电子书籍,总而言之,社会上掀起了尚读之风,中西方的书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基于这些需求,我国书籍的翻译工作的数量也大大加大,对英语翻译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用英语翻译中国的书籍时,紧扣茶文化的哲学法则,让文化因素促进语言艺术的发挥。

1 新时代中的茶文化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茶作为一种农作物,不仅仅具有物理属性,还兼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有着物质层面的属性,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

1.1 茶史弥新

悠悠中华,千年上下,在璀璨的历史长河里,岁月留下的不只是历史染上尘埃的痕迹,还遗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纵观古今,华夏文明世代相传未断绝,应有尽有的传统文化弥漫在历史星河中,熠熠生辉,其中耀眼的明星--茶文化,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绽放光芒之后,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朝代的更替,形成了独立文化体系,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茶文化体系,这一茶文化体系的建立,对今后语言、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2 中外茶意之异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最早见于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讲到双方文化的差异,就得说说两者茶文化与语言上的差异。茶文化的本质意义不一样,中国的茶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之土,汲取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因此,它的文化精髓往往是“致静、致和”,让人的身心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但是西方的精髓则不同,茶并不起源于西方,茶文化的根在东方。因此,西方作为茶文化的后载体,没有较中国茶文化的高深层次,它的实质效果是让人愉悦,提供乐感,活跃社交活动的气氛,在封建社会时,还可以彰显贵族们高贵显赫的身份地位,成为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此外,在西方茶文化被赋予了较重的商业气息,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发展趋势十分相似,两者都讲究个性的品味,茶文化的普及度高。但是,中西方的茶文化还是互通互透的,因为其根源地一样,两者都具有强大的内敛性与包容性,对于文化上的差异,可以宽容相通。

1.3 茶文化与英语翻译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巨大的转变,中西结合的生活概念逐渐在人们心目中落根,人们注重自己的思想修养,也期望自己能够有高远的卓见,在沉浸与独树一帜茶文化绚丽多姿的同时,也追逐体味英语翻译佳作的魅力。时代将语言与文化的间隙缩小,打通文化差异的障碍,让当代的人们意识到万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2 英语翻译方法与模式

虽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英语的影响力与应用能力较汉语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的腾飞,其影响力也不亚于发达国家,为顺应世界潮流趋势变化,英语翻译工作成为了中国文化、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的窗口,英语翻译对于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融合通感修辞手法

正如古典文化典籍中的修辞手法通感,通感为英语翻译契合茶文化提高了便捷。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考虑中国文化中的修辞因素,让英译的书籍得到中国古典美的赋予,升华书籍的精神内涵,基于茶文化的英文翻译,打造高尚、典雅、包容的文化形象,让英语翻译出来的书籍载着厚重茶底蕴,成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通感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一开始可能会棘手,但是对其应用的要求也十分低,只需把中国书籍当中修辞的部分通过英文语义出来,这样一来,可以让外国读者更直接地、明显地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璀璨的文化魅力。通感的应用对外国读者的心理体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我国扩大文化的传播广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便于世界范围内热爱文化的朋友对我国有深层次的认识。

2.2 灵活变通翻译方法

在中国的词话典籍中,通感手法在中国文学应用广泛,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意蕴,但用英语翻译时,翻译通感应用的部分显得棘手。由于中国与外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自然而然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义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对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修辞等表述或表达问题,需要持有茶道中适宜的理念,灵活变通翻译。在基于原文语义的基础上,运用英译的技巧将原文中意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些对于翻译团队来说是不容易的,在英语翻译的可理解性与中国茶文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采用直接翻译与间接代译的方法,实现跨语言的文化理解,达到英语翻译与中文相契合的境界。

2.3 转换翻译模式

基于茶文化主题的英语翻译颠覆了以往循规蹈矩的翻译法则,而是建立起翻译的二元结构,综合考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借茶道之理解答中文中难以释义的修辞问题。基于中外茶意之异,这一原理形如汉语与英语互译时的规则,虽然两者的语言在语法、语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作为语言文字,其目的性就在于让读者读得懂,英语翻译讲究得也是通俗性,在基于固定的语法规则的情况下,根据语境适当调整个别词汇的表达意义。

3 传统茶文化主题下英语翻译应用--以译《瑞草之国》为例

2017 年的五月份,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致贺词,茶的发根之源在中国。茶文化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的华夏炎黄子孙人文生活的一大雅趣,成为了多彩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抹。

3.1 凸显主题,形式优美

茶文化是传承我中国古典文化之脉,因为糅合儒、道、墨、法、佛等中国学派精髓,使得茶与中国文化的情感建构逐渐搭建起来。百姓迎客时,以茶待客,以茶祭天、以茶养性等都可以看出,茶中释放的仁礼之道;正如禅茶百味,茶与农业相并、茶与个人修行相契合、茶与心态修炼相结合、与佛学礼仪相结合等。传统茶文化中一身正气、善和、独立不阿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真善美”,基于茶文化主题下的英语翻译,就要结合传统的茶文化或是中国文化来释义。如若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就需要遵从中国的文化主题。如,翻译王旭烽教授的作品《瑞草之国》。该书虽然没有正式出版,但是该本书的英译文本成为了外交、茶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赠送给了塞尔维亚的大使与当地的图书馆。《瑞草之国》的英译本以散文的形式,详细的讲述了中国茶道的本质与茶文化的丰富意义,彰显了传统茶文化互通、和谐的思想内涵,是沟通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

3.2 凝聚智慧,表情达意

英语翻译要考虑文化因素。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动物。如墨西哥的象征是仙人掌,法国的象征是埃菲尔铁塔,而中国的象征则是茶。因为茶生性平和、内敛,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切合的诠释。英语翻译2002年出版的《瑞草之国》。释义该书的第一章,“巴山峡川生瑞草——茶之故乡”,在翻译该句时,需要逐字逐句地讨论起涵义,以“达意”为翻译准则,致力于把原文中的深刻涵义传递出来,传递出茶文化主题的真善美。在翻译的团队工作中,团队发扬茶文化的“凝聚”精神,凝聚集体智慧,秉着对茶文化的热爱,团队对《瑞草之国》这本茶文化著作倾心翻译,在遇到英语翻译的瓶颈时,以茶文化的内核为依据,执着翻译。

3.3 内容可读,内涵丰富

为了让英语翻译出来的译文具有可读性,翻译团队资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中心进行学术讨论,讨论茶文化著作的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文化规则。虽然这本书在日前没有正式出版,但作为茶文化著作的英文版本,它已经在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翻译该本书籍的过程中,翻译者带领着团队,秉承茶道中坚持不懈、友好往来的精神内涵,组建中国茶文化代表团计划前往欧洲的三个国家,走访了六个城市,参加贝尔格莱德国际图书节活动,在孔子学院开展茶文化讲学活动,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与西域风情之下,英语翻译如鱼得水,翻译得十分“接地气”。

4 结论

在人的感官知觉相互转换的过程中,茶文化的精神实质、深刻蕴意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的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基于茶文化主题,打造茶文化浓厚的氛围,让英语翻译能够既体现中国的文化感受,又能契合西方英语翻译的语境语义,从而打动读者的内心。

[1]尹波.融中美茶文化于大学生的英语教学 [J].福建茶叶,2017(1):296-297.

[2]叶荷.浅析我国茶叶的出口翻译[J].福建茶叶,2017(2):51-52.

[3]周妮.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探析 [J].福建茶叶,2017(5):295-296.

猜你喜欢

通感英语翻译书籍
说通感
鲁迅与“书籍代购”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