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茶道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衔接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茶道思政传统

吴 静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5)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上下五千年的世界历史里傲然挺立,是因为其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最难能可贵的是其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并成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之魂,其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越来越厚重。因而,从这一角度而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难以言语的重要价值。而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茶道思想,其包孕着的文化理念、道德情操以及思想素质对于高校贫瘠的思政教育资源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不仅繁荣了经济,也促进了文化思想的大发展,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西方的拜金欲望主义也随之涌入,主流价值观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中被瓦解得支离破碎。而秉承传统道德观的茶道思想将会引导混沌困惑的高校学子,自觉树立坚定的形态意识观以及人生观与世界观。

1 茶道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文化是血脉的传承,也是弥合代际的纽带,同时也在无形中支托起民族的未来。而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又具有一定的互通之处,其同属于文化的范畴,并在不同程度上对大众进行德育教化以及思想政治感召。因此,茶道思想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并不是彼此隔绝的,从表面上二者似乎毫无关联,但事实上思政教育是茶道思想的一种延续性传承。茶道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坐忘”和“无己”思想所阐述的人生哲理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将会为高校思政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传递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石。另外,深厚的茶道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宝库,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以及治世原则,将会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向科学化与现代化迈进。

1.1 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与思想境界的提升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诸多道德修养与思想境界提升的价值理念,而茶道思想源于传统文化,其汲取了儒家的“和贵”、道家的“无为”以及佛家的“悲悯”因子,并渐而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茶道思想理论。其中,茶道精神的内核——“和静怡真”四谛将会有助于个人思想品格的塑造。“和”会劝勉大学生树立以和为贵的理念,对人、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持包容之心,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静”与“和”是相生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虚静观复法”明心见性,以自然的反应来省察自我,于喧嚣之中保持一份澄澈的静来保持自我的本真性。“怡”是“静”之后的愉悦,告诉大学生应该学会知足,懂得感恩与珍惜。“真”作为茶道思想的最高境界,其要求大学生在浑浊的尘世之中,能不忘初心,一直保持最纯粹的真我,不随波逐流受始终能以真诚之心待人,以赤诚之心做事。

1.2 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发展

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储藏了丰厚的教学资源,茶道思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凝练成了“自强宽厚”、“厚德载物”以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国人的思想教化具有深远的意义。茶道思想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经久不衰,并且成为一种文化风向标,引领国人共建雅俗共赏的文化观。茶道思想是从茶道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思想意识,茶人之间要保持最基本礼仪,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主体,不分贵贱,也无身份高低之说,所以对于任何人都应以礼相待。而茶道中的“礼”文化,则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际相处的典范,思政教师可以借用茶礼文化以及茶人之间的礼仪之道,对大学生进行生动化授课。于是,传统礼仪文化也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中弥漫开来,并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遵循茶礼。另外,茶道思想融入高校的思政课堂后,将会为其打开教学资源的新宝矿,高校会在茶道思想的启迪之下,将眼光放置整个传统文化,然后积极从汪洋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教育的新资源,进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朝着多样化与丰富化迈进。

2 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越发迷茫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也因为外来文化的入侵而不再“纯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意识的并列存在以及享乐主义的盛行,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在乱花丛中迷了眼,面对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其思想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在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与西方文化的推崇度越来越高,个人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在高校广为流行,倾翻了其传统的集体奉献价值观的正统地位,也使得其在错误思想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由于其对于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其丧失了民族自信,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持一种不认同感,其可以为圣诞节、万圣节和情人节而忙碌,却不愿意庆祝我们中国的端午节、重阳节和七夕节。外来文化极大地占用了其文化意识领域,也使得传统文化道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隘。总而言之,多元文化的层层涌动确实促进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融合,但是,开放的社会背景之下却颠覆了其主流价值观的树立。

2.2 教学模式陈旧优质的思想教育资源稀缺

教育环境的变化推动着高校教学体系的不断调整升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应随之而变。然而,实际上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高校不甚重视思政教育,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因而,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意识,而学生也对这种填鸭式教育倍感厌烦。但是,最严重的是高校思政教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尴尬境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相当轻视思政的价值,不少学生表示思政课就是用来睡觉和休息的,而思政教师则更是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教学。思政教师不负责,其授课模式迂腐,教学内容僵化,教育资源的优劣性也就可先而知了。再者,教师也不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其只会照本宣科地讲授课程,至于教学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了。

3 茶道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衔接路径

3.1 重视新媒体的思想塑造作用,与时俱进建立新型思政教育体系

茶道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其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是,流传千年的茶道思想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逐渐迷失,沦为了外来文化的“看客”,并且还不为青少年群体所认同。究其原因,茶道思想传播渠道过于狭窄,在信息技术当道的时代里,其所依赖的传统媒体势单力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因而,茶道思想可以将新媒体作为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并以此为桥梁走进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首先,高校应该切实重视新媒体的影响力,利用微博以及电子屏等移动媒体对茶道思想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宣传,从而促进其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而后,高校也应该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重新审视,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文化理念的号召,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

3.2 整合茶道资源走进思政课堂,将茶道与思政进行有机地互通融合

茶道思想囊括了深重的文化思想以及价值理念,其与思政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血肉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竭力加强二者的融合,从整合资源开始将茶道引入思政教育课堂,并将思政教育作为茶道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使得茶道思想能以此为依托而不断向外扩散,进而在无意识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进行洗礼与熏陶。再而,高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茶道思想的现代价值,主动结合茶道思想对思政教育进行革新,摈弃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轻松愉悦的思政教育氛围,不动声色地将茶道文化和茶艺表演以及茶道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润物无声中感知茶道思想的教化功能。再者,高校也应该将相关的茶文化资源悉数纳入其思政教育的范畴之内,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取相应的茶道思想构建新的思政教育课程,从而使茶道与思政教育在有机融合之中实现无缝衔接。

[1]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13(2):106-110.

[2]陈娟,王翔.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实现——兼论概论课中的信仰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2013,34(1):182-186.

[3]郭飒飒.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6(3):103-104.

[4]张咸杰,张立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77-80.

[5]董焱,郝卫全.浅析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J].福建茶叶,2017,39(6):178-179.

猜你喜欢

茶道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茶道人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